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黑土地,项目建设热潮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在巴彦兴隆工业园区,总投资7.7亿元的黑龙江锐镱低碳智慧农业装备基地项目,以甲醇为燃料的增程电动无人驾驶农机、增程无人机等智慧农机为核心,打造低碳智慧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级”。这里正构建“秸秆—绿色甲醇—低碳农机”的全链条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冰城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喝甲醇”的智慧“铁牛”
绿色环保无污染
“1、2、3、5、6号楼已完成封顶,研发厂房建设正酣,明年4月就能投产。”黑龙江锐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姚蒙晗指着一栋正在建设的厂房向记者介绍项目进展。
在黑龙江锐镱低碳智慧农业装备基地展厅内,姚蒙晗如数家珍地讲解系列甲醇增程农机的制造与应用,以及绿色环保无污染特性。展台上一排小盒内装有秸秆样品,旁边对应高温碳化后的活性炭。姚蒙晗说,收集农田秸秆,通过高温碳化收集二氧化碳和生物炭,生物炭用于污水治理或还田培肥;二氧化碳和碱性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催化合成绿色甲醇。
今年春耕期间,该公司研发的甲醇增程拖拉机已在兴隆镇示范播种,喝甲醇、力气足、零污染、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等特性,让这款智慧“铁牛”成为田间地头的“香饽饽”。
带“油箱”无人机
续航翻倍破解“作业焦虑”
在展厅内,除了地面驰骋的“铁牛”,还有用于植保飞行的增程无人机,这款无人机是与大疆强强联合打造的,机身附带一个“油箱”和一套增程系统,通过甲醇燃料为电池持续供电,续航里程增加了几倍,单次加注燃料,可持续飞行6至7小时。
“里程焦虑是无人机植保作业中最大的困扰,经常背几块电池都不够用,随着高标准农田的普及,大地块越来越多,这种问题更加凸显。”姚蒙晗说,增程无人机的出现就是瞄准了市场。厂区建有2条增程无人机生产线,以“甲醇增程器+电驱动+智能无人系统”架构,解决纯电无人机续航短板,电驱动系统提升工作能效。
手握10余项专利
订单落地见证“智造”实力
黑龙江锐镱低碳智慧农业装备基地项目由上海锐镱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春三合通共同建设,正在建设的4号车间内,设计了3条甲醇增程智能农机生产线,包含了10多项甲醇增程技术专利,每台农机搭载高精度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功能可实现全自主作业,极大地提升了智能化程度,解放了人力。
在园区沙盘的最后一个厂区,姚蒙晗指着一处风电场介绍,这是园区的总电源。无论是碳化秸秆还是电解水制氢,电能就由这里供应。风能通过大风车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供应产区生产,不但解决秸秆能源化利用问题,更为智能农机推广、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甲醇增程农机广泛适用于大田耕作、果园管理、设施农业等场景。目前,黑龙江锐镱低碳智慧农业装备基地研发的甲醇增程农机、增程无人机已经在黑龙江、山东实现销售,签下了多笔订单。姚蒙晗说,该项目之所以落户哈尔滨,除了考虑到兴隆邻近高速,交通方便,运输成本较低,更看重巴彦这块黑土,项目投产后,第一批低碳智慧农机大概率也将在这里最先投入使用。
农业机械化率是考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冰城农机装备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升级,如实反映了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步伐,随着一批批注入了数字化基因的“新铁牛”奔赴黑土地,一条串起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支撑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