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勇攀高峰 高质量推进油气田增储上产 长庆油田公司 2019年,长庆油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全力增储上产,全年新增三级油气储量首次突破20亿吨,油气当量5703万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党的建设,凝聚全员干事创业力量。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了“陕北促上产、陇东快发展、宁夏再深化、内蒙古稳增长”的发展思路,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做结合、查改贯通、推深做实,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调研650余次,解决难点问题300余项。三是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探索形成“党建联盟”“帮帮带”等特色做法,着力打造基层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四个诠释”岗位实践活动走实走深,将广大干部员工的奋斗精神和工作热情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突出主责主业,提升勘探开发综合能力。一是大力实施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在甘肃庆城发现国内最大的10亿吨级大油田,陇东页岩油新层系获百万吨高产,在宁夏盐池提交2036亿立方米天然气规模储量。二是扎实推进油气开发提质增效,全年新建原油产能346万吨、天然气产能115亿立方米。转型建产模式,高产气井总数超过近3年的总和,油气产能建设的工作量、建设速度、新井贡献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气田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实现硬下降。三是全力组织重点工程。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致密气水平井开发示范区,天然气高峰期最高日产量达到1.4亿立方米。 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增储上产核心利器。一是工程技术攻关创造多项纪录。黄土塬三维地震可控震源井震混采探井成功率达到54.1%。页岩油、致密气水平井提速提效获重大进展,致密油气储层改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新工具新工艺研发助推降本增效。自主创新DMS可溶球座,井筒清洁效率提高1倍。优化油田滑溜水压裂液体系,降低单井成本150万元。推广数字化增压橇等一体化集成装置2000多套,降低投资20%。三是技术创新保障清洁文明生产。加快“大井组、水平井、立体式、工厂化”开发配套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油气混建、采出水和压裂液循环利用等配套措施,节约用地15%,节水43万立方米。四是智能化建设提升油气田管理水平。攻关形成六大系列、25项数字化主体技术,油气田数字化覆盖率达93.4%,打造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油气井智能控制平台。 聚力提质增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制定“油公司”模式配套实施方案,压缩基层管理单元40%,油气生产单位百万吨综合用人控制在900人内。二是大力实施降本增效。制定45项119条针对性措施,全年降本增效32亿元。三是扎实推进长庆油区协同发展。支持矿权流转近5万平方公里,盘活兄弟单位人力资源7100余人。完善工程技术服务“四共享、四保障”模式,施工建设效率提高15%。 2020年是长庆油田成立50周年。长庆油田将努力冲刺油气当量6000万吨,为推动集团公司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迈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担当使命 改革进取 建设三千万吨现代化大油气田 塔里木油田公司 2019年,塔里木油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快新疆油气业务发展战略部署,全力建设3000万吨现代化大油气田,新增三级储量5.5亿吨,生产油气当量285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加强资源掌控,油气储量保持高峰增长。制定实施“3+2”战略部署,推进勘探重心战略转移,全年获得13个新发现。一是大打风险勘探进攻战,加快寻找战略性大发现。深化全盆地整体研究,准备了39个风险勘探大目标,上钻8口风险探井,轮探1井见到良好苗头,首次在寒武纪盐下8200米超深井获得重大突破。二是精心组织克拉苏天然气集中勘探,形成3个万亿立方米储量大气区格局。加快落实规模效益储量,克拉—克深区块坐实了塔里木第一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博孜—大北区块全面突破,又一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基本靠实;秋里塔格发现一批可钻探圈闭,中秋1气田建产顺利,效益很好,第三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初见端倪。三是台盆区碳酸盐岩滚动勘探成果丰硕,新增一个10亿吨规模储量区。 突出效益开发,油气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统筹推进新区建产和老区稳产,油气产量从2018年2673万吨增长到2851万吨。一是突出新区快速优质建产。2019年新建产能原油同比增长13%、天然气同比增长107%,产能完成率、到位率、贡献率创历史新高。二是突出老区长期有效稳产。持续深化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油田综合递减得到有效控制,老油气田得到休养生息,重构了合理开发秩序。三是突出区块整体协同开发。坚持地下地面一体化,配套完善主力建产区地面系统,实现主力油气田互联互通、协同开发。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有效激发。一是深化机构改革,提高运行效率。理顺了勘探、开发、炼化等业务的机关管理职能,实现分块管理向业务管理转变。优化开发生产单元,成立9个油气开发部,管理层级由4级变为3级,实现会战体制向生产体制转变。推进归核化管理,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油田管理体系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二是强化管理创新,提升管控能力。制修订九大类技术管理标准,夯实了管理基础。整合同质业务,突出项目总包。建立投资项目管理+技术专家会审、措施作业“三总师”会商机制,开源节流降本增效10.9亿元。强化对油气发现、圈闭研究、效益超产的精准奖励,调动了全员积极性。