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公共卫生风险预防和应对的挑战》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05-17
  • 如今,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政治秩序,以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和未来。我国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和商品的频繁流动,中国预防公共卫生风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框架,公共卫生风险和传染病流行风险,分析了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防范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的建议,以保证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884600
相关报告
  • 《一带一路生物入侵的风险。》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05-17
    •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全球发展计划,涉及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1]。 它不仅会产生经济和政治影响,而且可能产生多重环境挑战,成为学术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期望BRI成为可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 《新书简介:“一带一路”未来极端天气气候预估研究》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9-11
    • 全球不断暖化热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是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的极其严峻的风险与挑战。但是,当前对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远不能满足不断扎实推进、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井勇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一带一路”未来极端天气气候预估研究》由气象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聚焦在“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基于18个全球耦合模式高分辨率降尺度数据,集合预估了中等与高排放情景下未来20年、本世纪中叶以及本世纪末极端天气气候变化。   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一带一路”极端天气气候预估、极端天气气候影响及适应的研究进展。第二章评估了18个全球模式降尺度结果对研究区域历史时期12个指数表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模拟能力。第三章和第四章对未来“一带一路”温度与降水表征的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开展了系统预估。第五章以瓜达尔港为例研究了当前与未来“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所在地平均与极端气候变化及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章简要总结了本书的研究结果并给出了未来展望。希望本书研究能够为相关国家与地区科学防范、减轻和治理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影响及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绿色美丽、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可持续共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