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数:全球城市科研排行榜》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07
  • 11月1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展示了全球城市在科研表现上的变化,并指出有可能影响到这些城市科研发展轨迹的潜在社会因素。最新自然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北京依然是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城市,居于其后的前五位城市分别为美国纽约都市圈、大波士顿地区、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巴尔的摩—华盛顿地区。

    自然指数追踪了全球82种高水准科研期刊所发论文的作者信息。根据自然指数,中国除北京之外,其他许多城市在过去6年对高质量科研的贡献都不断增加。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共有10座中国城市:北京(第1)、上海(第7)、南京(第12)、武汉(第19)、广州(第25)、香港(第26)、合肥(第27)、杭州(第33)、天津(第35)、长春(第42)。

    美国有19个城市位居全球科研城市50强之列。在全球10强中,日本东京位居第6,法国巴黎第8,其他均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这显示了中国和美国在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上的主导地位。

    增刊还着重介绍了南非开普敦、美国旧金山、德国慕尼黑、中国武汉和巴西圣保罗这5座全球科研城市,它们都是所在地区的佼佼者,并由此揭示这些城市在保持其科研热点城市地位时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旧金山高涨的住房价格可能会损害其作为创新引领者的地位;武汉则受压于中国城市之间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

相关报告
  • 《全球四大高校排行榜汇总分析》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21
    • 日前,全球四大高校排行榜已发布年度最新榜单,现对这四大排行榜作一个简单的汇总分析。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由英国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制作和发布,涵盖世界综合大学和学科排名,以及亚洲、拉丁美洲、金砖五国三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榜单。 TIMES世界大学排名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是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每年更新一次,以教学、研究、论文引用、国际化、产业收入等5个范畴共计13个指标,为全世界最好的1000余所大学(涉及近90个国家和地区)排列名次。 U.S.News是U.S.NEWS & World Report的简写,中文名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是一本与《时代》和《新闻周刊》齐名的新闻杂志,现在专注于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信息。USNEWS从1983年开始发布美国大学和高中的排名,1985年开始每年更新一次。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身为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2003年首次发布,是全球第一个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的初衷是寻找中国大学和世界名牌大学在科研上的差距,侧重衡量高校的研究实力。 四大高校排名的指标和权重各不相同。 四大排行榜所评估的高校数量略有差异,QS与ARWU均对1000所高校进行了评估排名,TIMES对1258所高校进行了比较,USnews共有1250所高校上榜。四大榜单中中国内地高校上榜数量占全部高校数量的比重各不相同,且均低于美国高校数量所占比重。 四大排行榜前200个高校中美国、英国与德国的高校数量位居前三。在不同的排行榜中中国内地高校上榜数量差异较小,在三个国外发布的榜单中,中国内地上榜高校7个,ARWU榜单中中国内地高校上榜12个。上榜高校数量多于中国内地的有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荷兰。所有数据表明中国内地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限,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双一流”高校建设实践中,各高校应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创新能力,完善内部软硬件设施,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发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luoluo
    • 发布时间:2020-11-05
    • 2020年9月19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中关村论坛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自然指数是一个包括了作者单位信息和机构关系的数据库,它追踪发表在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这些期刊均由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独立小组选出。“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通过追踪独立精选出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数的表现。 指数数据显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继续蝉联第一,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分列第2-5位。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别是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与合肥(第20)。 戴维·斯文班克斯指出,人才和资助资金、科研设施等资源的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续保持科研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如,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众多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自然指数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纽约都市圈和波士顿都市圈则得益于两地均集聚了众多历史悠久、备受尊崇的大学和医院,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他强调,研究机构和资源的集聚有助于吸引人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密切联系,激发科研的合作创新。“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全球前5位的科研城市,其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城市形成了密切的科研合作网络,其全球城市间科研合作关系排名进入全球前10位,其中北京与上海的科研合作产出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城市实力的持续增长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中表现抢眼。 此外,“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还将视野扩大到自然指数之外,深入分析全球200余个城市发表的所有论文中的高影响力论文的产出变化,相关研究人员得出全球科学研究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一是科学研究中心布局悄然发生变化,北京、上海、首尔等新锐城市逐步显现,与波士顿、伦敦和巴黎等城市的距离不断缩小。二是国际科研合作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主要是由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比例低和高影响力论文比例高的城市间的合作带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