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推动“人工树叶”研发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18
  • 近日,中国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半透明光电阳极器件,能显著提升水氧化反应速率,提高太阳能水分解制氢效率,进一步推动更加高效耐用的“人工树叶”出现。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但存在间歇性的缺点。无偏压太阳能水分解技术利用太阳能直接驱动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能够高效地将间歇性的太阳能转化为可存储的氢气,被视为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潜在解决路径之一。然而,由于光电阳极水氧化反应速率较慢,限制了整体水分解的效率,成为这一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面对这一难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新能源化工团队研发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半透明光电阳极器件——半透明硫化铟光阳极。该器件独特的透明特性,在显著提升水氧化反应速率的同时,还能允许部分阳光穿透到达光电阴极,减少太阳光的无效能量损耗,有效解决了金属层的不透光效应与光生电子跨界面传输障碍之间的矛盾。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实验表明,得益于优异的半透明特性,该器件在完全依靠阳光驱动的独立系统中,实现了5.10%的太阳能—氢能转换效率,创下该类系统最高纪录。

    该论文通讯作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拓表示,随着这一技术不断发展优化,更高效、便宜、耐用的“人工树叶”有望出现。它们可能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屋顶上,甚至可以在沙漠中建立大型“阳光制氢站”。

    “太阳能水分解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氢能生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开动的汽车、使用的能源将可能源自阳光和水的‘人工光合作用’,真正实现绿色循环。”王拓说。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5/06/18/detail_20250618216892.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取得智能光芯片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2
    •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课题组和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课题组日前实现了光计算系统大规模神经网络的高效精准训练。该研究成果以“光神经网络全前向训练”为题,于北京时间8月7日晚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算力成为重大的战略抓手与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电子芯片的算力增长支撑着AI模型规模的不断发展,然而其高能耗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挑战,新兴计算范式的建立与发展迫在眉睫。以光为计算媒介,以光的可控传播构建计算模型,光计算以其高算力低能耗特性打开了智能计算的新赛道,在后摩尔时代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训练和推理是AI大模型核心能力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相较于推理而言,模型训练对算力更为急需,然而电训练架构要求前向-反向传播模型高度匹配,这对光计算物理系统的精准对齐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致使梯度计算难、离线建模慢、映射误差大,极大地禁锢了光训练的规模与效率。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课题组、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构建了光子传播对称性模型,摒弃了电训练反向传播范式,首创了全前向智能光计算训练架构,研制了通用光训练芯片“太极-II”,摆脱了对离线训练的依赖,支撑智能系统的高效精准光训练。“太极-II”的面世,填补了智能光计算在大规模训练这一核心拼图的空白。
  • 《科学家在热电材料的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2-08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在热电材料低热导率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B》 上。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其转换效率可以用无量纲的ZT值来衡量,ZT值越大,热电转换效率越高。目前报道的热电材料转换效率较低,寻找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材料是提高热电材料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矿石材料具有很低的热导率,并且价格低廉而受到科研人员广泛关注,其中两种同构同型的矿石材料CuBiS2和CuSbS2的实验测量热导率值差别很大,室温下CuBiS2的热导率仅为CuSbS2的1/3,因此探索影响材料低热导率的物理机制对设计和寻找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张永胜研究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uBiS2相对于CuSbS2具有较低热导率的物理机制。研究表明,CuBiS2和CuSbS2中的Bi和Sb原子都含有孤对电子,而孤对电子会导致材料有较强的非简谐性,进而两种材料都有较低的热导率。这种孤对电子和原子振动的协同作用导致CuBiS2相对于CuSbS2具有更低的热导率。相关研究表明,孤对电子和原子振动的协同效应对声子非简谐性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将为寻求和设计具有超低热导率和高效率的新型热电材料提供了崭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