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市场格局将变_平板显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25
  • 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智能显示创新大会发布的《2017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到2020年,一直被韩国三星牢牢占据的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造”柔性屏将占据25%的市场份额。

    柔性屏幕又称为OLED,是目前智能手机最高端的产品,与传统液晶显示屏相比,柔性屏幕具有低电耗、高亮度、色彩丰富、更轻薄、能弯曲等特点。京东方副总裁原烽表示,主流产品的毛利率下降,显示产品必须转型升级,而柔性就是未来的主流。

    在柔性屏幕生产领域,韩国三星近年来一家独大:2016年三星几乎占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出货量的99%,尽管中国生产了全球九成的手机、八成的计算器、七成的电视机,但在这个瞄准未来的显示产业领域,留给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小。

    5G通讯将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智能显示产业已经成为承载智能硬件、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科技革命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中国高端显示业巨头正在武汉布局,今年4月天马在武汉的柔性屏生产线点亮,2018年或将量产;武汉华星t4项目是中国首条主攻折迭显示屏的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预计年底实现主厂房提前封顶,并在2020年实现量产;京东方在武汉布局建设10.5代线及相关配套项目,填补了武汉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的空白。

    据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京东方大尺寸面板产量全球第一。《2017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随着华星光电、京东方、天马等新增AMOLED产线陆续量产,到2020年,“中国造”柔性屏将从最初不到1%的市场空间依据突破25%。

