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普利茅斯大学的PML(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科学家和同事已经验证了鱼类幼虫摄取海洋中微塑料的例子,包括纤维物质。这项研究现已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上,是同时评估水中微塑料浓度和鱼类幼虫摄入量的首次研究。
微型塑料(塑料尺寸小于5毫米)现已在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中得到记录,这些海洋环境对所有海洋生物构成潜在风险。然而,我们仍然不了解带来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幼体有机体(如鱼类幼体)如何与微量塑料相互作用并受其影响。
本研究的科研人员评估了普利茅斯沿岸野生鱼幼虫吸收微塑料的事件。他们发现,在2016年4月至6月期间,2.9%的鱼幼虫摄取了微量塑料,其中66%是蓝色纤维(blue fibres),与同时采集水样中的蓝色纤维非常相似。
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如支持大型渔业的英国周边地区,也具有高水平的微量塑料污染。在这些沿海栖息地,鱼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作用,但在早期的生命阶段,浮游鱼幼虫易受到污染、环境压力和捕食危害。
研究表明,牙鳕(Merlangus merlangus)是摄入微量塑料的主要物种(根据其在采样样本中的丰度表现)。随着距离普利茅斯海岸越来越远,微塑料浓度也逐渐降低,鱼类幼鱼浓度不断增加。研究发现,摄入量随海岸线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这表明了降低水中微塑料浓度的影响。
在PML完成这项工作的Madie Steer评论说:“这项研究的目的不仅要评估鱼类幼虫是否摄入微塑料,还要评估摄入的空间格局。我们知道微塑料被许多不同的生物吸收,但是我们现在需要了解为什么有些研究报告给出的摄入率高,而像本文这样的摄入率又相对较低。它反映的是生物体的生理或行为,还是水中微塑料的特征?
PML高级科学家和研究的合著者Pennie Lindeque博士也评论说:“虽然本研究中得出的摄入量相对较低,但鱼类幼鱼只能在水层中喂养数天至数周。考虑到我们最靠近岸边的采样站,每立方米水量中塑料含量比鱼幼体高出27倍,而塑料需要几个世纪才能降解,那么问题只会变得更糟。”
海洋塑料碎片是由于废物管理不善以及渔业、工业、航运和旅游业等意外损失造成的。合成纤维(如尼龙和聚酯)的普及率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微纤维通过污水排放口释放到沿海水域。目前没有办法从废水中除去这些微量塑料纤维。
Madie Steer总结说:“我们知道水中存在大量塑料,而多数动物会吸收这些塑料,并且我们预计将有更高的摄入量。特别是对于重要的商业鱼类,了解微量塑料是否会影响其生存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
通过说明沿海地区微型塑料与鱼类幼虫摄入的相关性,这项研究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生态学数据。
(於维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