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光迅科技新推出50G PON光模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07
  • 光迅科技新推出50G PON光模块支持下行49.7664Gbps,上行12.4416Gbps或者24.8832Gbps,完全兼容现有的PON网络架构,可满足现阶段应用的链路预算,符合标准ITU-9804.3,并支持20公里传输距离,助力实现万兆入户,8K视频在线看不在话下。
    随着宽带普及和提速深入,千兆宽带时代已经到来,同时以8K视频、Cloud VR、全息交互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不断涌现,对网络宽带提出了更高要求。PON技术每一代演进,线路带宽提升不低于4倍,邻代PON规模部署通常间隔7年左右。如今,10G PON已规模商用数年,业内普遍认为50G TDM-PON将是10G PON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器件、光模块厂商、接入网领域的先行者,光迅科技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PON技术发展以及应用进程,尤其是在下一代PON领域,一直保持技术和市场应用的领先地位。依托在PON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光迅科技成功推出了QSFP28封装的Asymmetric 50G-PON OLT/ONU光模块,具有高带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特点。
    其中,OLT模块上行采用24.8832Gbps的突发接收机,下行49.7664Gbps采用DSP芯片处理之后,驱动自研高速EML激光器;ONU模块上行采用24.8832Gbps自研DML突发发射机,下行采用高带宽APD接收机和DSP芯片处理,实现高接收灵敏度。
    此外,除了已发布的Asymmetric 50G-PON OLT/ONU外,同系列的Symmetric 50G-PON光模块和50G Combo PON光模块也在并行开发中。

相关报告
  • 《博创科技:公司已建成数通400G硅光模块量产线》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3-31
    • 近日,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公司于2023年3月24日召开的分析师会议相关情况作出说明。具体如下: 问:公司对2023年未来的展望及预期利润率? 答:预计2023年境内电信运营商将继续加大10G PON网络建设投入,扩大10G PON OLT设备部署,提升覆盖家庭数量,千兆以上速率接入用户将继续快速增长,欧美电信运营商光纤到户网络建设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公司将继续扩大接入网产品的产能,满足境内外客户的需求。公司将继续开拓境外市场,推进重点客户突破,扩大客户基数,推进硅光模块、CPO产品及新型DWDM器件的试制及量产,实现境外收入的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3年业务结构相对稳定,各产品线的毛利率也会趋于稳定。 问:公司对硅光业务布局的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答:博创是国内较早投入硅光子技术研发的公司之一,公司在硅光器件设计和封装方面积累了十几年经验,从早期的电吸收硅基波导VOA到近年的硅光工温25G SFP+无线前传光模块和硅光400G DR4数通光模块,在模块设计、光耦合和器件封装等方面积累了大量专业经验,并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平台。公司将继续投入硅光技术研发,强化硅光技术平台,推进数通硅光模块、CPO产品等的试制及量产。 问:公司近期发布的ELS模块的具体情况? 答:2023年3月,公司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布外置光源模块(ELSFP)。该模块由合作伙伴提供高性能激光器,公司负责模块设计和封装,消除了对热电冷却器(TEC)的需求,为外置激光源提供低功耗方案。这些模块可定制用于2 x DR4、2 x FR4或其他波分复用(WDM)波长组合。 问:如何看待本次北美OFC展会上线性驱动方案、硅光技术及CPO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答:本次OFC展会上硅光技术、CPO、线性驱动成为热点,从技术推动和整体应用的角度,符合硅光技术的发展方向,符合光电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问:2023年国内数据中心通信市场预期如何? 答:算力需求增长,将带动国内互联网企业对新的服务器、高速率光模块的投入,预计国内数据通信市场较去年会有所恢复。 问:400G硅光模块产能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未来是否有在境外建设产能的计划? 答:公司已建成数通400G硅光模块量产线,产能可以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如果客户需求增长,公司可以增加相应产能。公司目前正在评估在境外建设产线的计划。公司控股股东长飞光纤有较好的海外资源,可以协助公司。 问:公司对硅光芯片技术方案是如何选择的? 答:硅光模块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成本上需有充分竞争力,必须与传统分立技术产品进行价格竞争。公司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不同的硅光方案,对不同的产品或者不同的应用,就有不同的优势。我们会选择最适合客户应用的一些方案。 问:如何看待硅光模块未来的毛利率? 答:硅光模块必须与传统分立技术产品进行价格竞争。随着产品的持续升级,硅光技术可以发挥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毛利率应该会进一步的提升。在光通信领域,任何产品的大量应用都会带来毛利率随之下降。对整个市场来说,毛利率的下降有利于市场应用的推广,也能使广大消费者受惠。 问:如何看待现有光模块的市场格局? 答:公司认为技术变革能给新进入者带来机会,硅光技术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希望公司能把握住机会。 问:硅光技术方案与传统分立技术方案未来竞争是怎么样的? 答:技术的发展,就是靠新老技术之间的碰撞。传统分立技术方案也一直在积极创新从而保持竞争力。随着升级平台及硅光技术的持续演进,希望硅光技术方案可以和传统分立技术方案竞争。 问:公司与硅光芯片厂商合作的模式? 答:公司与多家硅光芯片厂商有过合作,也一直在持续评估,公司策略是选择针对具体产品最合适的硅光芯片方案进行合作。 问:随着新的数通客户对光模块需求的释放,对公司来说也是新的机会? 答:是的,随着CPO技术的发展,整个生态链的建设将会有所变化的。这不光是对公司,对整个中国或者下一代的硅光子技术的应用或者交换机技术的提升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 《新基建带热百亿5G光模块市场 高端领域亟待提升国产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18
