《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可破坏肝尿素循环并改变全身代谢,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12-01
  • 感染会诱导与抗病毒防御,炎症以及组织损伤和修复有关的复杂宿主反应。我们假设肝脏作为中心代谢枢纽,可能在感染过程中协调全身代谢变化。我们用慢性淋巴细胞性脉络膜脑膜炎病毒(LCMV)感染了小鼠,进行了肝组织的RNA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将这些数据与不同感染阶段的血清代谢组学进行了整合。感染后早期发生了肝脏代谢的广谱重编程,与I型干扰素(IFN-I)反应相关。依赖干扰素α/β受体(IFNAR1)的肝脏。肝细胞内在的IFNAR1抑制了包括Otc和Ass1在内的代谢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编码尿素循环酶,导致精氨酸减少,循环中的鸟氨酸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抑制病毒特异性CD8 + T细胞反应和改善锂这些发现将IFN-I诱导的肝代谢和尿素循环调节作为免疫调节的内在机制。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784108
相关报告
  • 《Cell丨I型干扰素驱动的结核病易感性的早期细胞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3
    • 2023年11月28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arly cellular mechanisms of type I interferon-driven susceptibility to tuberculosis的文章。 结核分枝杆菌 (Mtb) 每年导致160万例死亡。活动性结核病与嗜中性粒细胞驱动的I型干扰素 (IFN) 特征相关,但结核病发病机制的细胞机制仍知之甚少。 该研究发现,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Mtb感染期间,间质巨噬细胞 (IMs) 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pDCs) 是I型IFN的主要生产者,并且pDCs位于人Mtb肉芽肿附近。pDCs的耗竭降低了Mtb负担,提示pDCs与结核病发病机制有关。在IFN驱动的疾病期间,研究人员观察到大量含有DNA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NETs) 被描述为激活pDCs。I型IFN受体的细胞类型特异性破坏表明IFN作用于IMs以抑制Mtb控制。单细胞RNA测序 (scRNA-seq) 表明I型IFN应答细胞在其对IFNγ 的应答中是有缺陷的,IFNγ是对Mtb控制至关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人员建议pDCs衍生的 I型IFNs作用于IMs,以允许细菌复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活动性结核病。
  • 《sirtuin-1抑制新生神经酰胺合成改善二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和葡萄糖代谢》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9-29
    • 目的 肥胖和二型糖尿病(T2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促凋亡神经酰胺合成失调减少β细胞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可能表现为T2D的高血糖状态。促凋亡神经酰胺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同时与较差的心血管预后相关。Sirtuin-1 (SIRT1)是一种NAD +依赖性脱乙酰酶,可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然而,肥胖T2D小鼠的全身水平降低,并可能促进促凋亡神经酰胺的合成和高血糖症。在此,我们旨在评估恢复循环SIRT1水平以预防肥胖和糖尿病小鼠代谢失衡的效果。 方法和结果 与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db/+对照组相比,肥胖-糖尿病小鼠(db/db)的循环SIRT1水平降低。在肥胖和T2D小鼠模型中,用重组鼠SIRT1恢复SIRT1血浆水平4周,防止了体重增加,并改善了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功能。非靶向脂质组学显示,SIRT1通过减少促凋亡神经酰胺的合成和积累来恢复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分子机制涉及β细胞中SIRT1与Toll样受体4 (TLR4)的直接结合和脱乙酰化,从而通过AKT/NF-κB降低鞘脂合成的限速酶SPTLC1/2。在T2D患者中,代谢手术前SIRT1基线血浆水平高的患者显示β细胞功能恢复(HOMA2-β),并且更有可能在随访中出现T2D缓解。 结论 TLR4的乙酰化通过T2D的神经酰胺合成促进β细胞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被全身性SIRT1补充减弱。因此,全身性SIRT1的恢复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来抵消毒性神经酰胺的合成并减轻T2D的心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