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大规模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与示范”顺利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19
  • 2019 年 1 月 28 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对科委项目“大规模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与示范”进行了验收。该项目由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为参加单位。   

    验收专家组成员由来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业企业的 7 名专家组成,北京科技大学贾成厂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北京市科委社会发展处邢永杰处长、祁丽荣主管、徐扬主管,研究所副所长吕清刚、科技处副处长王伟及项目组成员 3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祁丽荣主持。   

    首先,祁丽荣代表北京市科委对验收专家组表示感谢,并对项目立项背景及验收要求进行了介绍。吕清刚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希望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及下一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随后,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验收汇报,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质询,并审查了项目验收资料。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项目开发了 10MW 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设计技术,研制出了多级间冷宽负荷压缩机、多级再热高负荷膨胀机和大容量蓄热(冷)换热器的样机;开发了 10MW 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全工况优化设计技术、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耦合与控制技术,建成了国际首套 10MW 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示范系统在额定工况下的效率超过 60.2% ”。专家组一致认为承担单位超额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实现了转化,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最后,邢永杰处长对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对项目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同时他表示北京市科委将继续关注并支持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希望项目团队后续 100MW 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更大成绩。

相关报告
  • 《研究所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成果喜获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15
    •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副市长崔述强、隋振江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本次奖励大会获奖奖项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人物奖11项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成果奖154项,其中成果奖包括自然科学奖1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技术发明奖1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7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93项)。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申报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该技术发明奖是研究所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方向,在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基础上,取得的新的里程碑。经过6年的努力,该项目在原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技术成果包括:攻克了先进CAES系统全工况设计与调控技术,发明多种新原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攻克了先进CAES系统的高效宽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多级全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发明多种宽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攻克了先进CAES系统的超临界蓄热(冷)换热器设计技术,发明高效超临界蓄热(冷)换热器;建成了国际首套1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等。   该项目已申请压缩空气储能相关专利300余项,授权专利180余项,专利保护体系已覆盖中国、美国、日本、南非、欧盟等40余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培育出本领域的重要基础专利和高价值专利,根据第三方统计,以压缩空气储能为主题词的专利数量为国际第一,已成为国际上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技术引领者。通过技术授权、技术入股和技术开发等方式,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收益达到18.63亿元,极大促进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广。   研究所非常感谢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弘光计划等对该项目的资助。 
  • 《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关键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29
    •    9 月 26 日,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关键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建设 60 兆瓦 / 240 兆瓦时新型储能电站 1 座。电站采用水 / 导热油双工质混合的宽温域中温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空气压缩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储气子系统和膨胀发电子系统,额定发电功率为 60 兆瓦,每完成一次压缩空气释放可为电网提供约 14.4 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 2.1 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项目成功研发了大滑压、宽工况的压储技术工艺,研制了适应高寒地区的压储主机装备,突破了地上储气库和地下人工硐室协同运行的储气形式,带动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储气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项目经理郭筱说。 据介绍,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利用电网富余电能将空气压缩储存,在用电高峰时释放高压空气发电,实现电能跨时段调节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具有成本低、零碳排放、本质安全等优势,且可通过人工储气技术(如硐室、储气罐)大幅提升地理适应性。 该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公司在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关键突破。未来,公司将积极推动大容量新型储能技术走向实用化、规模化应用,为能源结构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