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twork Open:雷地昔韦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相关》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2-12-19
  • 2022年10月,美国研究人员分析在接受新冠肺炎治疗的美国住院患者中,雷地昔韦治疗是否与住院死亡率降低相关[]。研究人员对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3日期间的24 856名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和24 856名倾向评分匹配的对照组患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雷地昔韦组有3557例(14.3%)死亡事件,对照组有3775例(15.2%)死亡事件。雷地昔韦组的28天死亡率为0.5人/月,而对照组为0.6人/月。在接受新冠肺炎治疗的住院患者中,与倾向评分匹配的对照组患者相比,雷地昔韦组死亡率降低17%。

    这项研究的结果补充了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接受新冠肺炎治疗的住院患者中,雷地昔韦治疗与住院死亡率显著降低相关。

  • 原文来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7911
相关报告
  • 《感染初期体温升高或有助 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1-06
    • 暨南大学、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等单位的学者用计算和实验证据证实:新冠病毒在高烧体温下侵染性大大降低,高烧可能显著改善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瑞典《计算和结构生物技术》杂志上。   论文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教授张其威介绍,新冠病毒依赖其表面的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结合,进而入侵细胞。研究发现,在39℃—40℃高温下,新冠病毒S蛋白与ACE2的结合力大大减弱,感染细胞的病毒相对减少。临床标本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也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温低于38℃者,其体内新冠病毒载量远超体温高于38℃患者。因此,在感染初期,较高的体温可以有效减缓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速度,使得人体有更多的时间调动免疫系统来应对病毒,从而使得症状变轻、死亡率降低。而在晚期,由于新冠病毒已经在体内广泛感染,造成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和并发症,高温只能给人体带来损害。   “这一推论也得到了钟南山院士团队和美国一家医院的临床数据支持:早期(入院)体温是唯一显著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入院体温高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后期体温高则不会降低死亡率。” 同为论文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弓说。   张其威表示,发烧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常见反应。但与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病毒,在高温下与ACE2的结合力并不会变弱,其在高温下的感染性不会减弱。原因在于这两种冠状病毒S蛋白的某一结构域的结构不同。高温时,SARS病毒的这一结构域较为紧密,保持良好的结合能;而新冠病毒的这一结构域则相对松散,结合能较低,不利于病毒感染。   临床数据分析表明,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方式截然不同:新冠病毒在感染早期对免疫系统刺激较弱,相对不易立即引起高烧,从而使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与传播性。而SARS病毒在感染早期强烈刺激免疫系统,引发高烧,在结合力不减弱的前提下,高温有利于病毒在体内的扩散,使病毒尽快侵染更多的细胞。   此项研究结果提示,在早期就给新冠肺炎患者采取降低体温的做法可能助长了病毒的侵染,从而加重病情;而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一过性的高烧可能有助于治疗并降低死亡率。
  • 《JAMA:与标准氧气治疗相比,经鼻高流量氧气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因新冠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28天死亡率》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2-10-26
    • 2022年9月,法国学者研究了经鼻高流量氧气治疗是否可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中因新冠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患者的28天死亡率。研究共纳入711名因新冠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成两组:经鼻高流量氧气组(n=357)和非呼吸面罩输送的标准氧气组(n=354)。研究主要结果是28天的死亡率。另有13个次要结果,包括需要插管的患者比例,28天无呼吸机天数,90天死亡率等。经鼻高流量氧气组的第28天的死亡率为10%,而标准氧气组为11%。在ICU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90天死亡率、28天无呼吸机天数等指标方面,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经鼻高流量氧气组的患者插管率显著低于标准氧气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流量氧气组的发生率为58%,而标准氧气组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