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鱼摄入塑料的证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5-03
  • 来自普利茅斯大学的PML(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科学家和同事已经验证了鱼类幼虫摄取海洋中微塑料的例子,包括纤维物质。这项研究现已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上,是同时评估水中微塑料浓度和鱼类幼虫摄入量的首次研究。

    微型塑料(塑料尺寸小于5毫米)现已在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中得到记录,这些海洋环境对所有海洋生物构成潜在风险。然而,我们仍然不了解带来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幼体有机体(如鱼类幼体)如何与微量塑料相互作用并受其影响。

    本研究的科研人员评估了普利茅斯沿岸野生鱼幼虫吸收微塑料的事件。他们发现,在2016年4月至6月期间,2.9%的鱼幼虫摄取了微量塑料,其中66%是蓝色纤维(blue fibres),与同时采集水样中的蓝色纤维非常相似。

    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如支持大型渔业的英国周边地区,也具有高水平的微量塑料污染。在这些沿海栖息地,鱼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作用,但在早期的生命阶段,浮游鱼幼虫易受到污染、环境压力和捕食危害。

    研究表明,牙鳕(Merlangus merlangus)是摄入微量塑料的主要物种(根据其在采样样本中的丰度表现)。随着距离普利茅斯海岸越来越远,微塑料浓度也逐渐降低,鱼类幼鱼浓度不断增加。研究发现,摄入量随海岸线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这表明了降低水中微塑料浓度的影响。

    在PML完成这项工作的Madie Steer评论说:“这项研究的目的不仅要评估鱼类幼虫是否摄入微塑料,还要评估摄入的空间格局。我们知道微塑料被许多不同的生物吸收,但是我们现在需要了解为什么有些研究报告给出的摄入率高,而像本文这样的摄入率又相对较低。它反映的是生物体的生理或行为,还是水中微塑料的特征?

    PML高级科学家和研究的合著者Pennie Lindeque博士也评论说:“虽然本研究中得出的摄入量相对较低,但鱼类幼鱼只能在水层中喂养数天至数周。考虑到我们最靠近岸边的采样站,每立方米水量中塑料含量比鱼幼体高出27倍,而塑料需要几个世纪才能降解,那么问题只会变得更糟。”

    海洋塑料碎片是由于废物管理不善以及渔业、工业、航运和旅游业等意外损失造成的。合成纤维(如尼龙和聚酯)的普及率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微纤维通过污水排放口释放到沿海水域。目前没有办法从废水中除去这些微量塑料纤维。

    Madie Steer总结说:“我们知道水中存在大量塑料,而多数动物会吸收这些塑料,并且我们预计将有更高的摄入量。特别是对于重要的商业鱼类,了解微量塑料是否会影响其生存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

    通过说明沿海地区微型塑料与鱼类幼虫摄入的相关性,这项研究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生态学数据。

    (於维樱 编译)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北极气候变化迅速的证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2-05
    • 由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Lauren Kipp、Matthew Charette和Paul Henderson,南卡罗来纳大学的Willard Moore以及华盛顿大学的Ignatius Rigor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北极地区气候迅速变化的惊人证据:在过去的十年里,北极附近的北冰洋中部的镭-228含量几乎翻倍。这意味着,沿海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因为镭来源于海洋周围的陆地和浅层大陆架。相应地,这些沿海地区的变化也可能使更多的营养物质、碳和其他化学物质进入北冰洋,并对北极食物网和动物种群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此项研究成果已于2018年1月3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融化的海冰导致海岸附近开阔水域增多,形成波浪。波浪作用到达浅层大陆架,搅动浅层大陆架上的沉积物,释放出镭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被带到地表,并通过极地漂流等海流冲刷进入开阔海域。同样的机制也可能会调动更多的营养物质,碳和其他化学物质进入北冰洋,从而促进食物链底部浮游生物的生长。这反过来又会对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产生重大影响,并改变北极生态系统。 研究发现,自2007年测量以来,北冰洋中部的镭-228浓度已大幅增加;过量的镭来自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架——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的沉积物,大陆架平均深度为170英尺,但距海岸930英里,含有大量的镭和其他化合物。 科学家们还提到,还有其他可能的因素会导致大陆架变化。例如,更多的波浪作用会加重海岸线侵蚀,海洋中陆地沉积物含量增多;温度升高会使永久冻土解冻,释放更多的物质进入海洋,增加河流和地下水径流可以携带更多的镭、营养物、碳和其他物质带入北极。 (冯若燕 编译)
  • 《科学家发现苏格兰蚊子携带的新型病毒》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9-09-28
    • 由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资助,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CVR)的科学家们参与,首次使用高通量测序研究蚊子中所有病毒,这项研究发表在《病毒》杂志上。文中提到,科学家们发现了几种新病毒,包括甲病毒、两种弹状病毒和猪瘟病毒,这些病毒主要存在于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病毒对人类构成威胁。科学家们通过对蚊子及其可能携带的病毒有了更好的了解后,可以帮助我们为未来做准备,发现新的可能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