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累加灰色断点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 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7-22
  •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面临重大考验。因此,合理预测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至关重要。考虑到经济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冲击,将时间断点引入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并从累积方法和背景值两个方面优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带有反向累积的灰色断点模型。根据对中国碳排放量的计算,预测了2023年至2030年的碳排放强度。得出以下结论: 1. 通过添加时间断点,新模型准确预测了系统在外部冲击下的未来趋势,进一步体现了建模过程中信息优先的原则。 2. 在COVID-19的外部影响下,中国GDP的增长率进一步放缓,四个地区的碳排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东北地区的碳排放开始逐渐下降,而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加速。 3. 从2023年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将大幅下降。预计2025年的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减少13.2%,2030年减少22.6%。其中,东北地区的降幅最大,东部地区最小。然而,在当前条件下,中国仍难以完全实现2025年和2030年的减排目标,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减排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 原文来源:http://www.hjkx.ac.cn/hj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hjkx-46-8-4765&flag=1
相关报告
  •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达峰情景预测: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6-30
    •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相关研究。研究人员基于1980—2022年的经济与能源消费数据,构建了STIRPAT拓展多元非线性模型,并采用岭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考察了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等七个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型预测了2023—2035年三种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多个因素对碳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这些因素的作用发生变化;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预计将在2028—2032年间达峰,峰值约为116.6亿至127.5亿吨,在基准情景下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120.4亿吨。
  • 《用一种新的多变量灰色模型预测中国山东省的用电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4
    • 电力消费预测问题对于发展中地区的政策制定尤为重要。 为了正确制定政策,有必要进行可靠的预测。 电力消费预测受到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考虑到所有因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它需要很多详细的研究,其中许多因素对电力预测有显着影响,而太多数据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