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国首次连续22小时负电价!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5
  • 2023年5月1日20时至2日17时,山东实时负电价时段长达22小时,刷新了长周期现货试运行的负电价时长记录!(见下图1)图

    2023年5月1日、2日山东分时电价

    2023年5月1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全天实时平均电价为-13.02元/MW。

    付费发电、用电收费的奇迹时间总算是见到了!

    山东是第一批现货试点省份中试运行最早出现负电价的省份。转入长周期试运行后,山东也设置了负电价机制,而本次负电价长时间出现的原因有二:

    一是节日期间,最高直调负荷下降了15%。

    二是风电大发,最高风电负荷1760万千瓦,平均值达到1100万千瓦。白天叠加晴好天气,光伏发电负荷大,火电可运行容量低,也就出现了长时间的负电价。

    省内市场人士解读,“山东目前的电源结构,调节性电源不足,在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调峰能力挖掘殆尽。虽然去年山东第一个搞共享储能,目前在运的电化学储能在各省里容量也最大,达到了195万千瓦,但与省内飞速发展的新能源相比仍是杯水车薪。2023年初虽然实行了容量分时电费收取政策,部分负荷调节到了到中午,缓解了光伏容量大发时的消纳问题,但一逢节假日,能调整的负荷也大量放假了,消纳问题就再次暴露出来。”

    从山东公示数据(下图2)看,2018年至2022年五年间,新能源总装机增长2.65倍,容量从2479.9万千瓦,增长至6572.06万千瓦。其中发展最快的分布式光伏容量增长了4.43倍。五年来,抽蓄虽然增长了100万千瓦左右,但与扰动性电源的比例相比仍然较少。

    目前山东省内第一大电源为火电,第二大电源为光伏,截至去年底,风电和光伏总容量已经超过了直调火电(见下图3)。省内市场人士评价:“负电价时段过长,对新能源的新增装机决策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负电价是否意味着售电公司或大用户享受到了优惠?

    省内售电公司告知:“不一定,负电价并不意味着售电公司赚钱的。目前山东的批发侧电量已经锁定了80%以上,如果用户负荷降低过大,低于提前签订的中长期电量,售电公司也会赔钱。

    而且电价暴跌后,紧接着就会是暴涨!”该人士预测。

    从世界范围看,各地电力市场均出现过负电价。

    由于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建设较为积极,欧洲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负电价市场之一,其中,德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家的电力市场中经常出现负电价,尤其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较大的时候。另外,出现过负电价的国外电力市场包括美国得州、加州、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总体来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逐渐普及和电力市场的发展,负电价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普遍。

    负电价的出现好处多多,如,可以鼓励消费者增加用电量,促进经济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可以减少电力公司的浪费和成本,提高电力市场效率;此外还可以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鼓励电力公司提高效率和改进技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据了解,到2030年前,山东新能源将以每年1000万千瓦的速度接入,或许未来还会刷新今年劳动节创下的负电价时长记录。

    但值得思考的是,负电价的连续时间,真的是越长越好吗?

    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工作室认为,一个合理的电价运行信号,才是各类电源、用户,都能在市场中健康地活下去的基础。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51438-1.html
相关报告
  • 《国内首次!720小时“氢”功海上“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6
    • 近日,由三峡上海院牵头研制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试验样机,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完成720小时的实海试验,为国内首次顺利完成连续运行超过240小时实海测试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 本项目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方案由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中心自主设计,试验装备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共同研制。经历一年多的技术攻关,形成一套适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环境的制储氢系统设计方案、制储运氢装备一体化集成方案以及定制化样机研制技术。相关关键技术保证了漂浮式海上风电大倾角运动、风电功率波动下制储氢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并成功在我国南海高温、高盐、高湿的海洋风浪环境下完成应用验证。 本项目样机实海试验的顺利完成,加速了我国深远海可再生能源—氢能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为我国海上风电及多种可再生能源制氢消纳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上海院将持续推进深远海制氢技术研究,推动海上风电与新能源制氢产业链深度融合。
  • 《iScience:震惊!HIV感染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7-11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HIV对感染者的衰老有“早期和实质性”的影响,在感染后短短两到三年内就会加速身体中与正常衰老有关的生物变化。这一发现表明,相对于未感染者,HIV感染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寿命缩短近5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6月30日在线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ccelerated aging with HIV begins at the time of initial HIV infection”。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与生物行为科学兼职副教授Elizabeth Crabb Breen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感染HIV的最初几个月和几年,这种病毒已在DNA水平上启动了一个加速衰老的过程。这强调了早期诊断艾滋病毒和认识到衰老相关问题的关键重要性,以及首先预防HIV感染的价值。” 以前的研究已表明,HIV和通常用于控制这种病毒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与较早出现一般与衰老有关的年龄相关疾病有关,如心脏和肾脏疾病、虚弱和认知困难。 这些作者分析了100名男性在感染HIV前6个月或更短时间内收集的储存血液样品,并在感染后2至3年再次收集血液样品。他们将这些样本与同一时期来自100名未受HIV感染的男性的匹配样本进行了比较。所有这些人都是多中心艾滋病队列研究(Multicenter AIDS Cohort Study)的参与者,多中心艾滋病队列研究是一项从1984年到2019年为期35年的全国性研究。这些作者说这项研究是第一项以这种方式匹配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研究。 这些作者专注于HIV如何影响表观遗传学的DNA甲基化,这是细胞在正常生理变化过程中用来开启或关闭基因的过程。表观遗传学变化是那些对环境、人们的行为或其他外部因素---比如疾病---的影响所做出的反应,这会影响基因的行为方式,而不改变基因本身。 这些作者研究了关于衰老的五种表观遗传指标。其中的4种是所谓的表观遗传“时钟”,每一种表观遗传时钟都使用了稍微不同的方法来估计以年份为单位的生物年龄加速(相对于生理年龄而言)。第五种表观遗传指标评估了端粒的长度,端粒是染色体的保护性帽状末端。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时会逐渐变短,直到它们变得如此之短,以至于分裂不再可能。 HIV感染者在四种表观遗传时钟中的每一种都显示出明显的年龄加速---从1.9岁到4.8岁不等---以及在没有高度活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情况下,从感染前开始到感染后两到三年的时间里,端粒变短。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在未感染的参与者中没有看到类似的年龄加速。 论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血液学与肿瘤学系教授Beth Jamieson说,“我们获得了罕见的、良好表征的样本,使我们能够以一种对HIV在引发早期衰老的生物特征方面的作用毫无疑问的方式设计这项研究。我们的长期目标是确定我们是否可以使用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来预测一个人是否处于特定衰老相关疾病结果的风险增加,从而暴露出干预治疗的新靶点。” 这些作者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它只包括男性,所以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女性。此外,非白人参与者的数量很少,而且样本量不足以考虑到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后期效果或预测临床结果。此外,他们写道,对于什么是正常衰老或如何定义正常衰老仍然没有共识。 参考资料: Elizabeth Crabb Breen et al. Accelerated aging with HIV begins at the time of initial HIV infection. iScience, 2022, doi:10.1016/j.isci.2022.10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