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组织开展区带、圈闭研究会战,新落实圈闭86个,百吨井占比超过80%。配套超深复杂钻完井技术,打成8882米亚洲陆上第一深井。 发挥党建优势,干事创业合力持续增强。一是强化统一领导,增强凝聚力。制定党工委集中统一领导的十条意见和工作规则,建立“六统一”“六共同”工作机制,形成了甲乙方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狠抓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在全油田公开选拔“三总师”,树立了选人用人风向标。压实三级书记党建责任,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三是增进民生福祉,增强向心力。逐项解决员工群众关心关注的125个问题,干部员工有了更多获得感。 我们将坚定不移加快油气事业发展,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基固本 改革创新 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独山子石化公司 近年来,独山子石化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决策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强化精细管理、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十三五”以来,累计加工原油2830万吨,生产乙烯506万吨。 加快结构调整,夯实发展基础。按照“控油增化”思路,着力做精炼油做强化工,推进“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型。持续优化生产,炼油突出增产高效产品、增产乙烯原料,航煤、低凝柴油等高效产品比例同比上升1.46个百分点;提高石脑油干点,增产加氢尾油,最大量保供乙烯原料。外购油田液化气、炼厂拔头油、进口轻烃,推进乙烯原料轻质化。2019年,乙烯负荷率103%。加快转型升级,加工轻烃乙烯优化调整项目投产,乙烯产能达到140万吨/年,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快速完成聚乙烯新增干粉催化剂加料系统和催化剂直注项目改造,大幅增强了产品结构调整能力。 强化精细管理,提高创效能力。以效益为中心,全要素全过程精细化管控,靠实绩效考核,激励全员挖潜增效,全力提升创效水平。深入对标达标,对照装置设计值、历史最高水平、行业先进,持续改善经济技术指标。炼油目的产品收率、老区聚乙烯单耗等10项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蒸馏、加氢裂化达国际先进,新区乙烯燃动能耗连续7年领跑行业。大力实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程,去年实施挖潜项目36项、增效9.9亿元。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将44项KPI指标分解到岗位、个人,增强了全员降本减费、争创佳绩的行动自觉。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动力活力。突出效率效益,稳妥推进机构扁平化、业务归核化、队伍精干化,将人才、薪酬等资源精准投放到主营业务。持续重组机构、整合业务,推进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机构减少21.2%,员工减量20.4%。移交社会职能、退出低端业务,“三供一业”、职工医院、市政文体设施全面移交政府,公车改革减少车辆80%。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强化精准激励,在科研机构实施“双序列”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专利成果增幅140%。收入向贡献大、效益好的岗位倾斜,一线员工占比上升4.3%、骨干收入增长50%。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大力实施创新战略,坚持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结合,强化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强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依托完备的科研平台,“十三五”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采用中国石油自有技术,建成2万吨/年己烯-1装置,5年创效2亿多元。应用国产新催化剂,改进加氢裂化产品结构,航煤产能提升75%。跟踪行业趋势,与聚乙烯专利商合作试产新产品,新剂应用行业领先。坚持高端与高效并重、低成本与差别化并举,开发化工新产品26个,形成了管材料、茂金属膜、环保橡胶三大优势产品系列。 我们将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对独山子石化提出的“四个争当”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创新破困局 赋能蓄势促发展 四川销售公司 四川销售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和销售分公司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关于“千万吨上得去、稳得住、高质量、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用创新思维拓终端网络、建商业模式、优体制机制,全力破解市场困局。2019年,销售汽柴油1023.3万吨、同比增长1.5%,主要业绩指标继续稳健增长。 一、打造黄金终端,主动破局筑根基。四川销售实施网络倍增计划,着力构筑生存发展的“桥头堡”、低价资源的“隔离带”。全年新开发加油(气)站106座,投运105座、当年贡献纯枪量12万吨。一是狠抓开发高质量。转守为攻、主动出击,抢占战略市场,全年新开发5000吨以上优质站点55座。二是力求投资低成本。抢先与政府投资平台合资合作,全年新开发站点52座,节约开发成本3亿元;开展品牌输出,发展特许加油站101座,贡献销量4.7万吨。三是按下建设快进键。采取优化施工组织等措施,尽快把网点项目快速转化为现实销量。全年新增与存量项目开工建设709座、建成投运635座,专项防渗治理项目单站停业周期较标准节约16.3天、年减少停业损失6万吨。 二、开启新零售,铸就破局金钥匙。四川销售抓住3.0示范站建设契机,整合营销要素,联结跨界资源,弥补对客户价格上的短板,提升终端创效能力。一是让客户现身。树立客户思维,主动迎合新生代客户的消费习惯,将中油优途作为好客e站子版本迭代升级,开通一键导航、不下车加油、优途支付等功能,利用数据化会员体系,开展客户精准画像。去年9月以来,中油优途注册会员突破110万人,成为知名线上平台。二是让价值变现。与金融、通信、航空等行业互换流量、兑换积分,引入营销资源,并整体打包回馈客户,引导客户从关注线下价格变化转向关注消费体验和经济价值提升,纯枪价格到位率提高到98.3%。