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布最新能源战略,核电和海上风电是重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9
  • 为长期解决能源危机,英国将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大投资。

    当地时间4月7日,英国政府网站正式公布新的能源安全战略,旨在保障英国能源安全并应对价格上涨。该战略提出,到2030年,英国95%的电力将来源于低碳能源。

    核电处于核心地位。英国计划成立一个名为Great British Nuclear的新机构,将核电装机从目前的7 GW,提高到2050年的24 GW,预计约占电力需求的25%。

    2030年之前,英国计划交付八个核反应堆,即未来每年获批一个核反应堆。此前英国政府批准核反应堆的速率是每十年一个。

    除了本届议会对核能的超20亿英镑现有投资外,英国政府还将于4月启动1.2亿英镑的未来核能基金。

    海上风电也是新战略中的重点。到2030年,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从之前的40 GW,提高到50 GW。2021年,英国海上风电装机为11 GW。

    英国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部表示,届时仅海上风电就可满足英国所有家庭用电需求,甚至还有富余。

    此外,英国计划到2030年,氢能发电装机达10 GW;到2035年,太阳能装机容量从目前的14 GW增长到 70 GW。

    除了加快风能、新核能、太阳能和氢能部署外,英国还将在短期内支持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计划今年夏季加速批准一批在北海的钻探石油和天然气项目。

    英国约一半天然气需求依赖进口,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挪威、卡塔尔和美国等。挪威为英国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

    2021年,燃气发电厂供给了英国40%的电力,其余为风力发电20%、核电14%、进口电力9%等。

    与德国不同,英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低。英国商务大臣科沃滕(Kwasi Kwarteng)3月表示,俄罗斯为英国提供了8%的石油和不到4%的天然气。德国约50%的进口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英国政府此前表示,将在年底前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煤炭,并尽快淘汰俄罗斯天然气。

    据路透社报道,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英国4月消费者账单上涨 54%。

    气候变化投资和咨询公司Pollination 主任卢克·弗莱彻 (Luke Fletcher) 则认为,英国政府“从根本上误解了当前的气候挑战”,将重点放在了需要数年才能实施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产生影响的解决方案上。

    新战略并未提及陆上风电发电量的具体目标。埃克塞特大学能源政策小组副主任布里奇特伍德曼表示,陆上风电是最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形式。陆上风电场建设通常只需要一年即可投产。