    • 2020年是5G资本开支大年,受益于新基建政策的拉动,光模块行业逐渐放量。根据市场调研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预计2020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8.34%。预计到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 受益于5G网络建设以及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回暖,光模块行业迎来了高光时刻也为国产光模块企业带来宝贵发展机遇。 新基建拉动光模块领域 所谓的光模块,就是光收发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作用是光电转换,主要用于数据中心、5G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4G时代,通信市场光模块需求2016年达到小高峰后,曾出现约两年的疲软,随着去年5G商用大门的开启,光模块市场开始回暖,2020年则大有爆发之势。 一方面,5G建设拉动光模块需求。新基建主题下,5G基站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3月6日,中国移动发布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公告,总需求为23.21万站。3月13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联合采购25万个5G基站主设备。按照每个基站20万元底价计算,三大运营商的两次采购就是千亿规模投资,光模块约占5G资本开支的4.6%,如此大手笔,显然将提振包括光模块在内的5G产业链。 招商证券认为,随着运营商5G基站设备采购的完成和落地,通信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中天线及射频器件、光模块等上游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与4G相比,5G需要的基站数量更多,同时5G网络要真正实现大带宽、低时延和海量连接,起到光电信号转换作用的5G光模块更加不可或缺,根据预测,5G光模块总需求将会是4G的2-4倍,2020年5G前传光模块需求,将达到千万只的级别。 中信建设证券分析师预计,2020、2021年5G光模块需求量分别为1000万只、1800万只左右。 另一方面,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也将带动光模块需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热了云办公、云游戏、云教育等产业,也让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炙手可热。 天风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唐海清表示,数据中心内部的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需要大量的光模块,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尤其需要大量的高速率的光模块作为承载网络流量的核心器件。 天孚通信董事会秘书陈凯荣透露,数通领域正处于100G光模块到400G光模块产品迭代的转换期,2020年是400G产品放量的一年,光模块在数通领域迎来了新的景气度。 国产商逐步引领光模块市场 据了解,20年前,光通信器件曾一直被美日企业垄断。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美日供应商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光模块行业开始在国内发展起来,从这一刻起,中国的光器件行业进入了高速生长阶段。 2010年,中国光模块供应商的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2018年销售额激增至30亿美元,如今2020年,开始引领全球光模块市场。根据LightCounting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的光模块供应商将在2020年主导全球市场,市场占比将超过50%。 与此同时,国产厂商在光模块产品方面的实力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光芯片、激光器、接收器领域涌现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公司及初创企业,其中国内光模块上市公司主要有中际旭创、光迅科技、新易盛、华工科技,未上市的有海信宽带。 其中,在接入网光模块领域,海信宽带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占据着超过30%的市场份额。目前,从产业链来讲,海信宽带在接入网上已经形成了从光器件、光芯片到光模块,从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到整机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则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大量生产400G数通光模块的公司,占据了400G市场50%的份额。中际旭创4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预计盈利13850万元至167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0%至68.34%,搭乘5G快车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此外,光迅科技和华工正源的光模块在行业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光迅科技2018年光迅的电信领域光器件、光通信销售额位居国内第一位,10G光芯片完全自产,25G光芯片已可自产20%左右。而华工正源拥有5G无线光模块的大规模量产能力,在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亟待突破高端市场 提升话语权 国内光模块行业虽然迎来爆发期,但对于国内公司来说,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与普遍的行业问题需要面对。 《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0年)》指出,尽管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优质系统设备商,但我国光通信器件行业在全球所占份额与现有资源并不匹配,特别是在中高速光芯片领域,国产化率不足10%,难以与美日企业抗衡,仍处于追赶阶段。 广证恒生统计显示,国内通信设备占全球份额40%—70%,但是光模块只有约19%,而上游芯片不到1%。 据悉,目前高端光电芯片的技术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厂商手中,国产光芯片以中低端为主,虽然国内厂商光迅科技、华工正源、海信宽带实现了10G及以下光芯片的量产,并实现了部分应用,但是25G光芯片尚不能规模量产。 此外,光芯片国内自主制造能力严重不足制约流片进度,需要补齐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短板。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厂商虽然具备海外企业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但光模块的利润空间正在压缩,当前光模块行业已呈红海之势,美日企业近几年开始进行频繁的并购整合,Avago与博通的合并、行业老二Lumentum收购排名第三Oclaro、无源龙头II-VI收购有源巨头Finisar,合并后国外企业的上游芯片优势更为集中、产品布局更广,通过不同方式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话语权有望进一步增强。 对于国内光器件厂商而言,在发力更为核心的光芯片领域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企业一起完善产业链,从而实现超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