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10-29
  • 【内容概述】(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一、坚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携手构建产业创新高地。河北将抓住用好雄安新区建设、协同发展宝贵机遇,努力把科技和产业溢出效应承接好,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二是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紧紧抓住雄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中国星网落户雄安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空天信息、光电子、智能网联等高端高新产业,打造鸿蒙产业生态。积极创建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和国家车联网先导区。高质量办好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机器人大赛等活动,推动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技术创新对生产力的质态和产业变革具有决定性影响。河北将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骨干企业围绕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联合承担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支持优势企业围绕行业技术产品实验验证、检验检测等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源头供给。二是筑牢产业链安全发展根基。深入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卫星通信、雷达感知、电子特气等重点领域,推动中国电科十三所、五十四所、中船七一八所等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企业争当“链主”,整合上下游,提升协作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体系化、供应链多元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持续巩固第三代半导体、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空天信息、卫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核”(雄安创新发展核心区)、“两区”(石廊产业发展引领区)、“三带”(保邢邯光伏与电子材料发展带、张承秦大数据和软件发展带、唐沧衡数字化转型发展带)、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坚持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一是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基础设施扩容、重点场景赋能、“智改数转网联”示范、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大脑”集智、服务体系提升等工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点”上打造企业标杆,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数字领航”企业。在“线”上推进链式改造,从钢铁行业入手,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链,拓展培育一批行业数字化改造典型场景。在“面”上建设数字园区、智慧集群,到2027年建成30个省级先进数字园区。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持续优化河北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5G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三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原文来源:https://www.cena.com.cn/ssxw/20241029/125044.html
相关报告
  • 《河北:多措并举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2-18
    •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之年,也是‘狠抓落实年、政策落地年、转型攻坚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转折点。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表示。据了解,河北省2019年工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左右;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8.5%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家以上,力争达到1000家;压减水泥产能100万吨、平板玻璃660万重量箱、焦炭300万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万辆标准车。 加大“破、立、降”力度 据介绍,河北省将进一步加大“破、立、降”力度,巩固成果不放松。 一方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继续深化去产能行动。加快推动绿色转型。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行动。另一方面,实施企业减负工程。做足减费降税“减法”,让广大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深入开展减税降费专项活动。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用人、用能、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巩固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成果,大力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实施涉企保证金清理整顿行动。严格落实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及时清理调整涉企保证金项目并更新公开。大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式、多层次的沟通对接。努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河北将着力解难题、破瓶颈,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实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制定工作方案,促进创新资源、先进要素向优质民营企业集中,培育铺天盖地中小企业、打造顶天立地骨干企业。壮大百家民企集团发展。优选百家民企集团重点给予培育支持。健全和落实精准帮扶机制。扶持千家领军民企提质增效。依托“双创双服”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促转快提”服务集成包。助力万家民企转型升级。按照“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事一策”的原则,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实施“双创双服”深化工程。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行动。深化创新驱动战略,谋划建设新型显示、机器人、大数据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百校千企”产学研用合作推进活动,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继续创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优选认定一批省级示范基地予以扶持。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已命名的全面评估,促其提档升级。实施送服务送政策计划。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制定小微企业转规上工业企业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做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同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对今年在建、拟投产达效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进行摸底调度,帮助做好要素保障,确保如期投产、及早入统。 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 河北省将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 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万企转型”,深化“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打造一批“杀手锏”产业。一是实施“万企转型”行动。落实“万企转型”实施方案和钢铁、石化、建材、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省市县常态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以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全年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市级4000项以上。二是实施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研究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河北省产业链发展水平的意见,以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生物医药等10个优势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巩固和发展一批上下游关联度高、在国内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重点优势产业链,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重要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三是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项。大力提升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水平,重点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四是实施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提升。五是实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储备一批“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择优推荐争创国家级单项冠军。 此外还将实施工业设计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特色产品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优势产品实现质量、品牌、附加值联动提升。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为了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下一步河北省将从以下工程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 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一是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行动。发挥云平台服务商主体作用,建立完善企业上云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企业上云服务生态。建设河北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上云服务和上云效果评价,评选全省上云标杆企业,引导和带动全省3000家企业上云。二是实施发展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调整河北省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导向目录,重点围绕网络、平台、应用、安全四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模式应用、20个工控安全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工业互联网入企行,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水平评估。三是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谋划组建“河北智造联盟”,推进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突破智能制造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企业智能化需求,开展百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打造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5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四是实施信息消费升级行动。落实《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发展可穿戴设备、VR、AR、人工智能、智能显示等新型信息消费终端产品,在医疗、教育、文化、商业等领域建设评选10个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引导消费需求。组织开展“河北省信息消费市县行”活动,指导各市开展信息消费体验周、优秀案例展示等,扩大信息消费影响力。 另外,还将实施产业开放发展工程。抓住用好重大机遇,统筹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不断开拓新市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一是实施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行动。二是加快优质企业“引进来”。三是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实施行业安全工程。加强重点行业产业政策指导,将行业管理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 《河北:部署“万企转型” ,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08
