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可存活193.5小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来自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比大流行早期的原始毒株在塑料和皮肤表面存活的时间要长得多。

    在对塑料表面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和阿尔法、贝塔、伽玛和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存活时间分别为56小时、191.3小时、156.6小时、59.3小时和114小时。

    然而,对于奥密克戎而言,它可以在塑料表面存活193.5小时,相当于8天。

    同时,尸体的皮肤样本检测显示,原始毒株的存活时间为8.6小时,阿尔法毒株为19.6小时,贝塔毒株为19.1小时,伽玛毒株为11小时,德尔塔毒株为16.8小时;而奥密克戎毒株可以长达21.1小时。

    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塑料和皮肤表面,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都显示出比原始毒株长2倍以上的存活时间,并在皮肤表面保持感染性超过16小时。"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5305.html
相关报告
  • 《新冠病毒在光滑表面可存活28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4
    • 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官方网站消息,该组织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的一项实验表明,新冠病毒在低温和非多孔表面或光滑表面(如玻璃、不锈钢、乙烯基塑料)上存活时间更长。在20℃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钞票、玻璃(例如手机屏幕)和不锈钢等常见表面上存活长达28天。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最近的《病毒学杂志》。   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黛比·伊格斯博士表示,相比之下,在类似的实验中,甲型流感病毒只能存活17天。这也侧面证明了新冠病毒的顽强生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长时间保持感染性。这需要加强定期洗手和清洁物体表面等好习惯的培养。”伊格斯博士说。   伊格斯博士表示,虽然在病毒传播中,表面传播的确切作用、表面接触程度和获致感染所需病毒数量都尚未确定,但对于在高接触地区制定风险缓解策略来说,确定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执行官拉里·马歇尔博士表示,“确定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够存活的时间,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和减缓其传播,并更好地保护人群。”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30℃和40℃下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新冠病毒存活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 《迎战奥密克戎 专家点名“疫苗佐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25
    •  奥密克戎来袭、突破性感染增加,使得“拒毒于机体之外”成为不少疫苗研发者的更高目标。   如何阻断奥密克戎的感染和传播?除研制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之外,不少专家还“点名”强调要关注疫苗佐剂在阻断病毒传播上的巨大潜力。   大多数人只听说过疫苗,没听说过佐剂。那么佐剂究竟是什么?3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连线采访了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张永辉。   疫苗佐剂系统:不在C位,胜似C位   “一听名字,大家就能明白,佐剂有着辅佐的作用。”张永辉说,但这不意味着它是配角,它在疫苗中的作用非常关键。   在我们常用的新冠灭活疫苗的一小瓶溶液中,除了有效的抗原(能激发免疫反应的疫苗主要成分),还有一种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的佐剂系统,起着吸附和免疫增强的作用。   事实上,佐剂在疫苗还没进到身体里之前就在奏效。例如,通过吸附作用,能避免抗原“挂壁”,确保全剂量注射。   进入身体后,佐剂还能增强免疫反应。有理论认为铝佐剂使可溶性抗原微粒化,激发树突状细胞的吞噬作用,也有人认为佐剂将抗原锁定在呈递细胞上,加强抗原呈递……总之,佐剂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   简言之,上可稳住抗原、下可激活免疫,这样看来,佐剂系统有那么点“辅政大臣能上达君庭,下达百姓”的意思。因此,它虽不在C位,却胜似C位。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需要佐剂。例如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无需佐剂,因此可以通过气雾化,制成吸入式疫苗。   佐剂创新,能激发“团灭”病毒的细胞免疫   “单纯的抗原进入体内,产生的抗体往往不足,需要佐剂帮助才能产生更多的抗体。”张永辉表示,但有的时候,只有抗体也不够,还需要召集很多T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杀手”来一起对付一些已经感染了病毒的细胞。   让病毒在被感染细胞中“团灭”,细胞免疫必不可少。新型佐剂由于可以刺激细胞免疫,近些年来备受青睐。   “由于免疫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天然免疫通过一个叫作模式识别受体的东西,来识别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原体。”张永辉说,如果新佐剂能作用于这个识别受体,那么,疫苗带来的信号就会更好地传递给免疫系统,进而引发更好的体液免疫(中和抗体产生作用)、细胞免疫。   新佐剂是能够激发体内模式识别受体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张永辉解释:“目前其面临的窘境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佐剂的作用机理缺乏了解,这也导致佐剂开发的新靶点严重缺乏。”   事实上,目前全球批准使用的新佐剂只有5种。而我国佐剂使用较单一,绝大部分为铝佐剂。   “细胞免疫能帮助病毒被进一步‘肃清’。”张永辉说,而铝佐剂不能满足提供细胞免疫的需求,应积极研发新型佐剂,以进一步夯实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   佐剂研发门槛高,创新团队不断涌现   科技日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新佐剂研发并非一个单一化合物,而是由不同组分构成的体系,其中的成分各司其职。   例如,葛兰素史克的AS01佐剂体系除了佐剂小分子之外还有皂树皂苷、胆固醇等,其制备工艺、脂质体包裹的特殊形式,被评价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一个新方向。   在佐剂研发方面,我国的科研项目、医药企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科研项目布局方面,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曾布局“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的研究方向,组织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企业研发方面,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布局了CpG佐剂、壳聚糖佐剂等多种疫苗佐剂的研发工作。团队通过研究佐剂各成分之间的构效关系、理化特性及免疫机制,多角度建立全面的佐剂评价体系,为低免疫原性病原体的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新型佐剂,致力于通过新型佐剂开发,从根本上解决关键原材料来源和国产化供应问题。   “佐剂是我国疫苗,尤其是重组蛋白疫苗亟待有所突破的核心关键问题,其研制不仅仅是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需求,更是我们疫苗行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张永辉说,佐剂的研制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撑,要想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需要厘清佐剂的免疫学问题是什么,探索免疫机理、机制、靶点等问题,并在产业化方面寻求技术工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