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创新高,印度增15%》

  • 来源专题: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
  • 编译者: Hazel
  • 发布时间:2024-11-1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1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为355万件,比上年增长2.7%,创历史新高。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印度,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15.7%。

    按国家来看,中国的申请数量继续排在第一,同比增长3.6%,达到164万件。其次是美国(51万件)、日本(41万件)等国。印度的申请数量同比增长15.7%,达到6.4万件,位居第六。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有印度的增幅达到两位数。

    在印度,本地居民的申请比海外居民更为活跃。WIPO的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在记者会上表示:“申请数量受到当地经济增长和本地创业者活动的推动”。

    2023年各领域分类统计的结果尚未披露,但截至2022年计算机技术相关领域的申请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12.4%。WIPO在3月发布的2023年企业和机构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中,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排在第一。


  • 原文来源:https://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57201-2024-11-08-14-45-03.html
相关报告
  • 《去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创新高 超半数来自亚洲》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0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简称产权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通过产权组织提交的全部国际专利申请中,半数以上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和韩国增长显著。 2018年,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超过了创纪录的25万(253000)节点,比2017年增长3.9%,产权组织马德里体系受理61200件国际商标申请,增长率为6.4%。产权组织工业品外观设计海牙体系在2018年增长了3.7%,达5404件申请。 来自美国的发明人在2018年提交了56142件PCT申请,位居首位。中国紧随其后。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中国将在今后两年内赶超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占据第三、四、五位。在PCT申请的前15个原属地中,中国和印度是仅有的两个中等收入国家。在当年提交的所有PCT申请中,超过半数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各占1/4。 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2018年位列榜首的公司申请人,拥有已公布PCT申请5405件,再创新高。其次是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美国英特尔公司、美国高通公司和中国中兴通讯。上榜的前10名申请人中,有6家公司来自亚洲,两家来自欧洲,两家来自美国。 “亚洲在通过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中占据多数,对于亚洲这一充满经济活力的地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凸显了创新活动从西向东的历史性地理转移。”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知识产权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是一个关键的竞争因素,每个人最终都会在这场创新创造方面的竞赛中受益,因为创新创造所形成的新产品能改变世界,改变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 此外,就技术领域而言,数字通信超过计算机技术,在已公布PCT申请中占比最高,达到8.6%。排在这两个领域之后的是电气机械、医疗技术和运输。2018年,在排名前10的技术中,运输、数字通信和半导体是增长率最高的领域。
  • 《我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5
    •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007年的0.5万件提高到2017年的5.1万件,跃居全球第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大幅增长,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总量由2007年的1616件增长到2017年的11039件。2008年-2017年,共核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906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359个,登记公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5万余件。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量由2.5万件增长至20多万件,年均增长20%以上;成立3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南京等16地中级法院内设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审判标准日趋统一,判赔数额明显提高。2008年-2017年,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案件22.3万余起,涉案总价值1549.5亿元。2008年-2017年,全国海关累计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超过23.6万批次,涉及侵权货物近15.8亿件,案值近40.8亿元,海关总署累计核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5万余件。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全面强化,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及时性不断提高,对各类市场主体公开透明、一视同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正在形成。全国深入开展“双打”、“雷雨”、“天网”、“护航”、“雷霆”、“清风”、“龙腾”、“剑网”、“溯源”、“打击傍名牌”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不断发展,统筹推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调联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批复建立19家,快速维权中心达到17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知识产权维权调解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深入开展,全国设立10余个知识产权专门仲裁机构。开通中国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 推动构建“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北京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总平台、西安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和珠海金融创新特色试点平台均已投入运行,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20项,外观设计金奖5项,优秀奖870项,金奖获奖项目实现新增销售额939亿元。 知识产权交易日趋活跃,我国专利、商标转让和许可数量稳步上升。新的知识产权运用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收储、运营、质押、保险、托管、联盟、股权投资、拍卖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贷款发展迅速,规模突破千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轻资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改善 专利商标审查能力大幅提升,设立审查协作中心。审查周期明显缩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稳定在22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从法定的9个月缩短到8个月。 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提高,颁布企业、高等学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已有2.6万家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 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努力培育更多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夯实强国建设发展基础。(央视记者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