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对HIV感染患者受损宿主免疫的适应》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7-04-07
  • 目前尚不清楚免疫抑制能否影响体内结核杆菌的生理状态,因此来自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比利时热带医学研究所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HIV感染的结核患者痰液中的结核杆菌及人转录因子,评估了宿主免疫对体内结核杆菌的影响作用,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8月17日发表在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采集65名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的冈比亚及乌干达结核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痰液,通过qRT-PCR对2179个结核杆菌基因及234个人免疫基因的表达进行量化分析,并总结各基因在关键功能类别下的显著上升或下降。

    结果显示,在65名结核患者中,有24人合并HIV感染;合并HIV感染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DosR调节子基因高表达数量要少于未合并HIV感染结核患者(冈比亚患者p值<0.0001,乌干达患者p值=0.037)。此外,通过对同一份痰液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未合并HIV感染的结核患者,合并HIV感染结核患者的γ干扰素表达要低3.4倍(P=0.005)、精氨酸酶-1表达要高4.9倍(p=0.0006)、白介素-10表达要高3.4倍(p=0.0002)。

    综上所述,合并HIV感染结核患者体内结核杆菌的DosR调节子(由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缺氧诱导的一个重要的代谢和免疫调节开关)表达水平较低,原因可能是巨噬细胞旁路激活引起一氧化氮表达降低和/或肉芽肿形成较差减少缺氧应激的发生。

相关报告
  • 《结核杆菌感染与疫苗研发》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7-06
    • 结核病仍然是仅次于HIV/AIDS的致人死亡数量排名第二的传染病。由于多重耐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菌株的出现以及与HIV的合并感染,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形势更为严峻。虽然卡介苗在许多国家被使用了近一个世纪,它却无法保护成年人肺结核,甚至还会在HIV阳性人群中引发播散性卡介苗病。既然使用卡介苗不能够消除结核杆菌感染或预防结核的发病及复发,迫切需要新型疫苗用于结核病的预防和免疫治疗。基于此,来自香港大学的3位研究人员对结核流行状况、结核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结核病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2月26日发表在Tuberculosis上。
  • 《结核杆菌通过拉拢宿主泛素系统抑制先天免疫》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3-20
    • 肺结核(tuberculosis)是目前世界上致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仅2012年中全球患病人数达到了800万人,其中100万以上死亡。随着肺结核的致病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近年来抗药性越来越强,许多结核病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结核杆菌在长年的进化选择下,能够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部,并能有效避免免疫系统的感知与清除。因而,寻找合适的靶点分子进行药物设计是清除结合杆菌的关键所在。 PtpA是结合杆菌分泌的一类去磷酸化酶(phosphotase: for protein dephosphorylation)。由于其可以分泌到细菌外部,即巨噬细胞胞浆中,所以是最容易设计的药物靶点。然而,目前针对其活性区域的抑制剂特异性不高,导致此类药物副作用太大。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刘翠华博士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她们对于结核杆菌分泌的ptpA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并希望可以通过此研究成果针对ptpA或者其底物分子设计相关的药物。 首先,作者利用HEK293T以及HELA报告基因模型检测了ptpA对于外界刺激引起的下游转录因子激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ptpA可以有效抑制由TNF-a,IL-1b引起的NF-kB激活,而且可以抑制由小G蛋白ras引起的AP-1的激活。作者进一步通过野生型Mtb以及ptpA缺失突变体进行体外巨噬细胞感染。生化检测发现:ptpA可以有效抑制感染过程中NF-kB的激活以及JNK,p38的磷酸化,但是对于ERK蛋白的磷酸化没有明显影响。说明ptpA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抑制MEK信号通路与NF-kB信号通路的传递。 之后,作者检测了结核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内TNF-a,IL-1b的表达水平以及上清中的释放情况,结果显示:缺失ptpA后,结核杆菌能够引起更多的IL-1b以及TNF的产生,在人为地向突变体中转入ptpA后,两种细胞因子的产量收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如果结核杆菌中过量表达ptpA,那么TNF-a与IL-1b的产量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抑制。接下来,作者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向小鼠体内感染结核杆菌,得到了与体外相似的结果,同时,结核杆菌的增殖水平以及组织遭受感染的严重程度也与之相符。以上说明ptpA缺失可以抑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保护自身不受免疫系统清除。 那么ptpA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作者发现,ptpA的功能受到其去磷酸化活性的影响:当人为地将其催化活性位点突变(D126A)之后, ptpA抑制JNK以及p38的能力均受到了影响,而NF-kB的抑制效应则不受到此影响。之后,作者通过酵母双杂的实验鉴定出泛素蛋白(Ubiquitin)是可能与ptpA相互作用的靶向分子。 通过分子模拟以及突变后的各种生化分析,作者发现ptpA里面有一段a-helix与泛素蛋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下游的功能检测也证明:ptpA表面a-helix的突变与去磷酸化活性位点的突变均对ptpA的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体内实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但是ptpA对NF-kB信号的抑制通并不依赖于ptpA的去磷酸化活性。作者仍旧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鉴定出TAB3蛋白与ptpA也存在相互作用。TAB3是TAB家族的成员,在TRAF下游介导NF-kB的激活。作者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ptpA与TAB3确实存在相互作用,同时发现ptpA能够抑制TRAF2,TRAF6,TAB3等引起的NF-kB的影响,但并不抑制TAK1与TAB1引起的NF-kB的激活。之后,作者发现在有ptpA存在的情况下,TAB3的K-63泛素化受到了抑制,说明ptpA通过抑制TAB3的K-63泛素化来抑制其正常激活NF-kB的功能,TAB3的RNA干扰实验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综上,作者利用一系列生化的手段证明了结核杆菌ptpA抑制巨噬细胞AP-1,NF-kB激活的两种不同的分子机制。也许在临床上我们能够利用这一发现设计更加特异性针对ptpA功能的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