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计划2040财年通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生20千兆瓦电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日本政府近日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2040财年通过薄而可弯曲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生约20千兆瓦的电力,这一产出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此举被视为日本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举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在即将公布的国家修订能源计划草案中,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将被指定为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技术。日本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材料碘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国,拥有建立独立供应链的优势,这有助于提高日本的经济安全。

    自2011年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灾难后,太阳能电池板在日本迅速普及,目前已占该国发电量的近10%。然而,由于空间限制,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接近瓶颈。相比之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轻薄、易弯曲的特点,可以放置在建筑物墙壁、窗户、汽车车顶等更多地方,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尽管积水化学工业公司等企业一直在努力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但该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耐用性差、成本高等问题,预计要到2030年代才能全面引入。不过,日本政府对此充满信心,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视为国内主要可再生能源,并计划未来寻求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中的份额已大幅下降,从2004年的50%左右降至目前的不足1%,主要受到获得大量政府补贴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竞争压力。因此,通过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日本不仅有望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还可能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5266.html
相关报告
  • 《量产前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焦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2
    • 在原本沉寂的太阳能发电投资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今年突然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焦点。 3月15日,中国第一大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宣布,以战略投资者身份领投英国钙钛矿太阳能发电公司牛津光伏有限公司(Oxford PVTM)D轮融资,投资金额2100万英镑。 4月26日,长江三峡集团旗下三峡资本联合中国三峡新能源与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纤纳光电)宣布,三峡资本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注资纤纳光电,投资金额5000万人民币。这家成立不足4年的公司,目前是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所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是利用钙钛矿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新概念太阳能电池之一,具有光电转换效率特别高、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实验室转换率水平最高接近30%,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 不过,从全球来看,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尚处实验室阶段,并未实现真正的量产,但随着技术进步,2020年量产的脚步已越来越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望成为光伏行业的“搅局者”。 十年磨一剑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反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从结构上来看,太阳能电池一般是由很多层材料堆积起来的,其中起到光吸收作用的层叫做吸收层。太阳能电池也按照吸收层的材料特性来命名,比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就是单晶硅或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一般是厚度几个微米的薄膜材料;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就是钙钛矿。 1883年,美国发明家Charles Fritts成功制造了人类第一块太阳能电池——硒上覆薄金的半导体/金属结太阳能电池, 其光电转换效率仅约1%。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Pearson、Fuller和Chapin等人研制出了第一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获得4.5%的转换效率, 开启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纪元。 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里,太阳能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太阳能电池主要指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其在实验室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分别达到25%和20.4%;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非晶硅薄膜电池和多晶硅薄膜电池;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主要指具有高转换效率的一些新概念电池, 如钙钛矿电池、染料敏化电池、量子点电池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展最受人关注。需要解释的是,钙钛矿(Perovskite)材料是以俄国矿物学家列维·佩罗夫斯基(Lev Perovski)的名字命名。最早被发现的钙钛矿材料是钙与钛的复合氧化物。后来,钙钛矿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延展,它已经不特指钙钛复合氧化物,而用来泛指一系列具有ABX3化学式的化合物,在这里,A可以是甲氨基等有机分子基团,而B可以是铅原子(也可以是锡原子),X则一般含有卤素原子。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一般使用的是有机无机复合的钙钛矿。钙钛矿一般是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来使用,在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以后,钙钛矿吸收了光子以后会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带负电,而空穴可以看成是带正电。当阳光照射到这些电子——空穴对上时就形成了光电流。 最早将钙钛矿应用到电池上的是日本横滨大学教授Akihiro Kojima。2009年,他首次将有钙钛矿结构的有机金属卤化物(CH3NH3PbI3和CH3NH3PbBr3)制成吸光层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得到3.8%的转换效率,后来由于液态电解质导致钙钛矿材料很快分解,从而使电池效率很快衰减。但是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钙钛矿既善于吸收阳光,还能运送电荷。 就这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诞生了。 稳定性成瓶颈 经过十年的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已经高达27%,在太阳能电池行业遥遥领先。 换句话说,以钙钛矿为原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大约1/4的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 从光电转化率提升速度来看,钙钛矿也具有明显优势。以目前市场份额最高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例。1985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转化率为15%左右,在2004年达到20.4%;而后其转化率虽略有提升,但微乎其微。 