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男性双性性行为人群(MSMW)和仅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人群(MSMO)的性危险因素,HIV/STI感染率和干预暴露的比较:HIV干预的启示》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04-20
  • 研究使用印度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一项横断面双行为学调查数据(n=3833),考察了MSMW和MSMO人群在性危险因素,HIV/STI感染率和干预暴露等方面的差异。在MSMW人群中,93%具有常规女性性伴,14%具有各种类型的男性性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MW者中年龄超过26岁的比例较高(AOR为4.45, 95%CI为3.66-5.42),科钦身份(女性/以受为主)的比例较低(AOR为0.07, 95 % CI为 0.06–0.09)。MSMW 和 MSMO 人群HIV干预暴露和HIV/STI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IV为13.1 vs. 12.2 %; 活跃期梅毒为3.5 vs. 3.1 %)。研究表明,与男女双性性伴均发生关系促使MSM人群男性和女性性伴HIV的快速传播与获得。MSM人群各亚组人群均需要定制相关的信息和技能来保证其与不同性别不同类型性伴安全套的坚持使用率。

相关报告
  • 《中国四座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 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2
    •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感染状况,探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同伴驱动抽样和滚雪球方法在北京市、哈尔滨市、郑州市与成都市招募MSM研究对象(1950名),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共调查1950份,有效问卷1950份)获得相关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抽取1950名调查对象各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用胶体金法、乳胶层析法与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初筛,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检测),描述HIV感染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对不同组别间的率或构成比进行x2检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MSM 1864名,HⅣ感染率为6.7%(125/1864).≥40岁者HIV感染率为9.5%(24/252),≤19岁者为1.9%(2/105);大学文化程度者HIV感染率为4.8%(41/85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8.4%(31/371);性伴与之年龄差小于10岁者为5.0%(58/1168),性伴比之大10岁者为10.3%(35/340);无无保护被动肛交者HIV感染率为5.5%(64/1169),有无保护被动肛交者为8.9%(61/695).年龄≥40岁(OR=6.5,95% CI:1.5~28.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8,95% CI:1.1~2.7)、拥有比自己年龄大10岁及以上性伴(OR=2.1,95% CI:1.3~3.3)、有无保护被动肛交(OR=1.6,95% CI:1.1~2.4)是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拥有较大年龄的性伴及无保护被动肛交与HIV感染相关
  • 《男男性行为人群获得HIV高危因素的隐类分析:实施暴露前干预措施的意义》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11-05
    • 依据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南,实施暴露前预防干预(PrEP)来遏制HIV的传播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为了更好的明确哪些人群从PrEP中受益最大,本研究回顾了2012年至2014年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地区性病诊所就诊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行为学、临床结局数据资料。研究使用隐类分析(LCA)方法来确定感染HIV风险最高的亚人群。研究共纳入了1723名研究对象。结果表明,MSM人群HIV感染阳性的风险高于异性人群和女性。在538名MSM中,我们识别出4个隐类。第1类监禁比率最高(33%),强迫性行为比例为24%,但没有HIV感染。第2类在过去12个月有小于5个的肛交性伴,其药物/酒精使用率最低,HIV感染率也很低(3%)。第3类HIV和STDs感染率最高,分别达7%和16%,在过去12个月中有大于10个的肛交性伴,药物/酒精使用率为76%。第4类与第2类有相似的特征和HIV感染率。在本次调查人群中,那些每年有10个以上肛交性伴的,性伴匿名的,性行为伴酒精/药物使用的,和之前有STDs感染MSM是实施PrEP干预的最大受益者。该研究证实,LCA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有效的用于识别HIV感染高风险人群以及能从PrEP中受益最大人群特征集群的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