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全球市场震荡》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4-08
  • 美国时间4月2日下午4点,特朗普宣布将对等关税政策并签署总统行政令。若4月9日如期实施,这将是近百年来美国对全球实施的最高关税水平,税率高达30%。此消息引发全球市场震荡,4月3日,日韩股市大幅下跌,日经225指数跌幅扩大至4%,韩国首尔综指跌超2%,MSCI亚太指数下跌1.3%。避险情绪升温,黄金价格突破3160美元,美油和布油跌近3%。 此前市场预期特朗普可能因通胀担忧放缓关税,导致标普500连涨三天。然而,市场低估了关税税率及其冲击。高盛提醒投资者,特朗普政策的反复可能带来意外的市场波动。此外,美元指数未上行至105以上,说明市场已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特朗普的反复行为,还需关注美联储的降息情况。 政策框架包括基础性关税、豁免机制、动态实施路径和谈判博弈窗口。基础性关税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基准税率;豁免机制中钢铁、铝制品维持现有关税,能源及贵金属全面豁免;动态实施路径分为三阶段执行;谈判博弈窗口设定72小时缓冲期,关税减免与制造业回流绑定。 该政策不仅对中国市场冲击明显,也影响到美国经济。市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态度丧失信心,风险厌恶上升。高盛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三次,并上调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市场将迎来重大风险厌恶时期,美股期货、亚太股市及大宗商品均表现出剧烈波动。 总体来看,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带来显著的市场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全球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原文来源:https://news.mysteel.com/a/25040311/D4FE57869159C83C.html
相关报告
  • 《特朗普加征关税或致美国建筑设备进口成本激增42亿美元》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4-29
    • 根据专业咨询机构Off-Highway Research的独家分析,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的一系列新关税政策,预计将使美国建筑设备进口成本增加约42亿美元。 进口设备成本大幅攀升 2024年,美国建筑设备进口总额为194亿美元,涵盖土方机械、运输设备、起重机械、高空作业平台及筑路设备等。目前,进口设备占美国市场总销量的20%(约5.5万台)。特朗普政府早期关税政策已使进口成本升至198亿美元,而4月2日最新宣布的关税方案进一步推高这一数字至236亿美元,较2024年基准增长21.5%。 新关税政策包括: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基础关税,并对特定国家实施更高税率——中国(+54%)、欧盟(+20%)和日本(+24%)。Off-Highway Research董事Chris Sleight指出:"关税本质是对入境商品的征税,最终将由美国买家承担,而非海外生产商。" 本土设备价格或跟风上涨 Sleight警告称,进口成本上升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国内生产商将获得提价空间。若其价格向进口设备看齐,全行业通胀率或达20%。"此外,美国制造商因全球供应链依赖进口零部件(尤其是液压元件),同样面临成本压力,最终可能转嫁给消费者。预计美国建筑设备价格涨幅将在4%至21.5%之间。 特朗普政府辩称,长期来看,高关税将增强美国制造业实力,推动企业回流本土生产,提升经济自给能力。但短期内的市场震荡已现端倪。 资本市场反应分化 关税政策对全球主要工程机械制造商的股价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美国企业:卡特彼勒股价上涨1.24%,特雷克斯涨5%,奥什科什(JLG母公司)涨近2%;但约翰迪尔下跌1.58%,凯斯纽荷兰跌近1%。 日本企业:日立建机、小松和 Tadano 股价跌幅均超4%。 行业影响深远 分析显示,关税政策可能重塑美国建筑设备市场格局: 进口依赖型项目:基建和房地产开发商将直接承受成本压力; 本土制造商:短期受益于价格优势,但供应链成本上升或抵消部分红利; 技术壁垒领域:高度依赖进口核心部件的细分市场可能面临供应短缺。 随着政策落地,市场将密切关注企业定价策略调整及产业链转移动向。这场"关税风暴"究竟会如特朗普所言提振美国制造,还是推高全行业成本,仍有待观察。
  • 《特朗普表示,他将于周一宣布对铝和钢铁进口征收新关税》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2-11
    • 特朗普总统宣布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旨在重振美国钢铁和铝产业,结束外国对美国贸易体系的利用。他还计划宣布“互惠关税”,对向美国商品征税的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欧盟表示将采取对等行动回应,德国警告称关税冲突最终只会导致失败。此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并以阻止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走私为由,以及促进国内制造业和增加联邦政府收入为目标,强调关税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