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实现全年监测北极冰川厚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0-08
  • 北冰洋既是世界重要航道之一,也对天气和气候预测至关重要。近期,来自英国国家海洋学研究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和挪威特罗姆瑟大学(UiT 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UiT)的科学家们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通过卫星实现对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全年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由于北冰洋海冰融化加速,航运近年来增长迅速。仅在过去十年中,进入北极的船只数量就增加了25%,尤其是在巴伦支海和靠近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海域,那里的航运活动在夏季非常活跃。而海冰对船只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对中小型吨位船舶而言。为了安全航行,船舶需要提前准确了解海冰的位置和厚度。虽然挪威气象研究所提供了北极海冰预报,但是缺乏有关夏季冰层厚度的可靠信息,该研究可能会对北冰洋的航运产生重大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卫星就被用来测量北极冰层的厚度。但是这项技术只在冬季(即10月至来年3月)冰雪寒冷干燥的时候发挥作用,因为卫星无法区分融化的海冰和海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海冰和开放水域进行分类,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卫星识别海洋,而不是融化的海冰。这样有利于提高卫星厚度测量的稳健性,并将海冰预测的提前期延长几个月。

    UiT物理与技术团队负责人Jack Landy指出,北极冰层融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使用新的卫星数据,可以依据海冰的厚度进行海冰预测,从而减少船只和渔船的安全风险。也可以提前对未来气候做出更准确的预测,通过在5月份测量海冰的厚度来预测9月份某一地点是否会结冰,帮助船东更容易地航行。

    此外,科学家们为卫星传感器构建了一个新的计算机模型,以确保其测量准确的高度和厚度。该研究小组开发了第一个数据集,包含了整个北极一整年的海冰厚度。研究参与者,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Michel Tsamados博士表示,在高级气候模型中使用新的冰层厚度数据,可以改善对中纬度地区天气的短期预测和对未来气候的长期预测。

    NOC首席研究员Yevgeny Aksenov博士强调,海冰厚度是设计极地航行的操作预测和危险警报系统的关键因素,因为它影响到船只在冰雪条件下的安全速度。然而其他危险,如在没有海冰的极地海域经常出现的巨浪,也会损坏船只和近海建筑物。科学家们还需要意识到其他综合危害,如在极地环境中被海冰和海浪破坏的船体和近海建筑。(刁何煜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noc.ac.uk/news/scientists-can-now-measure-thickness-arctic-sea-ice-all-year-round
相关报告
  • 《NAT REV EARTH ENVIRON:利用无人机监测石冰川运动》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5-01-06
    • 石冰川是高寒山区的一种常见冰缘地貌,研究其运动对于科学认识高山多年冻土的发育条件、演化规律和水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石冰川运动学指的是石冰川表面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反映了地下冻土状态。监测石冰川的运动学可以间接了解当地多年冻土的状态。然而,传统的地面观测和低分辨率卫星观测难以捕捉到石冰川表面的细微变化。 德国科学家利用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通过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监测石冰川的运动学变化(即垂直和水平位移)。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DEM,可以精确计算石冰川表面的垂直和水平变化,从而间接了解当地多年冻土的状态。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揭示了单个石冰川内部变化的巨大空间差异性,从而加深了对影响因素(例如坡度)的理解。无人机技术因此成为补充地面和卫星观测,监测冻土区石冰川的有效工具。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多年冻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气候变化对高寒地区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1]。 [1] Using Drones to Investigate Rock Glacier Kinematics
  • 《Scripps研究人员利用25年卫星数据揭示南极冰川融化模式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最近,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南极洲浮冰架质量损失的详细历史记录。 该研究利用了长达25年的来自25个欧洲航天局(ESA)卫星飞行任务的数据、NASA冰速数据以及NASA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自1994年以来,这些冰架损失了近4万亿吨。该研究主要作者Susheel Adusumilli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南大洋的长期变化是南极冰层持续流失的原因。” 由于南极冰架的规模巨大,加之无法亲自到达冰架,因此研究人员很难获得详细信息。而卫星可以进行全年监测,并且是定期收集有关南极冰损失的信息。研究小组使用了来自ESA雷达卫星的数据,该数据以每秒2万次的速度向地面发送无线电波,并测量这些波反弹回卫星时的传播时间。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陆地或冰层的精确高度。这是对南极总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58万平方英里)的所有冰架融化变化的首次分析。 长达25年的记录表明,南极洲周围海洋融化冰架的速度变化很大,但总的来说,冰架质量的损失多于增加。尽管冰架在漂浮,冰架损失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冰架确实起到了缓冲作用,有助于减缓冰盖从陆地向海洋的滑动,当冰盖变小时,这种影响变弱。如果南极西部冰原完全融化到海洋中,它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3米(10英尺)。尽管在未来几十年内融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即使海平面上升4英寸,也可能使美国西海岸的洪水发生频率翻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确定了融水在海洋中的深度,因为冰架融化的增加会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产生重大的环境影响。融化的冰所产生的水比周围的海洋更冷更新鲜。根据水在海洋中最终到达的位置,它可能会对海洋循环和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Scripps海洋学冰川学家Helen Amanda Fricker说:“我们有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所有冰架的变化以及融水进入海洋的位置记录。这些记录能够解释大气和海洋的变化力,以及融水如何影响海洋,从而使我们能够改进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模型。” (傅圆圆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