    新战略也承认,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和部署仍需长达13年的时间。

    到2050年,英国政府还计划将所有建筑通过增加隔热等方式实现节能和低碳供暖。根据能源与气候情报机构 (ECIU) 的数据,升级英国的住房隔热,可以让英国更快地切断与俄罗斯天然气的联系。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5405.html
相关报告
  • 《山东省发布最新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2
    • 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      方案总体要求,认真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发、调、储、用协同发力,优化新能源装机结构,深挖电力系统调节潜力,加快新型储能建设,推动高耗能企业扩大绿电使用,丰富拓展消纳场景,实现新能源高水平消纳。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方案强调,有序发展光伏。科学评估新能源入市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合理保持集中式光伏发展节奏;提升分布式光伏就地就近消纳水平,明确新备案的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年自发自用电量比例。      推动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制定省级具体方案,实现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引导新能源充分调用储能设施,主动优化出力曲线。      稳妥组织价格结算机制竞价。科学确定机制电量规模,2025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占增量项目新能源上网电量的比例,与现有新能源价格非市场化比例适当衔接。2025年原则上按技术类型分类组织开展竞价。       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等模式建设试点,年内达到30个左右,建成威海碳纤维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建设,年内实现30家虚拟电厂参与市场调节。      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支持新能源电厂新增制氢装机参与电网调峰,年内建成华电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 原文如下: 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省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认真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发、调、储、用协同发力,优化新能源装机结构,深挖电力系统调节潜力,加快新型储能建设,推动高耗能企业扩大绿电使用,丰富拓展消纳场景,实现新能源高水平消纳。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新能源结构优化行动 1.加快发展风电。快速提升风电装机规模,减少电力系统调节压力。海上风电建成华能半岛北L、山东能源渤中G一期等项目,陆上风电加快推进济南国瑞等第一批集中式项目。 2.有序发展光伏。科学评估新能源入市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合理保持集中式光伏发展节奏;提升分布式光伏就地就近消纳水平,明确新备案的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年自发自用电量比例。 (二)火电调峰增强行动 3.加快存量机组灵活性改造。一厂一策制定改造计划,5月底前完成已改造机组核定工作;年内计划改造的机组确保9月底前完成;提前实施明年改造任务。2025年,完成2000万千瓦机组改造及核定。 4.提升新建机组灵活性标准。新建纯凝和抽凝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不高于20%和30%额定负荷。加快恒新能源、济南热电等项目建设,年底前建成大型煤电机组268万千瓦。 5.挖掘自备电厂调节能力。推动企业自有电网机组合法合规并网运行,同步开展灵活性改造。支持并网自备电厂按照国家规定参与电力市场,与公用电厂平等获得容量补偿等收益,引导企业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多购少发”。 6.增强机组支撑系统能力。鼓励煤电企业在鲁北、烟威等新能源富集区域,因地制宜利用关停机组腾出的土地、设备等建设调相机,为电网提供电压支撑和转动惯量。支持亚临界机组升参数改造,进一步提升机组调峰性能,对按期完成改造的适当延长延寿时间。 7.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在计量出口内建设电供热储能设施,按照系统调峰设施进行管理,其发电深度调峰贡献根据现货市场分时价格信号获得合理经济收益,其用电参照厂用电管理但统计上不计入厂用电。 (三)新型储能提振行动 8.加快发展压缩空气储能。重点在盐岩矿资源富集区规划建设大型压缩空气储能,推动中储国能、中能建泰安、中电建泰安等项目提速建设,年内新增规模100万千瓦左右。 9.科学布局电化学储能。重点在新能源集聚区、负荷中心城市、特高压落地点等区域,规模化布局建设集中式电化学储能,加快东营津辉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增规模200万千瓦以上。 10.鼓励新技术新场景应用。支持重力、钠离子电池、飞轮、超级电容等储能新技术项目建设,推动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绿电产业园、零碳园区试点单位科学配置新型储能,推广分布式储能等新场景规模化应用,提升灵活调节能力。 11.支持独立储能发展。严格落实国家电价政策,独立储能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对于充电电量与放电电量差额部分偏大的独立储能电站,电网企业可按规定开展用电检查,如存在违规用电或转供电情形的,独立储能电站需按规定承担违约责任乃至强制解网。 12.完善储能市场交易机制。适当放开现货市场限价,拉大充放电价差。支持储能自主参与实时电能量市场和调频、爬坡、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建立“一体多用、分时复用”交易模式,释放储能快速调节能力。存量新能源场站继续实施容量租赁,按并网承诺落实配储责任。 (四)电网支撑强化行动 13.加强网架建设。夯实500千伏省域主网架,加快弥河新建、海口扩建工程建设。加强220千伏市域主网架结构,力争年内尽早投产东营富国至裕民线路等工程。实施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 14.优化调度运行。开展并网运行服务专项行动,超前组织并网验收、停送电等工作,确保煤电灵活性改造、储能等建成即并网。细化统计分析方法,加强新能源运行数据管理。持续完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慧化调度系统,全面优化调度管理机制,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调控能力。 (五)绿电消费促进行动 15.推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企业参与消纳新能源。支持电力用户(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作为零售用户或代理购电用户在市场低价时段购电;对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批发交易的电力用户(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在低谷时段和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以我省公布的谷段和深谷时段为准)月用网电量高于其全部网电量50%以上的,对该电力用户中长期偏差收益回收系数为1。 16.打造绿电产业园。制定出台试点实施方案,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园区。