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电气化进程:热潮下的冷思考》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4-29
  • 在全球减碳浪潮下,工程机械电气化被视为行业转型的必然方向。然而最新数据显示,这一进程远比预期更为缓慢且不均衡。根据Off-Highway Research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电动工程机械销量达18691台,虽实现110%的同比增长,但仅占全球市场的1.5%,揭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显著差距。

    中国市场独领风骚

    中国占据全球电动工程机械80%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三大驱动因素:

    • 产品结构特性:中国电动设备以矿用大型轮式装载机和宽体卡车为主,这类设备使用强度高、投资回报周期短
    • 基础设施优势:矿区电网覆盖完善,解决了充电难题
    • 政策导向明确:"双碳"目标推动下,本土制造商优先发展大吨位电动设备

    "在采矿和采石行业,设备利用率高且易于接入电网,电动化经济效益显著。"Off-Highway Research董事总经理Chris Sleight分析道。中国OEM凭借这一战略,同时拿下了另外10%的新兴市场份额,这些资源型经济体正成为中国电动设备的重要出口地。

    欧美市场遭遇瓶颈

    与中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欧美市场表现令人失望:

    • 产品错配:制造商主推小型电动装载机和微型挖掘机,但建筑行业设备年使用时长仅数百小时,难以抵消3倍于柴油机的购置成本
    • 基建滞后:施工现场缺乏充电设施,"路灯充电"尚属幻想
    • 投资回报失衡:承包商对长回收期设备持谨慎态度

    Sleight指出:"欧洲制造商选择了最容易电气化的机型,而非最适合电气化的应用场景。"他认为垃圾处理行业可能成为突破口——设备利用率高且作业场所电网完备。

    技术路线多元化探索

    面对电气化进程的曲折,行业开始寻求替代方案:

    • 氢内燃机技术:康明斯X15H发动机和JCB原型机已展示可行性,但绿氢制备和基础设施仍是瓶颈
    • 合成燃料:可沿用现有内燃机结构,碳中性特性受关注
    • 生物燃料:短期减排的有效补充

    "氢能的优势在于可持续生产,而电池依赖全球分布不均的稀土资源。"Sleight强调。不过他也承认,这些技术都只是减排拼图的一部分,而非终极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缓慢但确定的转型

    Off-Highway Research预测:

    • 2025年全球电动设备销量将增长45%
    • 2026-2027年增速回落至21.4%和17%
    • 中国仍将主导市场,但全球渗透率提升有限

    尽管进程缓慢,电动设备的固有优势不容忽视:零排放、低噪音、少维护、运行成本低。随着电池价格下降和充电方案创新(如移动电源模块),其经济性将逐步显现。

    "怀疑论者以欧美市场遇冷为由宣判电动化死刑,我完全反对这种观点。"Sleight总结道,"但确实需要重新思考哪些机型最适合电气化。长远来看,即便是小型设备也终将电动化,只是时间比预期更长。"

    这场转型正在以非线性的方式推进——不是全面开花的技术革命,而是结合地域特性和应用场景的渐进式变革。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对技术路线保持开放心态,方能在减碳大潮中把握先机。

