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电站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1
  • 6月30日,我国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大唐湖北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正式投运。这是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大唐湖北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储能系统由42套储能电池仓和21套升压变流一体机组成,选用185安时大容量钠离子电芯,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升压站。刚投产的一期工程达100兆瓦时。项目团队攻克了诸多难题,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形成了该领域的自主产权、标准体系和一系列可推广的钠离子储能关键技术,为推动大容量钠离子储能系统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样板。

    大唐湖北钠离子储能项目经理 崔勇乐:钠离子电池有很好的安全性,具有很好的低温运行效能。在零下20摄氏度,仍能够保证85%的充放电效率,这一点是其他电池无法比拟的。在60摄氏度的高温仍能够保证1500次的充放电循环。它的针刺性、抗撞击性,都比一般的电池要好很多。

    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单次充电可储存10万千瓦时电量,在电网高峰期释放电能,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刘永东: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容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所以必须配套储能装置。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预期,储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新能源消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新能源领域投资,把握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3381.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首个,全球最大!上能电气携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再“出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7
    • 近日,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MW/100MWh。作为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该电站成功实现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解锁绿色能源 探索无限潜“能” 该项目坐落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项目地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稳定,拟建场址内农田、鱼塘、葡萄园均有分布。本次钠离子储能电站的落成,可通过削峰填谷解决高峰用电紧张,提升整个地区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 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一期,采用上能电气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成组2.5MW变流升压一体机。该储能变流器采用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具备IP66防护等级,面对高温差、高湿度环境也丝毫无惧,保障电站可靠运行。 迈向未来电网 钠离子新型储能 中国是世界上钠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钠资源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芯凭借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等优势,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可能。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便是这一路径的实践成果。 上能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对储能市场动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钠离子电芯适配宽直流电压的需求,上能电气提前定制开发125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国内首批出货即可保证700~1500V满功率稳定输出,完美满足钠电需求。同时延续了组串式储能变流器“一簇一管理”的优势,赋能钠电池“簇级均衡能力”,保障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可稳定放电。 携手共谱新篇 开辟储能新赛道 上能电气与中车集团、大唐集团强强联合,助力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从示范阶段跃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更是对新型储能技术潜力的一次有力验证。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钠离子储能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铺平道路。 此次合作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上能电气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构建智慧电网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未来,上能电气将继续保持市场前瞻性与行业敏感度,根据需求动向优化产品,为全球客户倾力打造上能“高定”。
  •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0日,由深圳供电局组织、南方和顺公司投资建设的110千伏潭头变电站储能装置一次并网成功,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并网送电的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 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最大充放电时间可达两小时,提供10兆瓦时的储备电量,短时平衡约1000户居民客户用电,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 这是深圳供电局对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加快向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电网建设困难区域供电受限提供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介质,将用电谷期的电能储存至峰期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以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期设备重过载等问题。该类型的储能装置一般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单元,与当前流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同宗同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它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适用性等方面均较常规电源更具优势。 据悉,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仅为986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深圳电网长期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电网规划建设十分困难,设备重载、局部电网供电受限情况日益严重,局部区域特别是西部片区全年多次出现负荷受限情况。 110千伏潭头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属于用电负荷重载区。深圳供电局利用该变电站内空地建设电网侧储能装置,包括6台储能集装箱、3台箱式升压变压器、1台开关站集装箱,总占地约900平方米,最大功率5兆瓦。其中,由储能电池模块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逆变系统(PCS)、负荷监测终端等部分组成的储能集装箱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实现“谷期充电、峰期放电”功能。 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还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变电站内土地综合利用率等多方面优点,是一次综合效益最优的探索,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实践案例。 填补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空白 储能装置的并网运行就相当于给变电站安装了一个大充电宝,具备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与传统机组相比,该类项目可以快速跟随系统负荷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变化,及时提供功率支撑,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调频压力。同时还能提供旋转备用、电压调节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我国电网侧储能装置尚未大范围推广,只在江苏省、河南省建成了部分示范工程。潭头站储能装置的送电,弥补了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的空白,为今后南方五省区推广储能装置建设积累了经验。 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侧分布式综合能源的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下一步,深圳供电局计划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兆瓦时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项目”,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探索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在电网侧的回收利用和相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蔡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