紧盯国家绿电供给相关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就地就近消纳,实现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 17.推动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适应算力中心绿电需求,协同布局算力中心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优先支持绿电占比超过80%的新建算力中心项目,打造新质生产力增量负荷。 (六)消纳模式创新行动 18.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等模式建设试点,年内达到30个左右,建成威海碳纤维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建设,年内实现30家虚拟电厂参与市场调节。 19.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支持新能源电厂新增制氢装机参与电网调峰,年内建成华电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 20.积极拓展省外消纳空间。加强与外电入鲁送端省份沟通,结合省内供需水平优化送电曲线。加大省间现货交易规模,实现富余新能源省间常态化交易,力争年内售出4亿千瓦时。 (七)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行动 21.推动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制定省级具体方案,实现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引导新能源充分调用储能设施,主动优化出力曲线。 22.稳妥组织价格结算机制竞价。科学确定机制电量规模,2025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占增量项目新能源上网电量的比例,与现有新能源价格非市场化比例适当衔接。2025年原则上按技术类型分类组织开展竞价。 (八)用户侧响应能力提升行动 23.持续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动态优化分时电价峰谷系数浮动比例和执行时段,引导“黑灯工厂”等用户增加午间绿电消费。健全零售侧价格监管机制,推动现货市场价格信号向零售侧用户有效传导,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电网调峰。 24.加快充换电示范站建设。推广济南起步区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模式,开展车网互动试点,扩大双向充放电(V2G)项目规模,丰富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对电网调峰作用,组织开展示范站建设,实现市级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统筹协调新能源消纳工作,有关部门单位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加强新能源消纳政策宣传和解读,大力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宣传,引导居民、工商业用户等错峰就谷用电。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将安全管理贯穿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定期开展各类新型主体涉网能力检查,确保各新能源场站和调节资源稳定运行。 上述政策重点促进2025年全省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适用2025年建成的项目,后续年度视情况另行制定或延用。 山东省能源局 2025年4月21日
  • 《美国发布2050净零排放长期战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7
    • 近日,美国发布雄心勃勃的《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长期战略》,目标在未来30年内,通过清洁电力投资、交通和建筑电气化、工业转型、减少甲烷和其他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使美国走在温控1.5℃路径正确道路上,支撑构建更可持续、更具韧性和更公平的发展愿景。该战略基于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系统阐述了美国实现2050净零排放的中长期目标和技术路径。主要内容如下: 一、美国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综合气候战略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温控1.5℃目标,美国需要在不晚于2050年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净零排放。该战略作为美国提升全球气候行动与雄心目标的一部分,提出短、中、长期不同时间段目标,包括:1)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较2005年减少50%-52%,涵盖所有行业和所有温室气体;2)到2035年实现100%零碳电力的目标;3)不迟于2050年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净零排放,包括国际航空、海运等。 二、2030年前关键十年 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需要在未来十年内采取变革性行动,广泛迅速部署低碳技术和投资基础设施支持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并在近期取得里程碑式成绩。其行动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农林等五个部门: 1、电力部门。电力部门是美国第二大排放源,减排投资可获得快速且较高的收益。随着近年来太阳能、陆上风能、海上风能和电池等关键技术的成本快速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清洁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因素加速了清洁电力转型步伐。未来美国将继续制定减少发电厂污染的激励措施和标准,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投资电力系统灵活性技术,如输配电、能源效率、储能、智能建筑和无排放燃烧等技术;部署碳捕集、封存(CCS)和核能技术。加大对零碳电力软硬件技术研发与示范的投资力度,支持向零排放、可负担的弹性电力系统转型。 2、交通部门。化石燃料汽车已成为美国最大排放源,因此电气化和低碳或零碳生物燃料、氢燃料替代尤为关键。未来将降低车辆成本,制定轻型、中型和重型车辆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标准,激励零排放车辆和清洁燃料发展;投资新的充电基础设施,扩大生物精炼厂规模;持续研发创新以降低氢能成本;投资清洁交通基础设施。 3、建筑部门。未来十年首要任务是提高建筑物及其能源消费系统的能源效率,加大研究和示范高能效、电气化建筑的解决方案。 4、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方式繁多,其脱碳路径包括能效改善、工业电气化、低碳燃料、工业CCS部署等。到2035年实现清洁电力需要使当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某些工业流程实现零碳电气化成为可能。近期内中低温过程热是工业电气化的候选方案,通过增加使用工业热泵、电锅炉或电磁加热工艺。同时,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工艺创新解决其他工业排放问题,包括钢铁、石化和水泥生产的高温热和过程排放。美国将扩大对零碳工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开发、示范、商业化和部署的支持,如采用绿氢为工业设施提供动力。此外,还需要非CO2温室气体监测和控制技术,包括甲烷、含氟气体、黑碳和其他气候污染物。 5、农林部门。