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台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完成集成测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6
  •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国际首台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的集成测试。

      储能技术被称为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研究的机构,通过15年的努力,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体系,先后突破了系统全工况设计与控制、多级高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高效超临界蓄热换热等关键技术。并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建成了国际首个1.5MW级和1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从2017年起,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工作。

      膨胀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具有负荷高、流量大、流动传热耦合复杂、变工况调控难度大等技术难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多级膨胀机全三维设计、复杂轴系结构、变工况调节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国际首台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级高负荷膨胀机(图1)。该膨胀机具有集成度高、效率高及寿命长等优点。

      2020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完成了该膨胀机的加工、集成与性能测试,各项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该100MW膨胀机的成功研制,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上述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产业创新发展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支持。

相关报告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大规模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与示范”顺利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19
    • 2019 年 1 月 28 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对科委项目“大规模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与示范”进行了验收。该项目由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为参加单位。    验收专家组成员由来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业企业的 7 名专家组成,北京科技大学贾成厂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北京市科委社会发展处邢永杰处长、祁丽荣主管、徐扬主管,研究所副所长吕清刚、科技处副处长王伟及项目组成员 3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祁丽荣主持。    首先,祁丽荣代表北京市科委对验收专家组表示感谢,并对项目立项背景及验收要求进行了介绍。吕清刚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希望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及下一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随后,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验收汇报,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质询,并审查了项目验收资料。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项目开发了 10MW 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设计技术,研制出了多级间冷宽负荷压缩机、多级再热高负荷膨胀机和大容量蓄热(冷)换热器的样机;开发了 10MW 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全工况优化设计技术、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耦合与控制技术,建成了国际首套 10MW 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示范系统在额定工况下的效率超过 60.2% ”。专家组一致认为承担单位超额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实现了转化,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最后,邢永杰处长对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对项目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同时他表示北京市科委将继续关注并支持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希望项目团队后续 100MW 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更大成绩。
  • 《研究所压缩空气储能膨胀机研究成果入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封面文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16
    •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膨胀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涡轮内部泄漏流场结构及损失对系统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最近,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研究人员在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涡轮的轮背空腔泄漏损失特性及结构设计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膨胀机涡轮的轮背部空腔泄漏流动损失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涡轮进口压力增加,轮背空腔泄漏流损失先增大后减小。研究发现,轮背空腔泄漏流在叶轮出口附近与叶顶间隙泄漏流发生掺混,是使涡轮等熵效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涡轮轮背空腔泄漏损失抑制结构,使该膨胀机涡轮等熵效率可提高1.0%以上。   以上研究成果作为2019年最新一期的封面论文(Volume 43, Issue 12),发表在能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上,并配发了研究所研发的国际首套1.5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膨胀机涡轮内部流场的图片。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903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621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184063)等项目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er.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