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所发现糖鞘脂MacCer与Wnt相互作用促进神经突触生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0
  • 脂质作为细胞膜组分和信号分子,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功能至关重要。多种参与脂代谢的基因突变后导致神经系统疾病。但脂质种类繁多并在合成代谢通路中相互转化,哪些脂质参与调控神经发育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清实验室以传统的模式生物果蝇为材料,通过遗传筛选,发现糖鞘脂 (GSL) 合成通路中的多个基因调控神经突触的生长。进一步的遗传分析结合脂质特异抗体染色发现GSL甘露糖-葡萄糖神经酰胺 (MacCer) 促进突触生长。GSL在生物膜上与固醇组装成脂筏。通过药物学实验结合遗传分析发现MacCer促进突触生长依赖于脂筏。许多蛋白与脂筏结合并参与信号转导,例如生长因子Wnt1/Wingless (Wg)可特异地与脂筏结合并激活信号通路促进突触生长,并且Wg信号通路的激活依赖于其与脂筏的结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acCer在神经突触中与Wg共定位,并正调控Wg水平从而影响Wg信号通路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MacCer是如何与Wg相互作用的,他们与法国马赛大学教授Jacques Fantini实验室合作,通过分子模拟和脂质生化试验发现,Wg中有一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短肽能特异性地与MacCer结合。进一步的体内实验验证两者的结合影响MacCer与Wg共定位并调控神经突触的生长。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发现糖鞘脂MacCer通过调控Wg信号通路促进突触发育。

      该研究结果于10月2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eLife。张永清实验室博士后黄琰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相关报告
  • 《Science | 突触前Ube3a E3连接酶通过下调BMP信号促进突触消除》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6
    • 2023年9月14日,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以“Presynaptic Ube3a E3 ligase promotes synapse elimination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BMP signaling”为题发表论文。泛素连接酶Ube3a失活导致发育障碍Angelman综合征,而Ube3a剂量增加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关。尽管Ube3a在包括突触前的轴突末端有丰富定位,但人们对Ube3a的突触前功能及其突触前定位的机制知之甚少。研究组发现发育性突触消除需要果蝇神经元的突触前Ube3a活性,并进一步确定了Ube3a与驱动蛋白马达相互作用所必需的结构域。 Angelman综合征相关的相互作用域错义突变减弱了Ube3a的突触前靶向并阻止突触消除。相反,突触前Ube3a活性的增加会导致早熟突触消除并损害突触传递。该研究结果揭示了Ube3a的生理作用,并提出了与Ube3a失调相关的潜在致病机制。 本文内容转载自“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Mxdy0j0ihaq0TRIf8-07Q
  • 《遗传发育所发现自闭症发病新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feifei
    • 发布时间:2019-01-08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组通过制作一个SH3RF2单拷贝缺失的小鼠动物模型,以确定SH3RF2是否参与大脑发育,SH3RF2突变是否能导致ASD,并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发病机制。团队成员发现SH3RF2单拷贝缺失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刻板/重复行为;在社交互动和交流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并伴有多动和癫痫发作等ASD病人中常见的表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动物大脑海马树突棘发育的缺陷、谷氨酸能受体亚基的异常组成和异常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缺陷选择性地发生在单侧大脑,与临床患儿功能磁共振结果相吻合,即ASD患儿存在左半球脑功能障碍。该研究首次证实SH3RF2单拷贝缺失是ASD的一种高风险因子,甚至是致病基因,其突变导致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可能是由于左脑半球突触功能缺陷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