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突触前Ube3a E3连接酶通过下调BMP信号促进突触消除》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6
  • 2023年9月14日,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以“Presynaptic Ube3a E3 ligase promotes synapse elimination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BMP signaling”为题发表论文。泛素连接酶Ube3a失活导致发育障碍Angelman综合征,而Ube3a剂量增加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关。尽管Ube3a在包括突触前的轴突末端有丰富定位,但人们对Ube3a的突触前功能及其突触前定位的机制知之甚少。研究组发现发育性突触消除需要果蝇神经元的突触前Ube3a活性,并进一步确定了Ube3a与驱动蛋白马达相互作用所必需的结构域。

    Angelman综合征相关的相互作用域错义突变减弱了Ube3a的突触前靶向并阻止突触消除。相反,突触前Ube3a活性的增加会导致早熟突触消除并损害突触传递。该研究结果揭示了Ube3a的生理作用,并提出了与Ube3a失调相关的潜在致病机制。




    本文内容转载自“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Mxdy0j0ihaq0TRIf8-07Q


相关报告
  • 《Science | 磷脂酰肌醇3,5-二磷酸促进轴突囊泡运输和突触前组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14
    • 2023年10月12日,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Phosphatidylinositol 3,5-bisphosphate facilitates axonal vesicle transport and presynapse assembly的文章。 神经元通过特殊的突触前区室传递信息。与传统的细胞器不同,表征神经元突触前的特殊装置必须从头形成。突触前神经传递的成分是如何运输和组装的,人们知之甚少。 该研究结果表明,罕见的内体晚期信号脂质磷脂酰肌醇3,5-二磷酸[PI(3,5)P(2)]指导了人类神经元突触囊泡和前体囊泡活性区蛋白的轴突共运输。前体囊泡不同于传统的分泌细胞器、核内体和降解溶酶体,并通过激酶蛋白KIF1A通过PI(3,5)P(2)和活性ARL8的同步检测运输到突触前腔室。该发现确定了突触囊泡和活性区蛋白向发育中的突触传递的关键机制。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wI13twn10xlGUJsNbQekg
  • 《Nature | E3连接酶SIFI使应激反应沉默》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3
    • 2024年1月31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学系的Michael Rapé团队在杂志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tress response silencing by an E3 ligase mutated in neurodegeneration的文章。 应激反应途径可以检测和缓解不良条件,以保护细胞和组织的稳态,但它们的延长激活会诱导细胞凋亡和破坏机体健康,然而,压力反应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转变仍然知之甚少。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泛素依赖的机制,它沉默细胞对线粒体蛋白输入应激的反应。对这一过程至关重要的是整合应激反应(SIFI)的沉默因子,这是一种大型的E3连接酶复合物,在共济失调和早发性痴呆中发生突变,它可以降解未输入的线粒体前体和应激反应成分。通过识别同样编码蛋白质定位和稳定性的双功能底物基序,使特殊应激事件后一般应激反应发生转变。即使应激解决失败,药理学应激反应沉默也能维持细胞存活,这强调了信号终止的重要性,并为治疗线粒体输入缺陷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