三是让生态共享。推进全业态经营、全路途服务,试点店中店、站外店模式,与1919合作开设联营店40个。全年引入300多户商家入驻线上线下平台,“人·车·生活”生态圈初步搭建,客户消费体验再升级。 三、优化运营体系,驱动破局新引擎。四川销售稳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着力构建与市场化运作、新零售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是精简机构汇聚合力。探索以机构管理单元为主向团队管理模式转变,在省公司组建“油卡非润气”一体化运作中心,优化处室4个;在分公司试点“大部制”改革。对涉及大成都地区的5家分公司,进行业务机构重组。二是鲜明业绩考核导向。围绕“直批、纯枪、非油”业务价值链,建立联客联量的超级薪酬分配机制,引导员工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从关注油非销量向关注客户需求延伸。2019年零售增量15万吨、店销增收2.5亿元,一线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5.2%。三是搭建创新孵化载体。组建新零售运作部,成立12个项目团队,实施重点攻关、推进成果转化,2019年实现管理创效2.7亿元。 四川销售将坚持改革创新和业务驱动,全面加快新零售企业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积极贡献。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着力打造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典范 中东公司 2019年,中东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海外油气业务优质高效发展的有关要求,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做大中东”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第一动力,高效建成海外油气业务“半壁江山”。一是创建中东地区巨厚碳酸盐岩快速建设和高效开发新模式,为油田规模上产和效益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在中东高端市场的技术实力,《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亿吨级产能工程及高效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是构建中东地区原油销售一体化机制,加快提油回收速度,为效益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建立区域国际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中东地区油气业务优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与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巨头的深度合作,提升了国际化管理水平。中东公司从“区域协调与管控”“业务管理与支持”“风险防控与保障”三个维度,探索构建了符合中东特色和国际运行规则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党建与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中方管理与联合公司管理的有效衔接,推动了我方重大决策部署在联合公司扎实落地;实现了人力、财务、作业等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化,增强了运作好、管理好中东油气合作项目的自信和能力。 二、坚持底线思维,以防范重大风险为抓手,实现油气业务稳健发展。一是加快项目投资回收,不断降低现金风险敞口。二是持续推进新项目开发,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新的突破将更加有利于中东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动经营方式转变。三是强化合规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严格遵守资源国的法律法规和石油合同,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综合运用中方审计、伙伴审计、资源国政府审计和专项检查等成果,建立健全风险排查预警机制,落实对重大风险的动态监控,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三、坚持党工委统一领导,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保障集团中东业务行稳致远。 2020年,中东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做大中东”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打造海外优质高效发展典范和“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旗舰,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创新驱动 攻坚复杂油气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2019年,川庆钻探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油油服“服务保障年”要求,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全力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完成钻井、压裂酸化工作量和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支撑西南、长庆、塔里木三大油气田勘探再突破、产量再攀升,复杂油气攻坚者实力充分展现。 一、开放共享创新,聚焦集智占高端。制定37条措施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多专业融合、跨领域聚能,打造复杂油气领域工程技术高地。一是构建一体化研发体系。打破专业技术资源分割,跨业务、跨单位组建复杂深井、致密油气、页岩气三大工程技术中心,构建“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一体协同”的研发体系。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0项、授权专利153件,10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项产品被认定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重要产品。二是共建高端化基础平台。