  • 原文来源:​https://www.constructionbriefing.com/news/electrification-is-comingbut-slower-and-more-patchily-than-you-might-have-expected/8054855.article
相关报告
  • 《光伏股价暴涨下的冷思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3
    • 昨日,光伏股几乎全线飘红,光伏产业向好的论点被大家欣然接受。 的确,随着政策的明朗化,光伏人可以底气更足、有条不紊地进行市场的布局、产品的生产,无需再“摸着石头过河”。“经过531之后,所有的政策都是利好。”以国家电投为代表的多项招标项目陆续启动,行业再现“晴天”,供应链企业利好不断。 但从各大一线企业近日逐步公布的财报预测来看,这些企业却并未因此上调营收指引,且对年内出货动能的全面恢复仍持谨慎态度。 世纪新能源网记者采访多家下游电站开发企业,其中多数企业对政策利好持肯定态度,但要将利好彻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家认为仍面临诸多问题,挑战不小。 接网工程不到位难倒“英雄汉” 光伏作为投资型产业,要想实现盈利,能够顺利接网是前提。然而,这样的前提条件却难住了为数不少的企业。 “项目配套接网工程我们企业自建,可即使这样,我们也很难顺利实现接网。”某企业有苦自知。 2018年6月11日下发的《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七批)的通知》明确:可再生能源接网工程项目,包括之前已经纳入补贴目录的工程,未来将不再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补贴。 而根据当时现状来说,大型光伏电站的送出成本可以达到0.5~0.7元/W。现今虽有变化,但是差距并不太大。 如此来看,如果电网企业不投资或者不及时回购,企业必然面临着更大的非技术成本,说白了也就是企业将会花费更多的非计划内的费用。 尤其对于光伏发电企业来说,在自行进行建设配套接网工程的过程中,即使将工程基本成本刨除在外,时间成本的加大会给予企业更大的压力。而工程建设完毕之后,电网企业经过“繁琐、冗长”的流程之后,回购工作依旧缓慢,这也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并网依旧是老大难 并网问题甚至不需赘言,每家光伏发电企业都有着一肚子的“苦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然国家为了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促进并网的政策,当然亦不乏强制政策,然而并网问题犹如卡在喉中的刺,老大难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做好,可是就是不能并网,看着电价往下降,说不着急是假的。”光伏发电企业急急忙忙赶工程,心心念念早营收,然而面对无法并网的现状,所有的计划都不得不进行修改。实现不了并网,其他也就没有更多的意义。 随着光伏市场的复苏,企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并且在平价上网的大环境下,电价市场几乎一时一变,随着电价的持续下调,光伏发电企业必然面临利润减少的局面。 快建慢建一个样,建早建晚一个样,此种现状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光伏发电企业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近期工程流标的现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应了光伏发电企业的尴尬窘境。 土地属性依旧争议不断 “我国不缺少建设光伏的土地。”这是行业内某专业人士的论述。如果按照我国现状来说,的确有着广泛的土地资源供光伏建设。但为何土地问题依旧困扰着诸多光伏发电企业。 2015年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同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国土资源部发布《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2016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光伏发电用地事项的函》,诸多有关土地的文件陆续落地,对光伏发电企业的用地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面对不同属性和类型的土地,企业面临不同的收费标准和花销。尤其作为大型光伏电站,土地费用往往数额巨大。 而即将在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同样也做出了明确规定,部分光伏发电企业不得不面临着相对更高的税收。 所以,光伏发电企业往往会选择属性明晰、花费相对较少的性价比更高的土地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然而囿于种种,因土地属性问题发生的争端并不鲜见。个别地区甚至存在扰乱光伏项目建设运营秩序、占据生产场所的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正常推进。 由于土地属性问题衍生的工期压力、税收压力、土地费用压力,让企业苦不堪言。“即使面对一些非常适合建设电站的地方,因为属性不明,即使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我们也是绝不入手的,否则操心事太多。”某企业深有感慨。 光伏产业作为一个环节诸多的产业链,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虽然整体来看,政策明晰、利好存在,有力拉动了发电企业备货动能,但作为行业中的各环仍需保持冷静,应密切关注上、中、下游的需求和价格走势。
  • 《先进冷却泵技术驱动工程机械耐久性与可靠性双突破》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3-24
    • 热管理对于保持部件处于最佳温度范围内并确保舒适的驾驶室条件至关重要。工程机械的电气化给设计师带来了挑战。由于对高效热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选择合适的部件对于确保车辆的性能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在配备内燃机的现代工程机械中,博世泵在有效冷却动力总成部件和后处理系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行业逐渐转向全电动工程机械,热管理的复杂性正在显著增加。电动机和电力电子设备必须不断冷却,而电池在充电和运行过程中都需要仔细的温度控制。 在充电过程中,过多的热量会加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性能更快下降和容量降低。因此,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必须对电池进行冷却。这凸显了冷却泵使用寿命更长的必要性。 投资高质量的热管理组件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过早更换的可能性。这一点以及可靠性能对于租赁服务行业尤为重要。 博世拥有 30 多年为汽车行业制造泵的经验,深知工程机械的复杂性。博世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质量已历经数十年的考验。 博世新型高性能 PDE 冷却液泵满足了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热管理需求。这款紧凑型泵重量不到 700 克,可提供 1.7 巴的惊人压力,流量为每小时 1200 升。其坚固的设计可确保使用寿命延长至 41000 小时,特别适合电动挖掘机的高操作要求,尤其是适合夜间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