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CAI 50年来首位华人大会主席!张成奇教授当选》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8-14
  • 昨日,IJCAI 2019公布了最佳论文奖和杰出论文奖获得者等一系列奖项,备受关注。新智元第一时间做了报道,详见《IJCAI最佳论文出炉!单设“中国AI”Panel,周志华带领AI人才争夺战》。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IJCAI理事会决定,评选张成奇教授为2024年IJCAI大会主席。这意味着,IJCAI大会将迎来首位华人大会主席。此外,张成奇是继杨强和周志华后,进入IJCAI理事会的第三位华人。

    注:张成奇教授将担任IJCAI 2024的大会主席(Conference Chair),周志华教授将担任IJCAI 2021的程序主席(Program Chair),杨强教授是IJCAI 2019理事会主席(President, Board of Trustees)。

    张成奇于1982年3月获得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3月获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10月获得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随后获得迪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DSc-高级博士学位)。

    张成奇是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计算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和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理事会主席。他还是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资深会员、IEEE高级会员,担任IEEE TKDE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特邀编辑。

    张成奇

    在从事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30余年时间里,张成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有16部。根据当前Google Scholar统计,他的文章被引用总数达14334次,H-Index为48。

    此外,张成奇还是首位在 “国际人工智能杂志(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发表论文的华人学者。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MTA0MTk1MA==&mid=2652051355&idx=2&sn=ac04d4fca65c323bd6652586a9f07a01&chksm=f120636ac657ea7c0c866657d38704810e1f83dc230eff66a31a0ce4394742d190ce6c345e4a&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65761963316&sharer_shareid=9e8fc1f0c4813654867c146bb6c9bb7e#rd
相关报告
  • 《重磅!IEEE迎来史上首位华人主席》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10-14
    • 近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刘国瑞(K.J.Ray Liu)当选为2021候任主席。据悉,刘国瑞是IEEE史上首位华人主席。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个美国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IEEE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国内已有北京、上海、西安、武汉、郑州等地的55所高校成立IEEE学生分会。 这个在学术和产业界都颇负盛名的组织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知名主席,包括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惠普创始人威廉·休利特、“硅谷之父”弗雷德里克·特曼等。 刘国瑞出生于中国台湾地区,198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刘国瑞(Ray Liu)教授在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出版高性能大规模信号处理、数字视频编码系统、超宽带通信、阵列信号处理与传感器网络、认知无线电组网与安全等专著10本。发表论文600余篇,H因子51,在信号处理、通信、信息取证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领导的信号处理研究在2009年IEEE 125周年被选为对人类将有重大影响的7大信息技术之一。他担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主席(2012-2013,当选主席2010-2011,副主席2006-2008),是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创始人之一,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主编(2003-2005)(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在Ray Liu教授领导下成为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方面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和IEEE会士,欧盟欧洲研究委员会、芬兰科学院科学与工程技术评审组、澳大利亚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评审组成员和香港科技大学战略发展顾问委员会成员、西北工业大学顾问教授。
  • 《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当选国际桥梁协会主席》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9-21
    • 在9月18日于法国南特市举行的第40届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年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团组的63位常务委员就国际桥梁协会主席(任期为2019年至2022年)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葛耀君教授从三位竞选人中脱颖而出,仅经过第一轮投票即顺利当选,成为该协会近90年历史上首位担任主席职务的中国学者。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成立于1929年,其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由100多个成员国组成,在全球范围内有51个国家组织,现有3200名会员,是目前历史最悠久、会员国最多、规模最大、行业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协会。 来自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中国学者一直是活跃在这个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生力军。1979年,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我国杰出的桥梁结构专家李国豪亲手创建了国际桥协中国团组,并担任国际桥协常任委员会委员(首位中国学者)和中国团组主席。1981年,李国豪被国际桥协推选为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1987年,他获颁国际桥协最高奖——结构工程功绩奖(终身成就奖)。2001年,同济大学项海帆在国际桥协马耳他年会上当选国际桥协副主席(首位中国学者),同济大学范立础接替李国豪担任国际桥协中国团组主席。2008年,项海帆获国际桥协Anton Tedesko奖(工程和教育奖);2012年,继李国豪之后,项海帆亦获颁国际桥协最高奖——结构工程功绩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同济大学葛耀君在国际桥协曼谷年会上当选国际桥协副主席。2017年,同济大学孙利民在国际桥协温哥华会议上当选国际桥协副主席。同济大学还曾于2004年(上海)、2009年(上海)和2016年(广州)成功主办国际桥协大型学术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表示,葛耀君当选国际桥协主席,得益于同济大学几代桥梁人的不懈努力和中国桥梁的崛起,这既是对其个人长期以来的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充分体现了国际桥梁界对中国桥梁科技进步的认可。希望通过专家学者与国际学术组织等的积极互动,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