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oscience:基于深海珊瑚的研究证明全新世期间高纬海洋翻转环流的稳定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17
  • 南京大学开展了高纬深海珊瑚的高精度铀系核素与C14分析。深海珊瑚样品来自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以及冰岛南部的雷基亚内斯海脊,水深可达1900米,记录了南极绕极深水和北大西洋深水的化学演变。基于C14重建的结果表明,南极绕极深水和北大西洋深水的通风速率在误差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千年尺度上,极地海洋表层水与深水之间的混合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进一步说明表层海与深海作用的关键区域,即北大西洋和南大洋环流并没有驱动全新世大气CO2浓度的上升。研究进一步提出,全新世海洋和陆地中营养和碳的再分配可能对碳循环变化起主导作用。该研究为深入理解海洋与地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约束。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全新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物理海洋环流解耦的机制。同时,全面理解海洋和陆地有机碳汇的自然和人为变化也是研究全新世及未来大气碳收支演变的重要环节。(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3-01214-2
相关报告
  • 《Nature Geoscience:岩心分析表明海洋热输送不稳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2-01
    • 影响天气和气候的海洋和洋流,会受到全球变暖怎样的影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及时回顾过去,以更好地估计未来的变化。在科学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们证实了一个假设,即由于降水量和温度的增加,额外的淡水输入都可能扰乱全球海洋循环系统。 中欧和北欧的气候受到全球洋流系统的强烈影响。墨西哥湾流将大量热量从热带输送到北极,从而为德国提供相对温和的冬季天气。这一系统是由高纬度盐水的冷却驱动的,盐水在那里沉入海底,然后流回赤道,这一过程被称为“深水动力”。当极地地区强烈变暖时,这种热传输会有多稳定?冰川融化和降水量增加带来的淡水输入增加会产生什么影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调查了地球系统以前的变化,以更好地估计其未来的敏感性。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Christina Larkin表示,气候变化对海洋环流的影响对社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变暖的情况下。 为了改进先前对末次冰期和今天的暖期之间的关键过渡期变化的评估,研究人员确定了北冰洋和邻近北欧海沉积物岩芯中数百个样本中钕同位素的比例。其中一些岩芯来自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简称GEOMAR)、基尔大学和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布雷默哈文亥姆霍茨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简称AWI)的储存库。根据这些样本的结果,可以高精度追踪北极深水的传播。 结果表明,两个被调查的海洋盆地之间的水质量交换以类似于末次冰期(距今约23000年至18000年)的现代模式运行。Henning Bauch博士表示,我们的数据表明,尽管海面温度低得多,但在末次冰期的顶峰时期,北欧海的湾流系统仍在充分运行,但在垂直和横向范围上存在一些差异。在从冰期到间冰期的过渡过程中,条件发生了剧烈变化,分析样品中钕同位素值的高度变化证明了这一点。GEOMAR的古海洋学家、该研究的另一位合著者罗伯特·斯皮尔哈根博士解释,很可能来自融化的冰盖(例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斯瓦尔巴群岛)的淡水输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导致了湾流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深水地层的减少。当格陵兰岛上的冰融化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进行时,也必将做出类似的反馈,这可能会导致向欧洲的海洋热量输送减少。 这项研究强调了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的关键作用。此外,由于北极对人为的全球变暖反应非常敏感,它构成了气候研究的关键区域。回顾过去不仅有助于估计未来的变化,还可以验证气候模型的准确性。(傅圆圆 编译)
  • 《海洋变暖加剧了珊瑚病毒爆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6-24
    • 造礁珊瑚美丽的颜色来自于珊瑚体内的各种各样的光合藻类。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发现,海洋热浪可能会增加病毒对共生藻类的攻击。当前,科学家很少分析高温和其他形式的压力如何影响珊瑚病毒的爆发,也很少关注这些爆发的珊瑚礁规模和动态。发表在《ISME Communications》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同时开展了这两项研究,该研究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这也是第一项分析感染甲藻的RNA型病毒(dinoRNAVs)在珊瑚礁内的流行率、持续性、触发因素和健康影响的研究,这种病毒会感染生活在珊瑚内的共生藻类。 研究人员表示,海洋疾病研究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珊瑚病毒,有证据表明共生甲藻的病毒感染可能是石珊瑚组织损失病(SCTLD)的主要原因。自2014年首次发现以来,SCTLD是有记录以来最致命的珊瑚疾病之一,对佛罗里达州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珊瑚礁产生了重大威胁。 这项研究是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太平洋莫雷岛的莫雷珊瑚礁长期生态研究站进行的。这个研究站点距离塔希提岛约20英里,四周被珊瑚礁环绕,是研究珊瑚礁的绝佳地区。站点内珊瑚礁区受到不同类型的环境压力,例如,面向海洋的前礁水温更低、更稳定,而近海边缘礁则受到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度变化的影响。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研究人员每年两次从岛上54个珊瑚群落采集样本。在此期间,水温最高的是2019年3月,岛上的珊瑚礁遭受了与热相关的压力,包括广泛的白化现象。随着海洋温度的持续上升,病毒生产力可能会增加。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它们有可能改变支撑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基础共生关系。(张灿影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