突出“资源共用、一体攻关、成果共享”,依托低渗透油气藏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与长庆油田推进科研攻关、技术支撑深度融合,新获科技成果1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项;与勘探开发研究院共建“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中心”,形成10项主体技术系列,成果获省部级奖励8项,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三是加大开放型创新力度。全年推广136项成熟技术。 二、集成应用创新,优质服务育高产。牢固树立“成就甲方就是成就自己”理念,坚持地质目标优先,集成融合、专域专攻。复杂深井超深井领域,精细控压技术拓展到钻、固、试、测全过程,规模应用自主研发的有机盐聚磺和油基钻井液,推广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酸化、试油测试联作等工艺技术,复杂时间降低92.4%。致密油气领域,探索形成“丛式井组+长水平段+体积压裂”工厂化开发模式,配套智能滑套、可溶桥塞等先进工具,单井测试产量提高18%至23%,为庆城油田发现、鄂尔多斯页岩油勘探和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页岩气领域,总结完善“选好区、打准层、钻长段、压好井”高产井培育模式,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Ⅰ类储层钻遇率达到98.9%,有力支撑川南万亿级页岩气大气区探明和开发。 三、组织管理创新,全面提速促高效。坚持“管理+技术”提速并重,以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四化”建设为支撑,推动集约高效生产。一是强化生产保障提速。深化甲乙方共建共享,与西南油气田推进落实“六个不等”,与长庆油田构建生产协调“大一统”,全面提升“地、水、电、路、通信、材”到位率,组织停工降低49.5%。强化井工程要素保障,用好管好社会资源,有效满足生产高峰需求。二是变革组织方式提速。整合局处两级生产指挥体系,上线“订单式”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网络化,乙方组停下降至0.59%。推进钻机拆搬安、压裂准备、区域维修服务专业化,打造“2小时”物资共享圈,井间衔接、起下钻等5个环节节约时间5406天,相当于增加15台钻机作业。三是创新工艺技术提速。大力推进“钻井630科技示范工程”,5口示范井平均完钻周期缩短23%。实施压裂“九改九提”,推行“即到即压、即压即走、人休机不停”“六个一趟过”等高效工法,压裂时效提高21%。 激活内生动力 力拓国际高端 工程建设公司 近年来,工程建设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和中油工程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重组整合优势,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拓展国际高端,外抓市场、内强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激活发展“内生力”,推动改革创新走深走实。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制定“一核、两翼、三原则、四强化”的“1234”战略部署,明确高质量发展思路举措和路线图,确定“五个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出三项制度改革“1+18”政策体系,重组优势不断凸显,被集团公司誉为“在京企业重组后融合最好的单位”。二是健全总分、母子混合型管理体制,做精总部,强化国内专业公司管控,创新海外“地区公司+项目部”两级管控模式。三是打好“三项制度”改革“组合拳”,印发12个配套文件,对所属21家单位进行分级分类管理,51名中层干部到龄退出领导岗位,成立人才储备中心,对人事、财务等六方面人才实行专业化管理。四是疏通管理经络,理顺机制,精兵简政。公司总部撤并机构4个,3年压减97人;所属单位撤销二、三级机构19个,机关定员平均压缩20%。 二、抓住市场“生命线”,大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一是实施“突出中东、稳定非洲、巩固中亚、拓展美洲、布局亚太、站稳俄罗斯”的市场战略,稳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业务辐射24个国家,不断优化海外五大区域性规模市场和国内以油气田、炼化基地为主的市场格局。站稳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等国际知名油公司市场,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埃克森美孚市场的工程承包商。二是坚持“深耕内部、拓展外部”的开发思路,承揽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炼油部分总承包任务,高质量完成集团公司炼化检维修项目群、烷基化项目群建设任务。三是持续深化国际高端合作。与壳牌签订设计和项目管理框架协议,获得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海上EPC总承包资质。顺利通过埃克森美孚供应商审核和道达尔全球EPC供应商资格体系审核。持续巩固与福陆、日晖等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战略合作,深度融入国际高端产业链。四是坚持做强做优海外业务。 三、牵住科技“牛鼻子”,力促主营业务转型升级。一是聚焦主营业务升级。突出设计龙头地位,强化LNG、海洋工程和煤层气等新兴、非常规业务设计能力,做强中东设计中心,大力提升设计国际化水平。加快施工业务转型升级,打造一支专业齐全的高级工匠和高端领军人才队伍。锻造装备制造“拳头产品”,推动技术服务多元发展。二是攻关“卡脖子”技术和“五化”发展。三是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执行科研项目92项,其中国家级2项,集团公司级6项。参与完成的“中东碳酸盐岩油藏亿吨级产能工程及高效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优秀工程设计奖57项。 四、打好价值“提升牌”,丰富高质量发展新内涵。一是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二是深挖降本增效潜能。三是有效提升公司品牌价值。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3项、优质工程奖10项,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8项。首次主体长期信用评级获得AAA级。四是持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加大制度兴安和科技兴安力度,实行领导干部HSE监管片区负责制,两级班子分层级监管168个片区;投用总部高危作业视频监控中心,上线现场安全管控平台APP,安全环保总体形势向好。五是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