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发现第2例孪生日冕物质抛射现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过去,通常认为一次太阳色球喷流往往最多只能发现一个日冕物质抛射(CME)与之相对应。但最近,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日冕观测和选址技术组苗玉虎在研究一个太阳爆裂喷流(blowout jet)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不合常规”的现象——“喷流-双CME”事件。该发现将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在苗玉虎观测到的这个爆裂喷流爆发的过程中,除了在它的前端观测到了一个明显的极紫外波动现象(EUV wave),还从空间卫星的日冕立体观测中发现该爆裂喷流同时伴随着一对孪生日冕物质抛射(CME):一个喷射状日冕物质抛射(jet-like CME)成分和一个泡状日冕物质抛射(bubble-like CME)成分。

      本次发现的“喷流-双CME”事件是该研究团队发现的第2例此类型事件,已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审稿人认为“该事件被很好地观测,而且很有趣,将有助于改进喷流的爆发模型”。

      此前该团队成员申远灯曾首次报道了喷流-双CME事件的存在(Shen et.al. 2012,ApJ,745,164),并给出了一种合理的爆发机制以及爆发模型。云南天文台发现的这两个喷流-双CME事件将为全面理解太阳喷流与日冕磁场重构关系、完善喷流模型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关报告
  • 《云南天文台伽玛暴偏振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12-02
    • 近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程康法和副研究员赵晓红等人的一项研究成果。该项研究给出了大尺度衰减磁场环境下伽玛暴同步辐射的偏振特性,并发现在大尺度的环形磁场模型下,偏轴观测的伽玛暴理论上都会在单脉冲内发生偏振面旋转九十度的现象。伽玛暴辐射区的磁场结构和伽玛暴的辐射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偏振可以作为伽玛暴辐射机制和辐射区磁场结构的重要探针,不同的偏振特性(包括偏振度,以及偏振度和偏振角的演化特征)往往预示着不同的辐射机制及不同的磁场结构。目前,伽玛暴辐射区的磁场通常认为有两种可能的结构,一种是小尺度随机磁场,这种磁场通常认为是由等离子体中的一些不稳定性将激波面内的种子磁场放大后产生;另一种是大尺度的衰减磁场,这种磁场一般认为起源于伽玛暴的中心天体,随着喷流物质被抛射出来,...
  • 《云南天文台发现拥有共双星物质盘和类木巨行星的特殊致密双星系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feifei
    • 发布时间:2018-12-19
    • 近日,国际天文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韩忠涛等人在致密星双星领域取得的一项研究成果。该项工作对一颗掩食的分离白矮星双星猎犬座DE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给出了其周围存在一个共双星物质盘以及一颗绕其转动的类木巨行星的证据。这一发现表明共双星盘和巨行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揭示了它们可能皆来源于未完全抛射的公共包层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