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波团队发现新型磁性二维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3
  •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对二维材料的研究开始进入科学家的视野。迄今为止,科研人员已经发现了包括绝缘体、半导体、金属等至少几十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二维材料。日前,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教授团队在二维磁性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磁性二维材料Fe3GeTe2,为研究二维巡游磁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想体系。此外,通过锂离子插层调控,研究团队在Fe3GeTe2薄层中获得了室温以上的铁磁转变温度,为未来基于这种材料研发超高密度、栅压可调且室温可用的磁电子学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0月22日(伦敦时间),该研究以《二维铁锗碲中栅压调控的室温铁磁性》(“Gate-tunable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Two-dimensional Fe3GeTe2”)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张远波为论文通讯作者,物理学系2016级博士生邓雨君、博士后於逸骏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一种新材料:新型的磁性二维材料Fe3GeTe2

    伴随着单原子层的石墨材料——石墨烯被成功分离出来,二维材料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作为二维材料的石墨烯,与之对应的母体材料就是石墨,即二维材料依靠层间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的层状材料。自上世纪70年代起,层状材料就由于电荷密度波、超导、锂电池等领域的研究颇受关注。把层状材料中的最小单元——一个单层——制备出来进行研究,就好比我们打开一本书仔细研读其中的某一页。对于二维材料的深入研究,不仅很有可能帮助我们揭开这些层状母体材料的谜团,还可能使我们发现蕴藏于其中的不存在于三维体系中的物理。更重要的一点是,二维材料的所有原子都暴露在表面上,没有被藏起来的“体”的部分,相比于三维体材料而言更容易被调控。

    近几年,磁性二维材料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最新的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绝缘的层状磁性材料Cr2Ge2Te6和CrI3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的手段探测到了材料中的二维磁性。但这些材料都是绝缘的,而且铁磁转变温度远低于室温,在电子学器件的制备和应用上有很大的阻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张远波团队采用了金属性的层状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的摸索、长达一年的不断实验,最终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二维磁性材料Fe3GeTe2。张远波团队实验发现,单层的Fe3GeTe2在低温下仍具有铁磁长程序以及面外磁各向异性。更为重要的是,张远波团队利用他们自己发展的技术,用锂离子插层Fe3GeTe2薄层,使得样品的铁磁转变温度提高到室温以上,为未来该材料制作电子器件提供了可能。

    一种新思路:新的样品解理方法

    在二维材料领域里,传统的胶带解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解理层状材料制备单层的方式。十多年来一直为学界沿用的胶带解理法,非常有效,但是也非常简单原始,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用这种方法可以解理的材料少、解理能力有限。对于科研团队来说,要想得到所研究的二维磁性材料单层,甚至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许多未知的二维材料,突破传统方法探索新路径是必由之路。

    经过艰难摸索和不断尝试,张远波团队最终发展了一种新的样品解理方法——利用氧化铝和Fe3GeTe2之间强的粘附性以及较大的接触面积来制备单层样品。这种方法制备效率高,解理能力强,还将为有效解理与Fe3GeTe2解理难度类似的其他层状材料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正是新的解理方法的发现,才使得科研团队能够进一步研究这种磁性二维材料的电输运性质。

    "

    ▲a:单层Fe3GeTe2的原子结构。b:利用氧化铝的新型机械解理法示意图。c:Fe3GeTe2关于厚度和温度的相图。d:Fe3GeTe2薄层的室温磁性。

    据张远波介绍,本次研究发现的新型的磁性二维材料Fe3GeTe2,将为科学家们未来基于这种材料研发超高密度、栅压可调且室温可用的磁电子学器件提供一种可能,而新发现的二维材料解理方法将为未来二维材料的研究拓展新思路。

