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减碳浪潮下,工程机械电气化被视为行业转型的必然方向。然而最新数据显示,这一进程远比预期更为缓慢且不均衡。根据Off-Highway Research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电动工程机械销量达18691台,虽实现110%的同比增长,但仅占全球市场的1.5%,揭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显著差距。
中国市场独领风骚
中国占据全球电动工程机械80%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三大驱动因素:
"在采矿和采石行业,设备利用率高且易于接入电网,电动化经济效益显著。"Off-Highway Research董事总经理Chris Sleight分析道。中国OEM凭借这一战略,同时拿下了另外10%的新兴市场份额,这些资源型经济体正成为中国电动设备的重要出口地。
欧美市场遭遇瓶颈
与中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欧美市场表现令人失望:
Sleight指出:"欧洲制造商选择了最容易电气化的机型,而非最适合电气化的应用场景。"他认为垃圾处理行业可能成为突破口——设备利用率高且作业场所电网完备。
技术路线多元化探索
面对电气化进程的曲折,行业开始寻求替代方案:
"氢能的优势在于可持续生产,而电池依赖全球分布不均的稀土资源。"Sleight强调。不过他也承认,这些技术都只是减排拼图的一部分,而非终极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缓慢但确定的转型
Off-Highway Research预测:
尽管进程缓慢,电动设备的固有优势不容忽视:零排放、低噪音、少维护、运行成本低。随着电池价格下降和充电方案创新(如移动电源模块),其经济性将逐步显现。
"怀疑论者以欧美市场遇冷为由宣判电动化死刑,我完全反对这种观点。"Sleight总结道,"但确实需要重新思考哪些机型最适合电气化。长远来看,即便是小型设备也终将电动化,只是时间比预期更长。"
这场转型正在以非线性的方式推进——不是全面开花的技术革命,而是结合地域特性和应用场景的渐进式变革。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对技术路线保持开放心态,方能在减碳大潮中把握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