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7-16
  • 长江云报道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议政性常委会的相关准备工作,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肖旭明于2月16日至17日带领部分省政协委员,到省粮食局、孝感、荆门、天门等地开展“加强粮食战略安全与产业现代化,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调研。 肖旭明听取了湖北省粮食局关于全省粮食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调研了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应城直属库、湖北京和米业有限公司、湖北钟祥金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叶威粮机公司、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湖北供销华西农商城等粮食企业。 肖旭明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湖北省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要结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我省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落实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和放心食品的各项措施。要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在购销环节释放强烈信号,引导粮食主产区和生产者改进粮油品种品质,让更多的消费者喜欢“吃湖北粮油,品荆楚味道”;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抗御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推进粮食储备体制改革,落实政策要求,强化责任制,落实各级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要进一步做好市场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满足各类市场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舒心。要探索建立粮食储备基金,着力解决粮油流环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相关报告
  • 《四川: 生态农水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21
    • 昨日, 四川省水利厅出台《关于农村水利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在 "十三五" 期间, 全省农村水利围绕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 "增提节控、生态农水" 的发展思路,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 构建从源头到田间到地头的绿水富民、洁水美村的工程体系和建设体系, 推进农村水利发展向优质、高效、精细转变, 向充分满足有效需求、人与农村水环境协调共融发展转变, 向更加注重挖掘农村水功能、提升农村水文化转变, 促进美丽四川幸福农村碧水长流。 建好源头水工程 "增量"。《意见》提出, 围绕满足 "四区四基地" 和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用水需求, 开展小微水利工程病害淤积普查, 实施老旧池塘改造, 推进山坪塘病害整治、清淤疏浚和恢复治理, 以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清淤恢复。围绕 "米袋子" "菜篮子" 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 推进新建灌区建设, 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并结合 "川字号" 特色个性农产品, 建设小微抗旱水源工程和 "五小水利" 工程。建设农村水源工程, 提升农业产业用水保障能力。 优化供水体系 "提质"。《意见》要求, 实施农村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建立源头控污、渠系防污的从源头到渠系到田间的农业灌溉用水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 《深化体制改革保障粮食安全》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xinning
    • 发布时间:2014-11-26
    •     “我国农业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但必须从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认真研究解决。”11月22日,在出席“中国经济安全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0周年院庆时,人大校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复杂深刻的问题,需要审慎研究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60周年院庆以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第五届“中国经济安全论坛”的形式开展。论坛把“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挑战及对策”作为主题。陈锡文在论坛上指出,国际粮食价格的“天花板效应”和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地板效应”将使得采用农业补贴的政策性手段保障粮食安全的空间被持续压缩,压力会越来越大。此外,环境生态恶化、农业劳动力持续减少以及经济新常态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都构成了对粮食安全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陈锡文认为要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市场调节作用,同时要在补贴的方式上,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因素的影响,进行更明确的界定和细致的规定,以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和农业科研的激励机制改革。     本届论坛议题包括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挑战、粮食价格形成与调控机制以及粮食安全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土地流转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等重大议题背景下的战略选择。除陈锡文外,人大农经系78级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也在大会作了主报告,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以上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期间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农业产经30人论坛”暨中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和第二届北京青年农经学者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自1954年建立原农业经济系以来,一直都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农”问题研究学系,培养了大批“三农”人才,为国家“三农”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