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气象局亚太空间组织签署风云卫星合作协定》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8-11-22
  • 11月14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共同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的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优化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星座配置,实现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数据资源和服务进一步惠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及其成员国。根据协定,三方将深化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应用合作,提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基于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数据,开展数据应用和创新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各方经济社会效益。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将优化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星座配置,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战略计划,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及其成员国提供实时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数据和服务;升级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接收系统,促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对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及其成员国开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应用技术培训.

相关报告
  • 《欧洲航天局将部署首颗全天候业务空间气象卫星》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4-07-04
    • 5月22日,欧洲航天局(ESA)与空客防务和航天公司(ADS)签署了一份价值3.4亿欧元(约3.69亿美元)的合同,建造一颗名为“守夜”(Vigil)的空间气象卫星,计划于2031年发射。 该卫星是欧洲航天局首个部署在日地L5拉格朗日点的航天器,旨在从侧面观测太阳并提供及时预警,以保护地球上的关键基础设施(如电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地球轨道上的卫星不受太阳活动的负面影响。“守夜”(Vigil)是欧洲第一颗全天候业务空间气象卫星,设计寿命10年,将携带6台科学仪器,载荷融合了光学和原位手段,主要包括德国马普太阳系统研究所提供的光球型磁成像仪、意大利Leonardo SpA和比利时CSL提供的日球层成像仪、美国NOAA和海军研究实验室提供的小型日冕仪、英国Mullard空间科学实验室提供的等离子体分析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奥地利格拉茨IWF提供的磁力计以及NASA提供的极紫外成像仪“JEDI”。 Vigil收集的数据将融入欧空局空间气象服务网络,该网络由ESA空间气象办公室维护。Vigil在L5的数据将与Sun-Earth线的可用数据组合,从而为许多行业的最终用户提供更详细和精确的预测。
  • 《长江委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6-19
    • 文章作者:李响 来源:长江水利网 时间:2017年06月14日 本站讯 6月13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与中国气象局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战略合作。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魏山忠在协议上签字并讲话。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晓峰,长江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金兴平出席签署仪式,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梅燕主持签署仪式。 长江流域防汛抗旱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长江流域保护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长江干支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产生水文环境变化累积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促使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对长江流域水文气象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刘雅鸣表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要求,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管理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是气象部门的光荣使命和职责所在。深化与长江委的合作,有助于提高流域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希望双方抓好协议落实,深化各领域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不断深化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魏山忠对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对长江水利事业和长江委改革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回顾了双方紧密的合作历程。他表示,新时期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和管理保护工作需要更加准确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作为支撑。希望双方在水利部与中国气象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下,结合长江流域实际,积极落实合作内容,推动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合作和会商机制,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情、雨情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拓宽合作领域,积极探索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水质修复等方面的合作方式与途径。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多层次的定期会晤沟通机制,及时总结并通报合作进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包括长江流域气象、水文观测资料以及预测预报产品;促进业务技术融合发展,联合开展水文气象技术研究,在气象卫星及雷达资料应用、临近预报及数值预报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交流机制和专家互访机制,开展联合会商;建立合作研发与技术交流机制,联合申请国家科研项目,联合开展长江流域定量降水预报技术、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融合、暴雨致洪规律、干旱形成机理及致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湖北省气象局主要负责人,长江委办公室、水资源局、防办、水文局、汉江集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责任编辑: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