对比之下,2009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验室转化率为3.8%,如今实验室小面积器件(面积大小在几平方毫米)转化率在22%~23%,效率提升速度惊人,目前仍在继续提升中。 从全球来看,英国牛津光伏公司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居于领先地位。其推出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8%的世界纪录,这也超过了26.7%的单晶硅电池效率纪录。同时,牛津光伏公司的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路线图显示,其光电转化效率将超过30%。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尺寸均为实验室级别,但随着电池尺寸的增加,其光电转换效率会随之下降。 从成本来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材料吸光能力强、对杂质不敏感和生产工艺能耗低,其综合成本大大降低。 研究表明,钙钛矿电池对光的吸收能力是传统太阳能电池材料的100倍,因此钙钛矿电池只需使用1/100的厚度,即可产生相同的能量输出,相应减少了所需材料数量,而且产生的电压更高,还能增加能量产出。 同时,钙钛矿材料对杂质不敏感,通常90%左右纯度的钙钛矿材料就可以用于制造效率达到2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晶硅材料则对杂质非常敏感,纯度必须达到99.9999%以上才能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由于钙钛矿材料可以溶解在普通溶剂之中,钙钛矿组件可以通过溶液涂布工艺生产,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温度不超过150度。而晶硅材料的铸锭和提拉都需要在1500度以上高温,生产能耗差距可想而知。 这种不同材料体系的成本差异具体体现为:晶硅太阳能电池每平方米造价为500~700元,薄膜太阳能电池每平方米造价1300~1400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每平米预计成本将低至100元。 尽管具备转化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也面临稳定性差导致的寿命较短的问题,这也是其最致命的弱点。 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对潮湿环境敏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很快分解,就连昼夜温差造成的水蒸气也可能对它造成伤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防水封装。 目前,钙钛矿电池已经经过了1万小时的持续光照实验,按照全天平均日照时长4小时计算,钙钛矿电池理论寿命为6.8年,考虑到实际日照时间以及日常损耗,钙钛矿电池正常寿命应小于6.8年。相比于硅电池的理论寿命25年,还有很大差距。 可喜的是,2016年以来,随着新型多离子混合型钙钛矿材料的应用,以及缓冲层材料逐渐无机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寿命正在稳步提高,在实验室中已可实现连续1000小时工作衰减低于5%。 2020年量产可期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正处于量产的前夜。 在过去十年里,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如英国牛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方科大,日本松下、夏普、东芝等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量产。 纤纳光伏联合创始人姚冀众公开表示,“钙钛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储备,自技术兴起以来,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极大的关注和投入。短短几年转换效率及稳定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已经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姚冀众透露,纤纳光电正在为接下来的量产做最后准备,组建全球首条20兆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未来,在15%~16%的光电转化率条件下,纤纳光电的钙钛矿太阳能组件每瓦成本将低于1元。 比纤纳光伏更进一步,中国民营能源集团协鑫集团和英国牛津光伏公司都提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产的时间表。 今年2月,协鑫集团旗下苏州协鑫纳米科技发布了其在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协鑫纳米已经率先建成10兆瓦级别大面积钙钛矿组件中试生产线,完成了相关材料合成及制造工艺的开发,并已开始100兆瓦量产生产线的建设工作,计划于2020年实现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商业化生产。 据介绍,协鑫纳米10兆瓦中试生产线所制造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尺寸为45厘米×65厘米,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5.3%。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面积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也是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的最高数值。协鑫纳米正在建设中的100兆瓦量产生产线,将把组件面积扩大至1米×2米,组件光电转化效率将提高至18%以上。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100兆瓦量产线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成本预计将低于1元/瓦,量产组件的工作寿命将达到25年以上。当产能扩大到1吉瓦以上时,钙钛矿组件的制造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到每瓦0.7元左右。 在国外,今年3月,牛津光伏从其最大股东梅耶博格技术公司购买了一条200 兆瓦异质结生产线用于钙钛矿电池试生产,此生产线将于2020年底在牛津光伏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的工厂中试运行。牛津光伏将这一生产线电池转换率的初始目标定为27%。 人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或将成为人类光伏发电历史上的拐点。
  • 《休斯敦市长在振兴计划中选择70兆瓦城市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开发商》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9-04
    • 上周,休斯顿,德克萨斯州市长西尔维斯特特纳宣布,由Wolfe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开发商Dori Wolfe领导的Sunnyside Energy赢得了一项竞赛,被认为可以重新利用Sunnyside的240英亩前垃圾填埋场。在符合某些条款和条件的情况下,该团队将建造德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太阳能农场之一,即使不是最大的。 2017年,特纳市长加入了C40重塑城市 - 一个全球性的无碳和弹性城市项目竞赛。与全球其他13个城市一起,确定了未充分利用的土地用于重建。通过此次竞赛,Sunnyside Energy工程师,建筑师,社区团体和艺术家团队创建了一个愿景,将未维护的封闭式垃圾填埋场转变为可持续性和弹性的灯塔。 初步设计要求开发70兆瓦的有碴太阳能电池阵列,该阵列将: 产生足够的电力供应约12,000个家庭 防止垃圾填埋场可能造成的未来环境危害 为附近的低收入居民提供电力折扣 培训和雇用当地劳工 储存和过滤道路上的雨水,以帮助减少洪水 在已还原的站点中包含教育属性 Sunnyside Energy是EDF Renewables,MP2-Shell和Wolfe Energy的合作伙伴。 Sunnyside Energy将通过MP2-Shell和CenterPoint向休斯顿地区电网供电,这意味着太阳能发电将分布在大都市区域。 特纳市长说:“Sunnyside将成为德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太阳能农场之一。” “该项目不仅旨在振兴一个多年来一直被社会关注的未充分利用的财产,而且还可以使Sunnyside成为一个更加完整,可持续和富有弹性的社区。” “重建垃圾填埋场进入太阳能农场将有助于为社区带来急需的经济发展,并使Sunnyside成为国际能源转型的一部分,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并限制气候变化的过程,”市长补充道。 “重塑城市认可世界各地城市的低碳解决方案,并使这些创新理念成为现实。很明显为什么休斯顿的Sunnyside Energy项目是世界上最好的项目之一,“C40城市国际外交主管兼北美区域总监David Miller说。 “将旧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个碳排放第五年的土地,说明采取大胆行动如何让我们更接近实现我们想要的未来。” Sunnyside太阳能不仅可以为该地区带来就业机会,还可以帮助未来几代休斯顿人了解可再生能源。休斯敦可再生能源公司将在邻近的森尼赛德社区中心提供太阳能安装培训。在EDF-Renewables设计和建造的70兆瓦太阳能发电场的建设期间,培训计划的合格毕业生将有利于确保工作。 接下来的步骤将是休斯顿市和沃尔夫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财务和环境可行性,通过社区意见完成设计计划,并协商合同租赁条款以使用土地。该项目估计将于2021年开始。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