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关于气候变化的新研究将改善天气模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1-04
  • 近期,来自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的顶尖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并没有像科学家先前分析的那样显示出可探测到的衰退—AMOC的衰退将导致北美和欧洲极端天气和气候的减弱。研究结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该项研究发现格陵兰岛东部伊尔明格尔海的海洋密度解释了AMOC强度的大部分变化—AMOC是一个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洋流系统。事实上,新的数据表明,没有证据表明在过去的70年里,AMOC正在经历可探测到的洋流强度的下降。
    NOC的科学家们研究了格陵兰岛和苏格兰之间的亚极地北大西洋(Subpolar North Atlantic,SPNA)海区,这是一个对AMOC系统健康至关重要的区域。在这里,从亚热带携带热量的暖流变得更冷、密度更大,这一过程对AMOC洋流系统的强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以前的研究认为,AMOC正在减弱,可能是由于极地冰雪融化带来的淡水增加;如果AMOC和墨西哥湾流衰退,可能会对美国和欧洲的气候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这些发现凸显了大西洋洋流对欧洲天气的重大影响。NOC海洋物理学和海洋气候小组负责人Penny Holliday教授指出,墨西哥湾流和急流都会影响天气,但方式不同。墨西哥湾暖流将温暖的海水带到西欧,使得欧洲的气温比加拿大同纬度地区的温度更高,并影响了整体气候。急流更直接地导致天气的短期变化。但是,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洋流变化反过来会迫使急流在英国上空带来潮湿和多风的天气,或者给英国北部带来平静和稳定的天气。
    这个过程与AMOC的强度直接相关。在大西洋中,因为蒸发的影响,向北流动的海水含盐量很高。海水在被输送到北方的过程中逐渐冷却,由于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含盐量使海水密度更大、重量更重,它沉入海洋深处。下沉的海水导致更多的水被输送到北方,形成稳定的洋流。下沉的海水量决定了表层海流的一致性和强度。
    Holliday教授补充道,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试图了解AMOC的物理原理,以提高对气候预测的信心,从而帮助评估评估哪些海洋模型运行良好,哪些模型需要改进。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AMOC系统还没有变得不稳定,也没有达到可以破坏世界各地气候的临界点。这项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和苏格兰之间的地区对气候预测非常重要,而且发生在次极地环流中心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发生在周围的洋流中。该研究首次展示了环流内水的温度和盐度与大洋流强度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们将利用这一发现来开发气候模型。先前的发现降低了气候预测的可信度,因为在许多气候模型中,决定洋流强度的关键过程是由格陵兰岛和加拿大之间的地区决定的,而事实上,这一过程发生在格陵兰岛和苏格兰之间。
    Holliday强调,没有理由表明AMOC将全面衰退。虽然有证据表明近几十年来该系统在SPNA中放缓,但没有迹象表明两者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一研究将提供一个更准确的气候预测时间表,以及改善季节性天气预报。(刁何煜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noc.ac.uk/news/new-study-climate-change-set-improve-future-weather-models
相关报告
  • 《PNAS:深入了解海气交换作用改善了全球气候模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4-03
    • 公海湍流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破浪带来的气泡注入,是大气进入海洋的一种被低估的输送方式。高纬度地区海气体交换机理对于预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关键气体海洋库存变化的气候模型非常重要。 近期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由WHOI领导的新研究“北大西洋深处的溶解气体追踪海洋通风过程”,将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和海洋循环模型结合起来,研究大气气体进入深海的物理学过程。研究在百慕大大西洋BATS站点(北纬31°40,西经64°10),重复巡航收集了1988年以来海洋表层水到深层水的月度数据,使用了新技术精确测量了北大西洋4.5公里深处海水样本中的惰性气体同位素。惰性气体通过海面与大气交换后,可以稳定存在于海水中。因此,百慕大海岸北大西洋深处的溶解惰性气体同位素可以揭示特殊地区气体交换物理学过程。 论文的主要作者Alan Seltzer表示,新发现表明高纬度海洋中气泡的溶解可能是惰性气体、氧气和氮气进入深海的主要途径。这项研究对理解气体进入海洋的基本物理学迈出了新的一步。海洋吸收和释放气体过程,是气候变化反应预测极具挑战且重要的一步。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深海(约占海洋总体积的75%)和大气之间的交换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特别是在风暴事件中。对北大西洋深处惰性气体浓度的测量记录了在大风暴事件中形成的大气泡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了我们对深水气体交换率的理解。这提高了人们量化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在海气之间交换的能力,并预测气候对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的响应,这对于制定缓解全球变暖的政策至关重要。(於维樱 编译)
  • 《通过模型研究确定冰川因气候变化而面临崩塌风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6-15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创建了一种改进的冰川运动模型,新模型结合了融水基础润滑作用的影响,以确定北极和南极最有可能迅速滑动并落入海洋的冰川。新的物理模型预测最脆弱的冰川是最厚的冰川,它们具有更快流动的历史,即使这种快速流动是周期性的。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冰冻圈》(Cryosphere)杂志。 全球变暖环境下,北极和南极的变暖程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3月,南极的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70华摄氏度,创高温纪录,而北极的某些地区比平均气温高出60多华摄氏度。温暖的天气导致许多冰川上形成融水湖,尤其是格陵兰岛的冰川。湖泊可以通过水力压裂的过程或通过附近的裂缝进入冰川底部。 冰川学家发现冰川的加速和减速与海洋终端冰川(冰融入海洋并与温暖的海水相遇)有关。因此,先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海洋终端冰川上。但是融水的基础润滑作用可能以更快的方式可以让冰川减速或加速。 研究人员使用流体流动的标准方程来修改冰川流动的常见扰动模型,以考虑融水基础润滑作用。研究人员针对丹麦的格陵兰岛和挪威群岛的斯瓦尔巴群岛的冰川测试了该模型的预测。厚、移动速度更快的冰川更容易变薄并进入到海洋中的预测与1998年至2018年20年期间对冰川流动的观测相符。 基础润滑创造了一个正反馈循环,更快的冰川更有可能对基础润滑做出更快的反应,而随后的加速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未来的润滑作用。这意味着应该经常监测北极和南极周围厚而快速移动的冰川,就像现在监测海洋终端冰川变化一样,以预测可能影响海平面的大型冰山进入到海洋中。 研究人员计划在南极洲的一些海洋终端冰川上测试新模型。同时,通过一个新的名为Jupyter Book的在线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模型方程和Python代码运行项目数据来重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希望这个出版标准将成为未来大数据研究的常态。 这项工作得到了Jupyter meets the Earth项目的部分支持,该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EarthCube计划资助。(李亚清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