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钻井装备公司深挖潜提效益》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01
  • 截至10月25日, 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装备公司累计实现对外创收1150余万元, 实现利润420万元。这是该公司深化精细管理持续降本增效的结果。今年装备公司成立后, 整合了装备管理机构职能, 立足内部和社会钻井业务装备服务 "两个市场",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和维修制造整体优势, 拓展设备管理、质量控制、资产管理、加工制造 "四项业务", 通过技术创新和挖潜增效, 增强了服务保障、市场竞争、创新创效 "三重能力", 实现了由保障型向经营型的转变。该公司做好顶层设计, 强化目标导向, 以年度绩效、修理数量和质量、挖潜增效、劳动竞赛专项考核办法为抓手, 持续优化月度、季度、年度绩效考核。公司累计出台包括严控非生产性支出、降低财务费用、员工成本挖潜等在内的30项86条具体措施, 开展全口径数据对标分析, 细化工作举措, 全方位推进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该公司以各服务部为中心, 以 "不等不停" 为原则, 强化内部保障, 落实关键设备设施管理。各服务部相关人员靠前服务, 每月在钻井队服务时间不少于20天, 以便于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相关报告
  • 《长庆油田“八仙过海”精准挖潜增效》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5
    • “智能化排采技术相当于给作业区的气井配备了一个智能管家,它会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生产模式,为气田生产提质增效开创了新思路。”5月13日,长庆采气三厂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李希告诉记者,“通过智能柱塞,可以使开井时率提高15%,气量提高20%,人工调参频率下降70%。”   通过智能化排采技术提升气田开发水平,只是长庆油田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长庆油田围绕投资控降、成本压减、政策支持、增收创收四大目标,打响勘探评价进攻战、上产稳产持久战、经营创效攻坚战和市场开拓主动战“四大战役”,截至4月底共提质增效达29.81亿元。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这样的“先天不足”使长庆油田低成本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长庆油田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本着“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和“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从19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全方位挖潜、全要素压降、全过程优化、全链条创效,积极探索提质增效新的潜力点和实施新路径,全力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   产能建设是提质增效的重点环节。今年以来,长庆油田牢固树立效益建产理念,突出甜点优选,强化效益排队,坚持先算后干,算赢再干,扎实推进效益倒逼,精准施策。围绕演武、马岭、华庆、姬塬等重点建产区,深化含油富集规律研究、精细油藏刻画,加大浅层高效区块解剖,开展储层分类评价。按照效益排队,优选建产目标300万吨以上,其中侏罗系高效建产区占比26.6%。   长庆油田各生产单位本着“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在提质增效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功打造石油版“小岗村”的采油十一厂,制定了《低成本示范区建设方案》,将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在镇191区,充分发挥自主管理效能,实施区块产量自主安排、人员自主调整、考核自主修订,激发全员活力,重点从降递减、保时率入手,践行“四个精细”管理,实现生产时率提升至99.5%,预计年自然递减率下降至9.5%。采气二厂在低产低效井治理上,坚持“以效定策、以效定价”,根据不同类型气井措施适用条件、适用时期、投入成本的差异,开展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核算投入产出比,优选最佳措施。截至4月底,针对82口低产气井细化动态监测、加强措施挖潜,通过9类气井措施分级分类“对症下药”,每天增产天然气27.2万立方米,让低产井“脱贫致富”。
  • 《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精细调剖调驱管理深挖潜》

    • 来源专题:油气成藏评价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09-15
    • 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精细调剖调驱管理深挖潜。 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精细调剖调驱管理深挖潜。 2017/09/13 信息来源: 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杨军通讯员刘晓燕) 截至9月12日,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实施常规调剖调驱54井次,总注入量29.25万立方米; 实施制氮注氮5井次,注入量1122.64万立方米。 这个公司以效益为导向,精细调剖调驱管理,科学组织生产运行; 深挖效益潜力,把有限的成本用在刀刃上,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低耗、高效生产。 这个公司从顶层设计入手,精准部署优化运行方案。按照岗位分工、 进一步细化生产组织、 提前组织施工人员对即将开展的施工现场进行踏勘、 缩短前期准备时间。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过程管理和监督注重生产组织运行中各个环节跟踪实施效果。在生产组织运行中、 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配合、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 提前与作业区沟通联系、 合理调整当日生产作业运行计划、 合理调配生产用车、 在提高车辆、设备使用率的同时、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分享到: 相关报道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