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私享】中国农科院李培武院士团队:高植物甾醇菜籽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21
  • 2025年5月14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在食品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7.0,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 “High-phytosterol rapeseed oil prevents atherosclerosis by reducing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cholesterol uptake in ApoE?/? mice”的研究性论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海蓉、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张良晓、李培武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博士研究生顼亚玺、特聘研究员方梦雪为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通过对AS小鼠肠道胆固醇摄取和屏障完整性的影响,探讨高甾醇菜籽油(HPRO)抗AS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PRO具有明显的抗AS作用,可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主动脉直径。肠道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综合分析表明,HPRO主要调控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固醇代谢。有趣的是,HPRO被发现可以降低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运输和胶束胆固醇含量,并且HPRO的效果优于β-谷甾醇。此外,在Caco-2细胞和小鼠肠道中,ZO-1和occludin的表达均增加,表明HPRO可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HPRO通过降低肠道屏障和胆固醇摄入功能障碍对A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c4MTA4MQ==&mid=2247571946&idx=1&sn=d9132acca8883a922b3d49fee22ba12b&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食品信息学】IF=15.1!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食品中心王鑫杰团队食品顶刊综述: 核磁共振波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常见植物油质量评估》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04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王鑫杰研究员团队在食品领域国际顶级综述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5.1)上在线发表题为“NM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common vegetable oils: A review”的综述性文章。 综述简介 背景:益 植物油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备受关注。常见的 11 种植物油可分为四类:棕榈酸油(棕榈油);高油酸油(山茶油、橄榄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亚油酸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和米糠油);亚麻酸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每种植物油在营养质量参数(脂肪酸、甘油三酯、甾醇、角鲨烯)、氧化评价(氧化稳定性、氧化产物)和真实性(鉴定、掺假、可追溯性)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构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范围和方法: 不同核吸收的核磁共振(NMR)(1H、13C、31P)可为脂肪酸、甘油三酯、微量成分和氧化产物分析提供全面的定量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基于 NMR 的方法提供了稳健的模型,涵盖定性、定量和优化策略。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首次发现植物中外显子跳跃剪接机制并创制香型水稻》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王晶静
    • 发布时间:2021-03-17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首次在植物中发现基因外显子跳跃剪接机制并创制香型水稻。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11月20日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 据赵开军研究员介绍,前体信使核糖核酸(pre-mRNAs)剪接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生物学过程。mRNA剪接复合体通常将pre-mRNAs的内含子剪除并将各外显子依次链接成成熟的mRNA,以将遗传信息进一步传递至翻译的蛋白质。如果成熟的mRNA缺少某个(些)外显子,则称为外显子跳跃剪接。前人研究表明,基因内含子的末端碱基缺失或替换,可引起哺乳动物基因外显子跳跃剪接,然而植物中的外显子跳跃剪接现象尚无报道。 香味是高端优质大米的重要特征之一。水稻香味形成常被 OsBADH2 基因抑制。研究人员将 OsBADH2 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2内含子连接点作为基因编辑靶点,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一批基因编辑水稻植株,系统分析后不仅发现设计的靶位点实现成功编辑,而且观察到 OsBADH2 基因第2外显子末端的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缺失,会导致成熟mRNA中第2外显子整体缺失,从而首次证实植物中也存在外显子跳跃剪接机制。在该研究中, OsBADH2 基因第2外显子的跳跃剪接使新的mRNA中密码子序列改变,进而导致编码蛋白翻译的提前终止,造成 OsBADH2 基因功能丧失 , 最终创制出香型水稻。该研究不仅首次发现植物基因外显子跳跃剪接现象,而且明确其调控的关键位点是外显子末端核苷酸。此机制的发现为作物性状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开军研究员、王春连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唐永超、海外相关人才计划Mohamed Abdelrahman、李进波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项目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