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地下细菌蛋白抑制甲烷水合物生长的分子基础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2-06
  • 大陆边缘甲烷水合物储存了地球上最大的碳氢化合物,但生物分子在水合物形成和稳定中的作用还有待研究。乔治亚理工学院在富含甲烷水合物沉积物微生物宏基因组中,发现了细菌来源的甲烷水合物结合蛋白(CbpAs),揭示了一种新的蛋白质支架和抑制气体水合物的分子机制。研究显示细菌CbpA3是一种选择性气体水合物抑制剂,比I型抗冻蛋白更有效,在效力和生成笼状物形态上与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旗鼓相当。CbpA中的txxxxxxaxx基序具有结构完整性功能而不具备促进水合物聚合功能。研究认为来自海洋沉积物的细菌Cbpa有望作为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环保替代品,并表明细菌生物分子可能影响气体水合物的稳定性,对水合物解离具有重要影响。(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academic.oup.com/pnasnexus/article/2/8/pgad268/7242427
相关报告
  • 《抗肿瘤药物卡莫氟抑制SARS-CoV-2主要蛋白酶的结构基础》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5-11
    • 抗肿瘤药卡莫氟(carmofur)被证明可以抑制SARS-CoV-2主蛋白酶(Mpro)。 该研究称,与promofur一起的Mpro的X射线晶体结构表明,carmofur的羰基反应性基团与催化的Cys145共价结合,而其脂肪酸的尾部占据疏水的S2亚位。 Carmofur可抑制细胞内的病毒复制(EC50=24.30μM),有望成为开发COVID-19新型抗病毒治疗的有前途的先导化合物。
  • 《Nature | 人类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再摄取与抑制分子基础》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26
    • 2024年7月24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闫创业/袁亚飞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human noradrenaline transporter reuptake and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 MAT属于神经递质钠同向转运蛋白(NSS)家族成员,其利用膜外/内钠离子Na+的浓度梯度来完成对神经递质的同向跨膜运输,这一过程可能依赖于氯离子Cl-同向转运以及钾离子K+的反向转运。近年来对MAT中底物转运及抗抑郁药物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中果蝇多巴胺转运蛋白dDAT和人源血清素转运蛋白SERT的不同构象以及与多种抗抑郁药物分子结合的结构已经得到解析。但关于人源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的结构研究相对进展缓慢,这大大阻碍了抗抑郁药物的进一步优化和开发。 该研究团队提出了NET的转运过程模型。在向外开放的构象中,Na+、Cl-和底物NE与中央口袋结合,启动NET的闭合,进入闭合状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第二个底物可以提前结合到新形成的膜外S2位点中。随后,TM1a的打开(向内开放构象的标志特征)促进底物与两个Na+一起从中央口袋释放。在转变回向外开放构象的过程中,S2位点的局部结构将受到破坏,导致S2位点处底物的释放。释放的底物可能直接进入到中央口袋,开始下一个转运循环。这一过程与两个Na+离子和一个Cl-离子进入细胞质以及可能一个K+离子进入细胞外基质的转运耦合。而不同类别的抗抑郁药物占据S1位点阻碍底物转运。 总之,该研究通过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阐明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转运底物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机制,首次报道了NET中的第二个底物结合位点和NSS家族的钾离子结合位点,揭示了四种不同类别的常用上市抗抑郁药物的选择性抑制机制,为进一步开发靶向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蛋白(MAT)的药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