广阔的土地为减少排放和碳封存提供机会,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对森林保护和森林管理的投资、加强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发展基于自然的海洋固碳等,确保在2050年前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和海洋的固碳潜力。 三、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途径 美国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有多种可行路径,均涉及五大关键转型,包括:(1)电力系统脱碳化,加速向清洁电力转型;(2)终端用能电气化,推动航空、海运和工业过程等清洁燃料替代;(3)节能和提升能效;(4)减少甲烷和其他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优先支持除现有技术外的深度减排技术创新;(5)实施大规模土壤碳汇和工程脱碳策略。 根据情景预测分析,实现净零排放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潜在路径:一是在没有额外政策措施的情况下,排放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平稳,实现净零排放需要超常规行动;二是较2005年每年减少65亿吨,其中约45亿吨可能来自能源系统转型;三是其他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是整个减排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到2050年总共将减少约5亿吨,包括农业、废物和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制冷剂氢氟碳化物以及工农业的N2O等;四是从大气中清除CO2是达到净零排放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基于自然固碳和空气直接捕集与封存(DACCS)。 四、迈向2050年的能源系统转型 能源系统对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且取决于未来30年的技术和政策发展。 1、电力部门。电力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1/4。随着发电和储能成本的持续降低,预计电力部门排放量将迅速减少,这需要新的激励措施和市场改革等政策,确保电力需求增长的同时排放量持续降低。其中,到2050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规模将继续扩大,现有的核电仍会运行,并可能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增长;化石燃料发电(未配有CCS技术)减少,现有电厂开始安装碳捕集装置;到2050年,清洁电力为其他领域经济活动提供零碳电力。为满足各个领域的电力需求增长,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必须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并持续部署新的高水平技术,如增大零碳电力装机容量、先进输配电和电网基础设施、高峰负荷调节、先进核电等,特别是长时储能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交通部门。交通部门是美国最大的排放源,占比达29%。为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必须确保本世纪30年代初,零排放车辆销售占主导地位。为此,美国将继续增加交通领域的电力和低碳燃料替代,并在2050年实现美国交通部门全面的电气化和燃料替代。美国交通长期战略的核心就是扩大新的交通技术应用,包括在轻型、中型和重型汽车中迅速推广零排放车辆。同时,零排放汽车的部署也存在诸多挑战,如电池技术、燃料和充电技术设施成本、航空部门短期内难以实现电气化等。这就需加速低碳燃料的研发与部署,如绿氢、可持续生物燃料,助力航空、海运、中型和重型卡车等脱碳。 3、建筑部门。住宅和商业建筑排放量占美国能源系统排放量的1/3以上,其中大约2/3的建筑排放来自电力,其他来自直接燃烧供热、烹饪等。减少建筑排放的关键在于终端部门的电能替代,电力在终端能源需求的份额将由2020年的50%增加至2050年的90%甚至更高。同时,建筑部门的能源需求将在2030年减少9%,2050年减少30%。 4、工业部门。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社会排放量的约23%,占能源系统排放总量的30%。能源密集型、高排放型产业,如采矿、钢铁、水泥和化工,排放量达到工业部门的一半。尽管工业过程有许多难以脱碳的因素,但先进非碳燃料技术、能效和电气化领域的投资可以在2050年将工业部门碳排放减少69%-95%。为加快工业部门脱碳,其关键技术包括能源效率、材料效率、电气化、低碳燃料和原料、CCS、余热回收等。 五、减少迈向2050年的非碳温室气体排放 非CO2温室气体是强热气体,许多气体的近期气候影响比CO2更大,在美国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中占比达20%。美国的非CO2温室气体主要由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含氟气体组成,其减排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某些领域的减排战略缺乏,非CO2温室气体减排认识不足。特别是减排技术尚处于发展早期,若以现有缓解技术,到2050年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持平。因此,要实现非CO2温室气体更大幅度的长期减排,需重大技术进步和新的有效减排后备方案,技术潜力包括农业部门粪便厌氧消化技术和油气部门泄漏检测与缓解技术。 六、2050年以后的脱碳 净零排放目标必须实现脱碳。能效、电气化、零碳电力以及非CO2温室气体减排是美国经济去碳化的重要杠杆,也是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战略重点。但仍有一些部门难以在2050年前实现完全脱碳,因此从大气中去除CO2对净零排放目标实现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陆地固碳、先进碳移除(CDR)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1、陆地固碳。美国拥有着世界8%的森林(3.1亿公顷)和8%的耕地(4亿公顷)面积,为未来30年以及整个经济脱碳化提供重要支撑。实现重大陆地固碳效益需要在近期和未来几十年采取有针对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加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公私投资、碳汇激励政策以及生物质联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等。 2、工程技术脱碳。未来几十年,可以通过部署先进碳移除技术支持净零排放目标实现,潜在技术包括生物质碳脱除和封存、直接空气捕集和封存、碳矿化、海洋固碳等。目前这些潜在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成本较高,且环境影响并不清晰,因此需要一个实质性的综合研究、开发和示范战略。 七、迈向2050年气候行动益处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刺激美国经济现代化投资,解决环境污染分布不均衡和气候脆弱性问题,改善所有社区的公众健康,并加强气候安全。 气候行动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零排放汽车销售份额预计将由现在的2%上升到2030年的近30%,美国将达到50%。美国在孵化新的创新者和企业方面处于有利地位,拥有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机构,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此外,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美国的地理区域非常适合成为各种零碳活动的中心。因此,美国可以在21世纪的清洁技术(电池、电动汽车和热泵等关键技术)和就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培育新的创新型企业方面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