相关报告
  • 《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or屏幕指纹 你选谁_平板显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16
    • 近些年,几乎大部分能够被公开歌颂的现象基本都与“情怀”二字沾边,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旦是以“情怀”为出发点的,就好比那句“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差”那样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最近,在笔者参加的一场手机新品发布会上,本应给人以冰冷科技感的手机却与“情怀”二字擦出了火花。事情的起因,就是某位运动员因长期训练的原因,手指上的指纹已经被磨平,所有那些配备了实体指纹识别的手机对于他来说就等于是个摆设。正因为此,该手机厂商不顾成本也要为这一类人在新品之中加入人脸识别功能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过除了人脸识别外,近期另一项全新的技术——屏幕指纹也来到了我们面前,作为实体指纹识别的升级版,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与“情怀”二字有任何关系,但是在没有人脸识别的设备出现之前,屏幕指纹曾被认为是解决全面屏手机生物识别技术的最佳解决方案。现在,屏幕指纹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时,无疑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曾经对于未来的幻想,所以笔者认为屏幕指纹也是一个具有“情怀”的技术。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作为目前两个最炙手可热的生物识别技术,两种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下,你站谁呢? 实体指纹识别:受制于时间 目前来看,指纹识别技术包含实体指纹识别以及屏幕指纹识别两种,其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实体指纹识别甚至有声音表示即将成为过去式。但是就目前手机的发展来看,屏幕指纹受制于成本以及体验不会大规模出现在量产机型上。所以实体指纹识别依旧是不和或缺的重要角色,甚至它的存在也依旧与“情怀”二字有关。 记得网络中有这样一张照片,边防战士在零下40多度的环境下是需要佩戴面罩来防止冻伤的,因此那些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设备对于他们来说同样就是个摆设。所以,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技术更成熟的实体指纹识别依旧有它存在的价值。现在,已经有不少设备在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同时也会保留实体指纹识别,虽然“情怀”味儿十足,但实际却是为了掩盖人脸识别安全等级不足的尴尬。 近期,多款还未上市的全面屏产品再被曝光的谍照中几乎都还具备实体指纹识别按键,所以短时间内,实体指纹识别依旧会是最佳的生物识别功能之一,如果要问它何时会被取代,就要看屏幕指纹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技术以及成本何时能够大规模量产了。在这以前,实体指纹识别按键依旧会大量存在与市场当中。 屏幕指纹:受制于技术 屏幕指纹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外观设计而言,屏幕指纹无需后置机身背面,这使得全面屏手机ID设计会变得更加完整,更加一体化。而且,解锁的时候,屏幕指纹的引导图形UI也可以制作的得非常炫酷。 同时,正面指纹也比背面指纹使用更方便,更符合用户操作习惯,使用场景更丰富。按理说,屏幕指纹应该像传统实体指纹识别一样支持多个指纹录入,这比只能录入一个面部信息的人脸识别要方便一些。此外,屏幕指纹也会比面部识别更安全,用户可以更放心的支付。当然,屏幕指纹也不是没有缺点。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用户手指上有太多油污,对目前屏幕指纹的技术来讲是无法解锁的。 可以预见,在2018年,没有屏幕指纹的全面屏手机一定会比实体指纹识别的手机更容易吸引人的目光。据了解,三星需要等到下半年才能量产搭载屏幕指纹的产品,更别提国内其他厂商。在这段时间里,对于拥有屏幕指纹技术的品牌来讲,优势不言而喻,而唯一可以与其一较高下的就是就被安全级别较高的人脸识别技术了。 表面上看,屏幕指纹和实体指纹在体验上的差别并不大。但在全面屏时代,有无屏幕指纹,对产品的外观以及体验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消费者而言,屏幕指纹可以给他们带来趋近于完美的全面屏体验。不仅如此,由屏幕指纹开始,未来的生物安全识别还将有更大的变革。目前已经量产的屏幕指纹设备只能在固定屏幕区域识别,但从vivo发布的APEX全面屏概念机的“半屏”指纹识别技术来看,全屏幕任意位置即可指纹识别的新体验迟早会到来。 人脸识别:受制于成本 目前,大多数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设备基本都是采用2D人脸解锁的方案,这意味着这些手机在硬件配置上还是基于传统的摄像头硬件技术和配置,基于2D的人脸解锁方案会面临很大安全性问题,比如前段时间有新闻爆料三星的人脸识别解锁用一张用户的照片也可以解锁。可见,在安全问题上,人脸识别并不如技术已经成熟的指纹识别可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目前国内的2D人脸识别,大多只适用于屏幕解锁方案,并且存在安全性问题。而iPhoneX的人脸识别,是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仿生学的应用,且已经涉及到刷脸支付,刷脸解锁,人工智能等等等。据供应链透漏,一套 Face ID 级别的 3D 感应系统报价30到50美元,如果手机卖价在500美元以内,采购这套元件的成本压力都是比较大的。除此之外,将 3D 感应元件安置在刘海内,同样会使得手机的制造成本增加,这还不包括软件适配的研发成本。 即便有手机厂商最终将其成功集成到旗舰机中,但价位对于 iPhone X 而言恐怕也没有多少优势,况且使用体验上也很难超越甚至是追平。所以,对于多数安卓厂商尤其是国内品牌来说,更务实的选择是等3D组件的价格在2018年晚些时候下跌之后再部署,但到时候恐怕苹果又将 Face ID 的使用体验提升了一个高度。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采用刘海+宽下巴设计的全面屏手机其中的刘海的噱头其实更大于实际意义,而保留在下巴或者背面的指纹识别按键则依旧承担生物识别安全的重任。 当然,成本对于苹果而言几乎是不用去考虑的,这从iPhone X的售价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而当用户为之埋单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比目前任何带有刘海设计的安卓设备更大的刘海。刘海上的点阵投影器,是Face ID的重要模块之一。它可以投射超过30000个肉眼看不见的光点,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为脸部绘制精确细致的深度图,同时通过独立的神经引擎即时处理用户面部数据。苹果官方声称,Face ID的出错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这比Touch ID的五万分之一要低得多。这样来看人脸识别似乎又比指纹识别更加高级且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已经成熟的实体指纹识别而言,屏幕指纹以及人脸识别还算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虽然二者看上去炫酷无比,但是实体指纹在目前这个市场当中却依旧有着它存在的意义。不过对于未来而言,在人机交互上更上一层楼的屏幕指纹以及人脸指纹必将会取代实体指纹成为新的生物安全技术,至于“两雄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笔者倒觉得不一定会出现,因为“情怀”二字一直在那里,同时也没有最适合用户的功能,只用更适合用户的功能。
  • 《2018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趋势分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24
    • 在2018 中国台湾显示产业研讨会上,IHS Markit研究总监谢勤益分析今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趋势指出,已下修OLED手机面板渗透率到3成以下,除了苹果重新检视采用OLED及LCD的新iPhone手机占比外,中国大陆仅两家手机品牌采用,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今年新机继续采用LTPS面板,因此下修原本的渗透率。 谢勤益表示,只要不去弯、不去折,LCD也可以做得到柔性AMOLED的功能,除了LTPS之外,甚至包括很旧的a-Si目前也都可以做异形切割 (浏海)、全面屏、C-Cut等,LCD面板都可以做得到,考量到价格问题,让中国大陆手机品牌采用 AMOLED 的态度保守。 他表示,以全球前20大手机厂生产计划来看,对采用柔性AMOLED面板的态度相当保守,除了三星、苹果,中国大陆只有两家手机品牌采用,至于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包括华为、OPPO、Vivo 和小米,今年新机仍倾向采用LTPS面板,并未换成AMOLED面板。 苹果也重新审视今年新iPhone采用的面板占比,另外,三星Galaxy S9则是继续使用柔性AMOLED面板,在各手机厂意愿未转强下,下修今年手机采用柔性AMOLED面板的渗透率,由原先预估的40%下修到不到 30%,谢勤益同时预期,下半年柔性AMOLED面板价格将大幅修正。 谢勤益强调,柔性AMOLED手机面板推广要看价格,因为在对比、颜色、厚度上,AMOLED还是比LCD强,只是外观上原本比LCD强的被取代而已。 谢勤益表示,OLED占手机面板渗透率下修,手机品牌在发现柔性AMOLED面板成本那么高的情形下,转而续用LTPS,在手机面板上,LTPS目前是非常的紧,但是价格还是在跌,预估今年整体LTPS在手机的占比上可达3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