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饮料配方专家 】“药食同源”类食品国内外的市场现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02-11
  • 上古时代,人类在漫长的食物探索历程中,渐渐认识到食物和药物之间的区别;他们将那些用于满足饥饿和提供身体所需的有益物质归类为食物,而将具备治疗作用的物质归类为药物。因此,在这样的认知下,人们形成了“食药同源”的观念。我国“药食同源”的理论及实践在维持人群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药食同源理论”通常需要遵循几个特点,首先,需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支撑;其次,经过了长期实践应用,并具有相应的采收、食用部位、加工方法、主要食疗作用等资料积累;最后,具有食材入选标准,并有完整的食疗效果(或毒性)描述。 现代研究表明,我国卫生部所确认的药食同源类原料,不仅含有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必需营养素,还含有与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等功能的其他活性成分。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将“药食同源”类天然物质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这构成了“药食同源”的物质基础,并得到广泛认同。 “药食同源”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食品学、营养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学科,与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在现代产业日益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下,让中药传统产品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传统“药食同源”食品若走向世界,需符合现代食品学、营养学等理论及国际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食药同源”食品开发情况 目前,“食药同源”类食品主要包括保健品和食疗食品两大类。 “食药同源”物质注册保健品。据统计,国内外已经注册的含有“食药同源”成分命名的保健品产品有近6000个;目前保健品开发方向比较固定,企业在新品开发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品种不够丰富和多元。 基于食药同源的食疗食品。食疗食品是一类特殊的食品,结合了传统食疗的原理和现代食品的科学技术,以普通食品形态为载体,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艺,将药食同源材料的有效成分和营养物质应用于食品制作中。 而市面上“食药同源”类食品具体的产品形式,包括: 药膳,即用一种中药材或多种药食同源中药材与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烹调技术制成的食品。药膳是药食同源的精品,是我国人民对餐饮文化巨大的贡献。药膳最早见于《后汉书》,其应用历史悠久,众多配方流传至今。 代用茶,即用一种中药材或多种药食同源中药材与茶叶等调和混合以后,冲泡或水煮的一种饮品。代用茶历史悠久,是传统的药食同源产品;其可益气补精、养心除烦、止渴美容,长期饮用。 休闲食品,药食同源小零食既可以加餐,又可以作为特殊营养品改善身体机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功能饮料,即通过萃取、压榨、加温等方式,提取药食同源一种或多种材料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加工制成的饮料产品。目前,药食同源功能饮料行业蓬勃发展,品种众多。 “药食同源”类食品产业的发展现况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药食同源产品进入迅速增长期,消费市场表现出对药食同源产品的热情。 据魔镜市场情报《药食同源保健品&滋补营养品行业分析》的报告显示,淘宝天猫药食同源市场2021.9-2022.8的销售额近234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3%,排名前十的添加成分为人参、枸杞、阿胶、蜂蜜、黑芝麻、灵芝、菊花、西洋参、决明子、茯苓,其中,人参销售额达到48.55亿元。 另一方面,药食同源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支持。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药食同源目录的试点与认定,旨在通过药食同源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赋能新时代健康产业。自1987年起,有关部门已陆续更新了至少六版药食同源目录。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规定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86种);其后2014年新增15种、2018年新增9种中药材物质,均是在限定原料来源、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 “药食同源”类食品的发展展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纲要里还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在这个国策指引下,药食同源类食品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基础研究薄弱,科研投入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药食同源”物质的认定难度较大,“药食同源”食品数据库有待建立等。因此,“药食同源”食品产业还需进一步改善,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创新引领“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药食同源”食品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理念、管理、模式、机制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准绳,围绕“药食同源”基础性工作展开研究,努力开发“药食同源”新产品,研究制定“药食同源”新规范、新标准。同时,加强企业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打造“药食同源”全新产业链,提高我国“药食同源”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药食同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运作。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效应。品牌承载着消费者的信任,代表着企业或者产品的形象。打造“药食同源”品牌效应,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事“药食同源”生产的企业应积极强化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品牌信誉,提高品牌效应;管理部门需加强规范化监督,整顿行业乱象,提升“药食同源”标准化认可度与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外市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我国的博大中医文化,形成了丰富的中医养生理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便利化,以及当代人对营养与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医这门古老的艺术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关注。我们应当抓住机会,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健康理念,向世界推广中国的“药食同源”产品,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打造自有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k1NzIzMQ==&mid=2247645077&idx=2&sn=8bc39d6e64fc8401776c14d88cc1444b&scene=0
