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管网50亿成立储能技术公司》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0
  • 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罡,注册资本5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矿产资源勘查、建设工程设计、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和报告编制服务、储能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非食用盐加工等。

    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央企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9日,注册资本5000亿,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设在北京。

    国家油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是天然气体制改革中最为重大和根本性的改革措施。国家管网集团主要从事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负责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和与社会管道联通,以及全国油气管网的运行调度。

    据国资委官网信息显示,2022年全年,国家管网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11.2%,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7.2%,总资产规模突破9200亿元、同比增长8.3%。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年增长率38%。新型储能技术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更是突破10GW,达到12.3GW/25.5GWh,同比增加925%、920%。

    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9771.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管网储能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组建“深地储能联合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5-29
    • 5月24日, 国家管网集团 储能技术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组建的“深地储能联合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杨春和院士、公司党委书记赵罡、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梁栋出席揭牌仪式,公司总经理宋明信主持。揭牌仪式上,赵罡和杨春和共同签署《深地储能联合创新工作室合作协议》。 赵罡对杨春和院士及其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杨春和院士对公司业务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联合创新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地储能联合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院士专家团队的加入,将实现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交流,将为公司深地储能科研攻关注入全新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再上新台阶,共创储能事业美好未来。 杨春和对公司业务布局及取得的发展成果表示认可,对公司在联合创新工作室建立过程中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杨春和表示,希望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聚力攻关解决深地储能技术瓶颈,为公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培育公司储能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引擎。 梁栋表示,深地储能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物资安全,还对推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储能技术公司以深地储能联合创新工作室成立为契机,在储能技术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为促进国家深地储能技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揭牌仪式结束后,杨春和院士开展了“大规模 盐穴储能 机遇与挑战”专题讲座,聚焦盐矿储能原理及新兴储能业务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盐穴储天然气、压缩空气储能、氦气储备、氢能储备、石油储备等行业技术现状,并对储能事业进行了展望。 盐穴储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储能技术公司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储能科技前沿,开阔发展思路,明确战略方向,将深地储能联合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探索攻克盐穴等深地空间利用技术瓶颈,推动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在工程现场落地应用,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培养更多深地储能技术人才。
  • 《国家能源集团百亿级大基金落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06
    • 9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成立的北京国能工融强链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首期150亿元正式落地运营。 本只基金是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以“产业+金融”方式落地的百亿级大基金,也是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出台《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完成备案的首批产业基金。基金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50亿元,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华投资出资30%,中国工商银行所属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70%,国家能源集团以产业出资撬动高比例银行资本,用于支持集团产业发展,国华投资资管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本只基金定位于支持产业控制,通过聚焦新能源、煤化工、铁路运输、港口与航运、火电等国家能源集团产业链,积极寻找上述领域的优质资产并购机会,股债联动优化项目资本结构进行投后赋能,强化集团产业链一体化运营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金触角多、探针长等优势,主动挖掘并提前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关键资源以及具有高端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的供应商,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其发展,为集团公司产业控制关键领域补短锻长奠定基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本只基金的设立,可以充分发挥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的一体化优势、集成创新优势和场景应用优势,统筹能源安全、能源经济、能源低碳、能源科技“四大战略任务”,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全球领先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