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酸锂市场开始触底回升 11月以来涨势明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23
  • 经过近3年的持续下跌后,国内碳酸锂市场开始触底回升,11月以来涨势明显。12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环比继续提升,碳酸锂供应偏紧加剧,上游再次大幅提高出厂报价。12月18日,生意社公布的数据显示,碳酸锂参考价为4.6万元(吨价,下同),月内上涨9.76%。前期跌幅过大、利好政策出台和原料价格推涨是近期碳酸锂价格底部回升的几种驱动因素。

    碳酸锂主要用于生产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是其最大的下游用户。今年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繁推出,成为碳酸锂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12月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11月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当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新能源汽车景气度继续上行。月内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20万辆,同比增长104.9%,单月销量第5次刷新了历史同期记录,
    今年前8个月,碳酸锂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最低时跌至3.4万元以下。在前期碳酸锂市场低迷情况下,上游原料锂精矿价格也大幅下跌,锂矿企业出现亏损,部分企业破产停产。此外,叠加进入冬季后海内外盐湖减产,当前锂矿资源供给紧张等多种综合因素推动价格上行。
    银河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经历此前的价格下跌、行业调整后,锂上游矿山被迫关停、盐湖新增产能延迟投产,行业出清开始。下游在新能源汽车的拉动下锂需求旺盛,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3%。行业供需格局边际改善且出现了阶段性供应紧张的现象,锂价开始从底部反弹,或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预计2021年碳酸锂价格有望上涨至6万元,国内锂盐企业在价格上涨与产能扩张下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短期内大厂电池级碳酸锂库存较少,工业级碳酸锂有库存但惜售。锂盐供给增加有限,价格为理性回归,大厂提价将再继续带动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及手机等中长期需求共振,锂钴需求有望大幅改善,2021年锂钴价持续回升可期。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onei/2020/12/21/detail_2020122186044.html
相关报告
  • 《宁德时代“抄底”碳酸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6
    •   雅化集团刚刚发布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安锂业与宁德时代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碳酸锂采购协议。   协议约定,从2026年1月起至2028年12月,宁德时代向雅安锂业采购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碳酸锂品。   宁德时代意图“抄底”   2023年,碳酸锂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现货价格年初50万元/吨跌至年末10万元/吨,整体跌幅高达81%。2024年,碳酸锂价格在一季度小幅回升后再度呈现出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自今年3月以来价格已下跌超三成。近期,锂价继续低位波动。   数据显示,昨日电池级碳酸锂价下跌500元,均价报7.45万元/吨。在雅保举行的新一轮碳酸锂竞标活动中,最低报价甚至已达7.3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走势与碳酸锂基本趋同,昨日电池级氢氧化锂平均价下跌150元,至7.13万元/吨。业内不禁认为,宁德时代此时签订长单,意在“抄底”电池关键原材料。   宁德时代此时“抄底”或出于以下考虑:   需求方面,加强对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的掌控已经成为电池企业必然选择。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为65.33%,产量达211GWh,在建产能为153GWh,催生了对锂盐等原材料的需求。   价格方面,当前锂盐价格正处于历史低谷,在逼近成本线的情况下后续降价空间有限。且新能源市场变量较多,汽车保有量的提升空间、储能需求波动、材料供需关系的变化等令2026年以后的锂价走势难以预测。   主动权方面,锂盐价格走低还导致了议价权的转移。此前两年新建的产能释放存在“惯性”,供给端仍在增长,锂电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正在加速重塑,下游电池企业夺回了主动权。   上游的布局,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穿越周期的底气。   交易金额超10亿元   此次协议的另一方——雅化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锂业务和民爆业务两大板块。其是在2014年通过收购国理公司、兴晟锂业进入锂业领域,现有四川李家沟锂矿和津巴布韦卡玛蒂维锂矿两个锂矿山,雅安锂业、四川国理、兴晟锂业三个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是雅化集团的大客户,2023年3月便开始合作。