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激活粒子对癌症的光免疫治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8-16
  • 近日,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以下简称JAIST)团队开发了光激活的液态金属(liquid metal,以下简称LM)纳米粒子,用于通过光免疫疗法进行癌症诊断和治疗。LM纳米粒子可以靶向和破坏癌细胞,并通过荧光标记基因识别和消除体内肿瘤。

    由于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柔韧性、易于表面修饰、高效的光热转化和高生物相容性,基于钾的LM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LM的突出应用是光热癌症治疗,其中功能性LM纳米粒子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杀死癌细胞。基于LM光疗法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副作用小等优点,优于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

    该团队称,他们是首个利用 LM 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改善 LM 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疗效。

    图1 液态金属镓-铟(Ga-In)合金已被用于开发一种新型LM纳米颗粒,其中包含一种免疫调节剂和抗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近红外光照射下,抗PD-L1特异性地与癌细胞结合,而免疫刺激剂激活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这种协同激活,加上光热效应,有效地消除癌细胞

    为了将癌症光疗与免疫疗法结合起来,该团队合成了多功能 LM 纳米粒子,其中含有共晶镓铟(EGaIn)LM 合金和免疫调节剂,这些纳米颗粒被嵌入生物相容性表面活性剂中。他们通过超声处理制备了水分散的 LM 纳米颗粒,并使用表面活性剂引入免疫调节剂。

    研究人员证实,LM 材料解体,以确保免疫调节剂传递到目标。他们还发现 LM 纳米颗粒在808 nm的近红外区域显示出线性增长的吸光度,证实了 LM 颗粒具有光学活活性。

    当该团队用808 nm的近红外激光照射LM纳米颗粒的水溶液时,他们观察到溶液温度显著升高,并与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成正比。这一发现证实了带有免疫调节剂的 LM 纳米颗粒可以作为稳定的光热药物载体用于免疫治疗。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LM纳米粒子是安全的,对人成纤维细胞或小鼠结肠癌细胞不产生细胞毒性。

    为了评估纳米颗粒内化和分布的程度,该团队通过超声处理将荧光染料引入纳米颗粒中。使用激光荧光显微镜,他们证明了 LM 纳米颗粒在不同的近红外波长上显示出强烈的荧光,并且立即破坏了小鼠结肠癌细胞。

    因此,该团队表明,LM 纳米粒子不仅可以有效地传递免疫调节剂,而且还可以实时跟踪免疫调节剂,以显示它具有消除特定癌细胞的能力。

    JAIST教授说:“我们相信纳米免疫工程和 LM 技术的融合可以提供一种有希望的方式来触发理想的免疫反应,促进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光激活的多功能 LM 纳米粒子与免疫刺激剂结合光热疗法与免疫疗法。”

    为了获得用于癌症治疗的多方面 LM 免疫纳米刺激剂,该团队随后在荧光 LM 纳米颗粒中添加了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修饰后的纳米粒子能有效地分散并显示出明显的荧光。此外,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增加,肿瘤表面温度呈线性增加,表明含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荧光 LM 纳米粒子具有抗肿瘤作用。

    在 LM 纳米颗粒中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纳米颗粒能够与癌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结合。PD-L1蛋白不能使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因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标记了癌细胞被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破坏。

    LM 纳米粒子由于其修饰的免疫调节剂而刺激 T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从而增加先天性抗肿瘤免疫力。一旦发生全身给药,LM 纳米粒子通过增强渗透和保留效应选择性地在靶向肿瘤部位聚集。通过近红外激光照射从 LM 纳米复合物中远程释放免疫调节剂,LM 的强光热转化特性在近红外光下也被激活,诱导侵袭性肿瘤细胞的彻底变性。

    近红外激光诱导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LM 纳米颗粒显示出最高、最全面的肿瘤切除率,具有快速愈合和恢复的特点。此外,当肿瘤复发时,用这些纳米颗粒处理的小鼠显示出持续的抗肿瘤效果和延长的存活期。

    Miyako说:“我们相信,这些协同免疫效应和光学纳米功能的 LM 有广泛的治疗应用,并可能有助于创新的癌症治疗技术。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在10年内用于临床试验。”

相关报告
  • 《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质子驱动可转化纳米疫苗》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1-01-04
    • 自然于2020年10月26日发布关于纳米医学的内容,文章指出癌症疫苗有望改善癌症治疗。然而,核内体诱捕和肿瘤抗原的低免疫原性通常限制了疫苗接种策略的效率。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质子驱动的基于纳米变压器的疫苗,包括一个基于聚合物肽缀合物的纳米变压器和负载抗原肽。基于纳米转换器的疫苗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没有实质性的全身毒性。在酸性的核内体环境中,基于纳米变压器的疫苗经历了从纳米球(直径约100纳米)到纳米片(长或宽数微米)的巨大形态变化,这种变化机械地破坏了核内体膜,并直接将抗原肽运送到细胞质中。重新组装的纳米薄片还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炎症通路来增强肿瘤免疫。基于纳米转换器的疫苗有效抑制B16F10-OVA和人乳头瘤病毒- e6 /E7小鼠肿瘤模型中的肿瘤生长。此外,在B16F10模型中,将基于纳米转换器的疫苗与抗pd - l1抗体结合,可使小鼠存活83天以上,并且约有一半的小鼠产生完全的肿瘤消退。这种质子驱动的可转化纳米疫苗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强大而安全的策略。
  • 《Small Methods | 胆固醇代谢调控纳米粒改善肿瘤光动力-免疫治疗效果》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1-01
    • 光动力疗法(PDT)介导的免疫激活作用使其兼具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然而,PDT免疫疗效的发挥受到肿瘤浸润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功能和状态的影响。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有效激活并增强CTLs的功能,有望提高PDT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胆固醇代谢途径干预CTLs和肿瘤细胞的功能,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有望增强CTLs功能,提高抗肿瘤疗效。   2022年10月28日,上海药物所李亚平团队在Small 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Block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 with tumor-penetrable nanovesicles to improve photodynamic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响应的促渗透纳米粒,通过促进药物瘤内渗透,同步调控CTLs和肿瘤细胞的胆固醇代谢行为,改善CTLs功能,协同增强光动力-免疫治疗抗肿瘤效果。  该研究制备了脂质纳米囊泡共包载MMP-2酶敏促渗肽修饰的光敏剂PPa和胆固醇酯化酶抑制剂阿伐麦布,在进行PDT的同时干预胆固醇代谢以提高疗效。该递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纳米粒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通过EPR效应被动蓄积至肿瘤部位,在肿瘤高表达的MMP-2作用下,促渗肽iRGD从纳米粒中响应释放,促进阿伐麦布在瘤内的深部渗透;(2)被肿瘤细胞摄取后,PPa介导的PDT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进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3)阿伐麦布被释放后可以同时抑制肿瘤浸润性 CD8+ 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恢复T细胞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使肿瘤细胞处于有效的免疫监视,协同PDT激活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与单独PDT相比,基于该递药系统的联合治疗策略在黑色素瘤模型中展现出更强的抗肿瘤效果。该研究提出了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提高光动力免疫治疗效果的新思路。  上海药物所李亚平研究员、王当歌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刘晓琛为本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smtd.20220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