相关报告
  • 《【食品加 智食科技】2024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回顾》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1-06
    • 2024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回顾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食品行业在营养与健康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进展,从科技创新到政策引导,从健康理念的普及到具体实践的落地,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特别整理了2024年食品行业的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一、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举办 聚焦科技创新 2月25—29日,由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海南远创主动健康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在海南博鳌举办。 大会期间,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倡议书也于同期发布。倡导从聚焦科技赋能,致力健康食品创新;引导食物的智慧选择,构建科学饮食习惯;完善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产业融合;挖掘饮食传统,大力发展食养服务;加强跨业合作,全面升级食品产业等五个方面为构建大健康领域科技赋能,推动智慧食品创新的新格局,共同促进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发布 4月25日—26日,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于北京举办。为强化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学术研究与产业创新,服务政府决策和回应行业热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自2023年起,共同启动热点的研究工作,经国内外权威专家多次研讨,形成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并于大会期间发布,热点涵盖了食品新生产系统、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可持续食品包装等多个前沿领域。 三、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烹协营养委”)成立大会5月1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通报了《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工作思路和计划》,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机构负责人,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院长李想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当选第一届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四、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召开 多方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协议 5月22—24日,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会上益生菌行业优秀共同发起“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新质生产力行业倡议”。 此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IFF、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健合(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协议,并在会上签约。合作内容聚焦全球乳业技术创新、益生菌科研基金、人才培养以及科学共识等方面内容。 五、4款临床急需特医食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7月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适用于苯丙酮尿症、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据了解,为更好满足病患营养需求,市场监管总局设立特医食品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对罕见病类别、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产品实施优先审评,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优先安排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 六、新茶饮品牌争相打出“健康牌”,喜茶发布“四真七零”标准 从开店数到价格,新茶饮市场“内卷”仍在继续。今年的新茶饮品牌将更多的传播重点放在了产品健康元素上,低糖低脂、天然原料成为各品牌传播的重点。 7月22日,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发布“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即以“真茶、真奶、真果、真糖”为原料,产品符合“0奶精、0香精、0果葡糖浆、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要求,并宣布喜茶全线在售现制饮品均符合上述标准。 七、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召开 加速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 9月20日-21日,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在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呼和浩特市举行。 此次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课题组发布《中国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专题报告。