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清华大学葛亮团队等发现新型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介导固态聚集体的清除》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4-03
  • 聚集体自噬是清除细胞内毒性蛋白聚集体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疗聚集体相关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点。在聚集体自噬过程中,自噬体如何选择性地识别蛋白聚集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其中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传统的聚集体自噬受体(P62、NBR1和TAX1BP1等)通过结合聚集体上的泛素链和自噬体膜上的LC3蛋白来介导聚集体自噬,但由于这些受体结合泛素链这一性质,它们还参与到其他类型的与泛素相关的选择性自噬中。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所知聚集体自噬受体选择性靶向含有流动性蛋白聚集颗粒,对于致病性的固态聚集体无能为力,因此想要通过靶向聚集体自噬治疗人类疾病,急需寻找特异的靶向固态聚集体的新型自噬受体。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葛亮课题组在 Cell 期刊在线发表题为:CCT2 is an aggrephagy receptor for clearance of solid protein aggreg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在清除固态蛋白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聚集体自噬受体CCT2,能够促进多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毒性蛋白聚集体的自噬性清除。与传统聚集体自噬受体一样,CCT2能够与LC3和蛋白聚集体结合。不同的是,CCT2通过其顶端结构域(apical domain),以非泛素依赖的方式结合蛋白聚集体,这为CCT2特异性地识别聚集体提供了基础。

    重要的是,研究发现CCT2和传统的聚集体自噬受体在对聚集体状态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自噬受体更倾向于降解有流动性的液态聚集体,而CCT2则更倾向于选择固态的聚集体。因此相比已知自噬受体,CCT2更有可能在病理状态下发挥作用并成为药物靶点(图1)。

    CCT2是分子伴侣Chaperonin复合体的一个亚基,与复合体一起作为分子伴侣帮助错误折叠的蛋白正确地折叠。研究发现,CCT2是以单体形式介导聚集体自噬的,因为只有单体形式的CCT2能够暴露出与LC3的结合位点VLIR 结构域。有趣的是,聚集体的存在阻碍了Chaperonin复合体的形成,从而释放出更多的CCT2单体来促进聚集体的清除。CCT2从复合体到单体的转变,使其功能从分子伴侣转变为自噬受体,这既能够在聚集体形成前防止错误折叠的蛋白发聚集,又能在发生聚集后介导聚集体的清除,为维持细胞内的蛋白稳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图2)。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葛亮副教授、药学院张敏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易聪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马欣宇为第一作者,博士生卢彩景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陈禹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树林、马宁佳、陶旋参与了实验。李丕龙副教授、邓海腾教授和闫永彬副教授等也对该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 原文来源:https://www.bioon.com/article/a148e23430cf.html
相关报告
  • 《Cell | RNA聚集体强化肿瘤免疫疗法》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6
    • 2024年5月1日,佛罗里达大学Elias J. Sayour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RNA aggregates harness the danger response for potent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开发了一种使用RNA脂质颗粒聚集体(RNA lipid particle aggregate, RNA-LPA)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方法。这些“洋葱样(onion-like)”多层结构模仿了栓塞结构以引发强烈的危机反应(danger response),从而利用身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与依赖纳米颗粒核心和Toll样受体参与的传统mRNA疫苗不同,RNA-LPA利用其独特的结构激活基质细胞中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如RIG-I。这种激活触发了一系列事件,包括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募集和肿瘤微环境(TME)的重新编程。RNA-LPA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它们能够包装多种有效载荷,包括全肿瘤mRNA、肿瘤相关抗原和免疫调节剂。这种灵活性允许协同免疫疗法的共同递送,如同时递送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增强其对实体瘤的疗效。 有趣的是,RNA LPA定位于淋巴网状基质(lymphoreticular stroma),在那里它们转染成纤维网状细胞(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 FRC)。这些被转染的FRC释放翻译的蛋白质和危险信号,吸引和启动抗原呈递细胞(APC)以诱导针对癌症抗原的适应性免疫。RNA-LPA的效力在各种肿瘤类型的临床前模型中得到了证明,包括骨肉瘤、黑色素瘤和神经胶质瘤。在持有的(client-owned)患有晚期胶质瘤的犬类动物模型中,RNA LPA提高了生存率,并重新编程了TME,在一次输注几天内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 在一项针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首次人体试验中,RNA-LPA引发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快速释放、免疫激活和运输,导致组织证实的假进展(pseudoprogression)——这是有效免疫疗法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RNA-LPA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扩增对抗神经胶质瘤相关抗原,如pp65、生存素(survivin)和TERT,而不损害器官功能。 这项工作挑战了mRNA疫苗设计和递送的现有范式,为克服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和引发有效、持久的抗肿瘤免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利用身体的危险反应和TME的重新编程,RNA-LPA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对传统治疗具有耐药性的免疫“冷”肿瘤。
  • 《有序肽和脂肪酸聚集体的合作诱导》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8-11-16
    • 生物膜与疾病相关的淀粉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得到充分证明,其流行性表明这些分子组装之间存在固有的亲和力。 我们对生命分子起源的兴趣使我们在其分子前体(即形成囊泡的两亲物和小肽)的背景下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 在某些条件下,淀粉样蛋白形成肽或脂肪酸各自能够自身形成有序结构,然而,在这里,我们报告它们合作组装成新的高度有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