    “基础研究并不是以应用为导向,而是探索各种可能性。新的材料、新的物性,都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张远波说。对研究团队而言,未来还有着更多的可能性等待他们去发现、探索。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10129
相关报告
  • 《宁波材料所在二维磁性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30
    • 自二维磁性材料被成功制备以来,人们一直极度关注其磁性的调控。特别是对于双层CrI3而言,曾经有多篇文献(Nature 546, 270 (2017); Science 360, 1214 (2018); Science 360, 1218 (2018); Nat. Mater. 17, 406 (2018))报道其具有层间反铁磁序,并且在施加外场后,可以实现从反铁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并观察到巨大的隧穿磁阻。文献报道称,CrI3会在220K左右发生由温度诱导的结构相变,由单斜相(高温相)转变成六方相(低温相)。人们通常认为类石墨烯堆垛六方相是低温稳定结构,然而,研究团队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该结构的双层CrI3具有稳定的层间铁磁序,并非实验上所发现的层间反铁磁序。因此,双层CrI3磁性相关的研究焦点之一在于确定其真实的材料结构及层间耦合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钟志诚研究员团队和中国人民大学季威教授团队合作,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双层CrI3中的层间磁耦合机制,发现堆垛方式可以调控层间耦合形式,从而诱导出不同的层间磁基态:其中低温相堆垛结构为层间铁磁序,而该工作预测的高温相堆垛结构为层间反铁磁序。文章中还指出,在以往的实验报道中,由于实验样品制备的原因,CrI3双层结构会受到BN等衬底的限制,在降温后并没有发生结构转变,而是保持了反铁磁态的高温相结构。该工作解决了最近一系列实验中双层CrI3层间反铁磁序来源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弱非共价耦合极限下的磁耦合机制,并为二维材料中利用堆垛的自由度调控磁性提供了可能。在审稿期间,该工作的预印本(arXiv:1806. 09274)已被引用十余次,部分理论预测最近分别被复旦大学吴施伟教授团队及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的P. Maletinsky教授团队的实验工作所证实(arXiv:1904.03577;Science 10.1126/science.aav6926 (2019))。   上述工作于2019年4月1日以“Stacking tunable interlayer magnetism in bilayer CrI3”为题发表在Phys. Rev. B(Phys. Rev. B 99, 144401 (2019))(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b/abstract/10.1103/PhysRevB.99.144401),并被编辑推荐为“Editors' Suggestion”。宁波材料所的博士后蒋沛恒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王聪为该论文的共同一作,宁波材料所的钟志诚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季威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的资助。该工作中的数值计算是在宁波材料所超算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及上海超算中心进行。
  •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研究团队发现全新的二维层状材料家族》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8-31
    • 据科学网8月16日报道,《科学》杂志近期在线发表了新型二维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二维层状MoSi2N4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该进展的研究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据了解,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范德华层状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力学、热学等性质,在电子、光电子、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广泛研究的二维层状材料,如石墨烯、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烯等,均存在已知的三维母体材料。探索不存在已知三维母体材料的二维层状材料,可极大拓展二维材料的物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2015年,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文才、成会明团队发明了双金属基底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出了多种不同结构的非层状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晶体,如正交Mo2C、六方WC和立方TaC,并发现超薄Mo2C为二维超导体(Nature Materials, 2015)。然而受表面能约束,富含表面悬键的非层状材料倾向于岛状生长,因此难以得到厚度均一的单层材料。 该团队最近研究发现,在CVD生长非层状二维氮化钼的过程中,引入硅元素可以钝化其表面悬键,从而制备出一种不存在已知母体材料的全新的二维范德华层状材料MoSi2N4,并获得了厘米级单层薄膜。单层MoSi2N4包含N-Si-N-Mo-N-Si-N 7个原子层,可以看成是由两个Si-N层夹持单层MoN(N-Mo-N)构成。采用类似方法,还制备出了单层WSi2N4。 在此基础上,他们与金属所陈星秋研究组和孙东明研究组合作,发现单层MoSi2N4具有半导体性质(带隙约1.94 eV)和优于MoS2的理论载流子迁移率,还表现出优于MoS2等单层半导体材料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并通过理论计算预测出了十多种与单层MoSi2N4具有相同结构的二维层状材料,包含不同带隙的半导体、金属和磁性半金属等。 该工作不仅开拓了全新的二维层状MoSi2N4材料家族,拓展了二维材料的物性和应用,而且开辟了制备全新二维范德华层状材料的研究方向,为获得更多新型二维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