该报告剖析奶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充分调研当前奶业发展形势,深入解析伊利集团等龙头企业具体实践,指出科技创新是中国奶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八、第四届营养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推进食品产业升级 9月21日,由中国营养学会指导,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牵头并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和武汉科技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营养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围绕“营养与健康 新见解·新技术”“探索与科技实践”“儿童营养·质领升级”“功能性脂质与应用”“法规标准与高质量发展”五大专题开展。 九、低GI食品溯源码发布,构建透明可靠的市场环境 10月9-10日,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第六届中国GI(血糖生成指数)国际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发布的低GI食品溯源码,有助于构建GI值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可靠的GI值溯源途径,提升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与品牌形象,推动建立更加规范、健康的低GI食品市场环境。 十、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发布 食药同源、抗炎饮食上榜 2024年12月14日,第二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营养学、食品科学和健康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共同探讨营养素养科学的最新进展,交流营养健康的最佳实践,推动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大会发布并解读了“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食药同源、抗炎饮食、饮食模式、健康素养、体重管理、学生餐、适老食品、反食物浪费、轻断食、儿童精准营养当选。 (以上按时间顺序排列)
  • 《【Fooddaily每日食品】2025食品饮料行业有哪些赚钱风口?DeepSeek给出了10个答案》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2-13
    • 今年春节,中国的一款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在全球爆火出圈,截至2月1日,Deepeek日活用户已突破3000万,这个AI大模型,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改写着 AI 世界的格局。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升级,消费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尽管食品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内卷加剧,但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数据和行业趋势,我们仍能发现诸多潜在的赚钱机会。 我们对话了DeepSeek,总结出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十个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为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本文基于DeepSeek回答整理,不代表Foodaily观点。 Q:食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内卷加剧,预测下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还有哪些赚钱机会?请结合数据分析给出十个方向。 以下是DeepSeek回答原内容: 根据全球食品饮料行业趋势、消费者行为变化及市场数据,以下是预测的2025年十大潜在赚钱机会,结合具体数据和分析。1. 精准健康食品( 低糖/低脂/高蛋白) 数据支撑: 全球健康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8,790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1.2万亿美元(CAGR 5.3%)。中国无糖饮料市场2023年增速超30%,元气森林等品牌已验证需求。 机会点: 开发针对糖尿病、肥胖人群的功能性低GI(升糖指数)食品,或高蛋白零食(如昆虫蛋白棒)。 2. 功能性成分饮 料(益生菌/胶原蛋白/褪黑素) 数据支撑: 全球功能性饮料市场2025年将达2,080亿美元(Mordor Intelligence)。益生菌饮料在亚洲市场年增长12%,日本养乐多年销400亿瓶。 机会点: 结合“肠道-大脑轴”概念的助眠饮料(含GABA、褪黑素),或女性美容饮品(胶原蛋白+玻尿酸)。 3. 植物基 食品2.0(技术升级版) 数据支撑: 全球植物基市场2025年将达770亿美元(Bloomberg),但当前产品复购率仅30%(口感问题)。细胞培养肉成本从2013年的每公斤280万美元降至2023年的100美元(Good Food Institute)。 机会 点: 利用3D打印技术模拟真肉纹理的植物肉,或针对亚洲口味的植物基海鲜(如素鱼丸)。 4. 高端方便食品(预制菜/速食升级) 数据支撑: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23年超5,000亿元,CAGR 20%,但消费者对添加剂担忧上升(艾媒咨询)。 机会点: 清洁标签(Clean Label)速食(0防腐剂)、地域特色高端一人食(如佛跳墙自热锅)。 5. 儿童精 准营养食品 数据支撑: 中国母婴营养品市场2025年将达480亿元(CBNData)。70%家长愿为定制化营养支付溢价(凯度调研)。 机会点: DNA检测驱动的个性化儿童营养包,或针对ADHD(多动症)儿童的Omega-3强化食品。 6. 银发族功能食 品 数据支撑: 中国60岁以上人口2035年将超4亿。日本介护食品市场超3,000亿日元,吞咽障碍食品年增15%(日本健康食品协会)。 机会点: 易吞咽高蛋白凝胶食品、认知功能维护配方(含PS磷脂酰丝氨酸)。 7. 情绪疗愈食品(减压 /助眠/抗焦虑) 数据支撑: 全球适应原草药市场2025年将达140亿美元(Grand View Research)。CBD食品在美国年销超20亿美元(Brightfield Group)。 机会点: 非CBD的合法减压成分(如南非醉茄、L-茶氨酸),或联名心理品牌的“情绪盲盒零食”。 8. 地域特色 食品全球化 数据支撑: 东南亚方便面市场年增8%(欧睿),螺蛳粉出口额2022年增80%(柳州海关)。TikTok标签#regionalfood播放量超50亿次。 机会点: 工业化改良的地方小吃(如云南菌菇酱、土耳其Baklava酥饼预制版),适配海外渠道。 9. 可持续包装解 决方案 数据支撑: 67%全球消费者愿为环保包装支付溢价(Trivium Packaging)。可食用包装市场2025年将达23亿美元(MarketsandMarkets)。 机会点: 海藻基可食用水球、可降解菌丝体餐盒(如Ecovative技术)。 10. 跨界科 技融合食品 数据支撑:AI配方优化可降低30%研发成本(IBM Food Trust),3D打印食品市场2027年将达13亿美元(Allied Market Research)。 机会点: NFT联名限量食品、AI生成口味(如NotCo用AI研发植物奶)、宇航员食品技术民用化(如冻干草莓脆片)。 关键风险与应对策略 监管风险: 功能性成分需符合各国法规(如中国新食品原料审批)。 供应链: 植物基原料(豌豆蛋白等)价格波动需垂直整合。 消费者教育: 通过短视频/KOL科普功能性成分(如科普“后生元”概念)。 结论:2025年的核心逻辑是“精准需求+技术赋能”,从大众市场转向细分场景(如加班人群助眠饮料、更年期女性定制营养),同时利用生物技术、数字化工具降本增效。建议企业优先布局有明确临床验证的功能成分(如益生菌菌株BC30),并建立快速试错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