    • 2018年以来,在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诸多新情况新挑战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河北省各级各部门协力抓工业、强力稳增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冬奥会等重大机遇,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启动部署“万企转型”,全省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发展势头,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8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科学规划促转型,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注重转型升级顶层设计,以省委省政府、省两办和省制造强省办等名义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万企转型”实施方案》,以及特色产品、信息消费、工业设计、服装、钢铁、化工、建材、食品等30多个政策文件,形成转型升级“四梁八柱”,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指明了方向。制定印发了《河北省支持“万企转型”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6项政策,同时,起草系列政策文件和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方案,狠抓落实落地。起草了河北省第一部规范企业技术创新的地方性法规——《河北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并于9月1日起施行。 (二)千方百计稳增长,工业运行保持向好态势。制定和实施了《工业经济重点目标任务包联督导实施方案》《工业稳增长“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市县责任,盯紧看牢大企业。实施“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大监测分析研判力度,督导各市增比进位。督导落实重点企业联系服务“五个一”工作机制,省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受理问题办结率99%。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和产融合作银企对接活动。预期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 (三)坚定不移去产能,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化解水泥玻璃焦炭产能。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召开调度会、实地督导等方式积极推进,压减水泥产能313.1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10万重量箱、焦炭517万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开展了3次“地条钢”大排查整治“回头看”活动。经省级督导检查、国家级督导抽查,全省未发现“地条钢”死灰复燃问题。三是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安排部署了2018—2019采暖季错峰生产工作,指导17家重点污染工业企业完成退城搬迁。四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支持16家绿色工厂和2个绿色园区列入工信部公示名单,6个项目进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公示名单。 (四)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组织重点技改项目1031项,创建4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10个县(市、区)为省级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工业设计加速发展,支持中车唐车、长城汽车两项产品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举办了首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国内外反响热烈。加快云谷(固安)科技、鼎材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建设。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诊断,5家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建设,云谷科技第六代AMOLED项目年底正式投产,润泽科技三期、联通二期、中鼎云年内投入使用,预计年底数据服务器将突破60万台;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723亿元。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唐山市新入选2018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君乐宝荣获“国际质量管理卓越和创新钻石奖”。 (五)优化环境强服务,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建设“跨部门的互联网政策信息发布平台”,组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线上线下服务活动1500多次,服务企业2万多家;组织5场“金色阳光”法律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法规服务;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举办各类培训27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近3000名。举办了2018产融合作银企对接活动,22家金融机构承诺支持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8490亿元、11975亿元。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入库企业865家。研究起草了《河北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若干措施》等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文件,评价认定了100家优秀民营企业,全社会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局面更加活跃。1—9月,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7269.9亿元,同比增长6.8%;上缴税金3112.7亿元,同比增长26.9%。 (六)积极促协同,全力推动产业突破。一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7200多家规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数量全国第6;支持46家企业列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公示名单,数量全国第5。二是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举办2018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举办医药、新能源、机器人等12个专场,签署合作协议100多项,总投资800多亿元。三是完善对外合作平台。争取工信部批复设立了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为全国唯一一个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推动省部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总投资88亿元的16个项目签约。 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基本思路:2019年是政策落地年、狠抓落实年、转型攻坚年,是河北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起点,河北面临着雄安新区由规划转入大规模建设实施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冬奥会场馆及配套设施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689”发展思路和“稳进好准度”总体要求,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增效、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去,进一步腾出发展空间。坚持“去”字优先,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决不允许”和“扎扎实实去产能”总要求,认真做好去产能各项工作。严格执行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六类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坚决不搞“一刀切”,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更加注重强化政策引导、用好市场机制、突出法治约束,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端、优质、新兴产业发展,年内压减水泥产能1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焦炭300万吨。 (二)主动调,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启动实施“百千万”提升工程,组织落实好系列文件,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推动百家企业集团培育发展、千家领军企业提质增效、万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由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河北速度向河北质量、河北产品向河北品牌转变。加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扶持力度,年内力争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25家左右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树立10家质量标杆企业,认定200项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工业设计全面铺开,加快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企业,谋划组织好2019年“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和举办“国际工业设计大赛”。 (三)加快转,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千方百计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北工业中的砝码。深入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优化发展行动。鼓励规上工业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申报发布一批亩产效益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装备研发。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升。全省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100个、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万辆(标准车)。加快建设5个大数据示范区,进一步做大信息产业、做强数字经济。“引扶”并重,围绕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模式应用,重点抓好50个试点示范项目,强化宣传培训和服务对接,引导和带动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修订《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充分发挥省民营办职能,深入开展扶助中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年内新增10家省级双创基地、5家示范产业集群。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省级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1000人。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年内认定200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