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出无电池和芯片的可穿戴传感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生物通公众号8月23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无需芯片或电池的新型可穿戴传感器,可对脉搏的跳动、汗液中的盐分、皮肤在紫外线下的变化提供高灵敏度的传感通信。该传感器可像电子透明胶带一样贴合皮肤,其核心是一层超薄的具有压电特性的氮化镓薄膜,可产生响应机械应变的电信号和响应电脉冲的机械振动,并能同时用于传感和无线通信。该技术为无线健康监测设备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且多功能、高灵敏度的实现途径,是迈向无芯片无线传感器的第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iJ7gJIHDYY6Qic3q45r0g
相关报告
  • 《中国科研团队开发出用于检测汗液代谢物的可穿戴金属有机框架传感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据生物谷网11月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出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可从中收集生理数据以监测人体健康。该研究将cMOF Ni3HHTP2-层状薄膜电极集成到柔韧透气的纳米纤维素基底上,制成具有导电性、催化性、高度多孔结构的自适应粘附在人体皮肤的湿粘式表皮汗液传感器,能够选择性地准检测汗液中的维生素C和尿酸等代谢物,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同。此外,提出监测日常活动时汗液中VC变化的无线表皮营养跟踪系统,对人体营养状况监测和避免营养不良症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将多功能新型电子活性材料MOFs集成到柔性电子器件,实现高性能无创生物传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MOFs柔性电子装置在个性化医疗监测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 《中国科研团队开发出用于检测汗液代谢物的可穿戴金属有机框架传感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13
    • 据生物谷网11月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出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可从中收集生理数据以监测人体健康。该研究将cMOF Ni3HHTP2-层状薄膜电极集成到柔韧透气的纳米纤维素基底上,制成具有导电性、催化性、高度多孔结构的自适应粘附在人体皮肤的湿粘式表皮汗液传感器,能够选择性地准检测汗液中的维生素C和尿酸等代谢物,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同。此外,提出监测日常活动时汗液中VC变化的无线表皮营养跟踪系统,对人体营养状况监测和避免营养不良症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将多功能新型电子活性材料MOFs集成到柔性电子器件,实现高性能无创生物传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MOFs柔性电子装置在个性化医疗监测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