同年8月,双方再次签订采购协议,约定自2023年8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宁德时代总计采购电池级氢氧化锂为4.1万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双方发生的类似交易金额约10.5亿元,占公司锂盐产品年度销售总额约11%。雅化集团表示,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会对客户形成重大依赖。事实上,这是雅化集团年内斩获的第二笔长单。   6月19日,雅安锂业与特斯拉公司签订了《生产定价协议》,特斯拉计划从2025年至2027年向雅安锂业采购碳酸锂产品。若后续协商一致,合同期限还可以延长一年至2028年底。   而雅化集团与特斯拉早在2020年便就氢氧化锂供应达成合作,自2021年起为后者提供电池级氢氧化锂。双方2021年—2025年合同总金额为56.11亿元。   特斯拉由此成为了雅化集团的第一大客户,2023年确认销售收入29.53亿元,占当期锂盐业务总收入的35.5%。   在锂行业景气度不佳的大背景下,雅化集团有望通过签订长单的方式来度过这段周期性的寒冬。
  • 《碳酸锂市场能否化解“三支箭“》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7
    • 春节过后,国内碳酸锂市场价格继续阴跌。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截止2月15日,国内电碳(非盐湖)主流价格已降至45万元/吨左右,少数贸易商迫于库存压力,报价已跌至43-44万元;工碳主流价格降至40-41万元/吨。 应该说,本轮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调主要是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前期的过度炒作,最高价格较2022年初上涨近1倍,导致许多下游亏损停产,这在锰酸锂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 其次是锂盐、正极材料、电池厂、汽车厂都在加快布局锂矿资源,叠加锂回收行业的稳步推进,锂资源供应预期开始向好。 最后的导火索源自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提前冲量透支部分需求,导致汽车销量淡季更淡,下游厂家纷纷限产停产,对碳酸锂市场需求冲击较大,锂盐厂和贸易商库存压力增大。 问题来了,这些影响因素会一直持续吗,电碳价格近期会不会跌破40万?甚至更低? 下游亏损已经化解 2022年,受碳酸锂价格飙升影响,二季度后许多磷酸铁锂、锰酸锂企业的经营压力都明显增大,甚至因亏损被迫限产停产。 自2022年11月后,随着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正极材料价格重心也在迅速下跌,但对比下来,从去年11月上旬至今,碳酸锂价格的累跌幅度达到27%左右,而磷酸铁锂价格的累跌幅度在20%左右。许多磷酸铁锂企业已经逐步扭亏为盈。 实际上,从今年2月初起,下游用户对于碳酸锂的询价已有明显增多的迹象,一些锰酸锂企业也开始复产。 只不过,由于当前下游订单尚未恢复,加之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市场实际成交量较为有限,多以试探性询价为主。 2022-2023年磷酸铁锂价格和利润对比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新增锂资源很难一步登天 2022年,国内碳酸锂产量达到39.5万吨左右,但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锂矿资源的增速跟不上锂电材料的需求增速,这个差距不是半年或1年,而是至少2-3年。 虽然2023年全球锂资源从供不应求转向供略大于求已基本是定局,但大部分的新增资源仍将集中在下半年才开始释放,上半年的主要增量还是在于去年一些复产的锂矿以及少数非洲矿,市场整体供需暂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不至于出现闪崩。 近日,澳洲皮尔巴拉锂矿第14次拍卖因价格过高流拍,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原料供应方的态度,毕竟目前中国75%以上的锂资源仍需要依赖进口。锂资源供大于求是大趋势,但在2023年上半年不太可能实现。 2016-2023年中国锂资源供应量和需求量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补贴退坡的“债”已基本还清 1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环比分别下降33.1%和35.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从降幅来看,消费淡季的影响还是要大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 如果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这1万元都让碳酸锂来背锅,那按照1辆新能源车消耗50公斤碳酸锂来算(平摊一些不受退坡影响的高价车),撑死也就20万了,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 后面需求的好坏,还是取决于整体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应该说,由于2023年春节时间相对靠前,且处于汽车补贴政策的切换阶段,市场未能取得“开门红”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但考虑到3年疫情后经济急需复苏,特别是消费将在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汽车需求回暖是大势所趋的。 在“国补”退坡后,地方补贴政策密集出台,通过发放汽车消费券、延长购置补贴等多种方式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各大车企和经销商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复苏非常有信心,900万辆的目标很有可能再次保守了。 所以说,碳酸锂会不会跌破40万?当然很有可能,但就算跌破了,那也是属于超跌,后面该怎么操作,大家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