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深入了解海气交换作用改善了全球气候模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4-03
  • 公海湍流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破浪带来的气泡注入,是大气进入海洋的一种被低估的输送方式。高纬度地区海气体交换机理对于预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关键气体海洋库存变化的气候模型非常重要。
    近期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由WHOI领导的新研究“北大西洋深处的溶解气体追踪海洋通风过程”,将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和海洋循环模型结合起来,研究大气气体进入深海的物理学过程。研究在百慕大大西洋BATS站点(北纬31°40,西经64°10),重复巡航收集了1988年以来海洋表层水到深层水的月度数据,使用了新技术精确测量了北大西洋4.5公里深处海水样本中的惰性气体同位素。惰性气体通过海面与大气交换后,可以稳定存在于海水中。因此,百慕大海岸北大西洋深处的溶解惰性气体同位素可以揭示特殊地区气体交换物理学过程。
    论文的主要作者Alan Seltzer表示,新发现表明高纬度海洋中气泡的溶解可能是惰性气体、氧气和氮气进入深海的主要途径。这项研究对理解气体进入海洋的基本物理学迈出了新的一步。海洋吸收和释放气体过程,是气候变化反应预测极具挑战且重要的一步。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在深海(约占海洋总体积的75%)和大气之间的交换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特别是在风暴事件中。对北大西洋深处惰性气体浓度的测量记录了在大风暴事件中形成的大气泡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了我们对深水气体交换率的理解。这提高了人们量化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在海气之间交换的能力,并预测气候对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的响应,这对于制定缓解全球变暖的政策至关重要。(於维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whoi.edu/press-room/news-release/a-better-understanding-of-gas-exchange-can-improve-global-climate-models/
相关报告
  • 《重新思考过去的海洋环流,以完善未来的气候模型》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7-14
    • 桑大学领导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北大西洋的深海流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两个极其寒冷和经过充分研究的时期保持活跃。这些新发现挑战了长期存在的气候模型,并表明当时地球的深海系统比曾经想象的更稳定。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改善未来的气候预测。我们星球的海洋在气候调节中起着核心作用,而深海——从地表以下几百米开始——调节着地球的长期气候演化。海洋的这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与大气隔絕,只有当地表水冷却并变得如此密集,以至于可以沉入深处时,海洋才会被冲刷。这种情况发生在北大西洋和南极洲周围,因此这些深水形成区控制着大型深海储层和我们稀薄的大气层之间的热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氧气的交换。北大西洋深水(NADW)的连续形成是全球海洋环流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可与在世界各地输送热量、盐、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巨大传送带的作用相媲美。这个过程是大西洋子午线翻转环流(AMOC)的一部分,它对北半球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主要洋流的减弱可能会大大改变大陆的生活条件,可能会使区域温度升高或降低几十摄氏度。因此,了解和建模海洋中深水的动态对于为这种变化做准备至关重要。 为了理解未来的这些转变,科学家利用过去气候非常不同,深入了解海洋和气候之间的当前和系统相互作用。在洛桑大学(UNIL),一个科学家团队研究了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大约在2万年前达到顶峰——并追溯了地球的深海洋流。他们的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 他们表明,与之前的想法相反,深海水的流动路径在此期间保持相对稳定,极端寒冷和大量冰层覆盖。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期的假设,即海洋环流在历史的这个时刻发生了巨大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冰川条件下,深水形成比之前假设的更持久。“然而,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简单地与当前情况进行比较。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洛桑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学院以及GEOMAR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德国)研究员Patrick Blaser解释说:“我们今天看到的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变暖确实要快得多,冰块比2万年前小得多。”“这项研究表明,我们仍然没有完全了解冰河时代海洋和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用于此类古重建的地球系统模型存在重大缺陷。” 研究人员主张在这一突破的基础上开展新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气候机制,并纠正未来的气候预测。“如果我们要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然现象,并应对未来的挑战,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重建两万年前的洋流,研究人员结合了海洋沉积物的五个不同指标,包括钕、氧和碳的同位素比,以及放射性碳和微生物外壳中的化学成分。他们的方法可以与交叉参考几个证词来观察同一场景进行比较。这种多代理分析使得有可能以比以前更高的信心和细节重建水团的起源及其循环(尽管它们移动的速度更难限制)。这导致作者质疑北大西洋的海洋环流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突然停止的想法。
  • 《WHOI-NOAA共同开展气候模型的机器学习工具开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0-29
    •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最近获得了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观测和监测(COM)项目5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开发机器学习工具,以改善对北冰洋和邻近海域海空热交换的预测能力。这些工具将有望填补气候模型在模拟极地冰融化速度方面的空白。 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北极冰层融化背后的力量以及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的影响。这些实际测量将允许研究人员开发机器学习算法,以验证和改进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卫星建模。 WHOI高级科学家、该项目首席研究员Lisan Yu表示,基于机器学习的框架将提高用于模拟全球气候的海洋表面、冰雪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北极表面的气温上升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海冰的退却速度比气候模型模拟预测的快三倍。模型中对北极海冰损失的低估揭示了关于大气、极地海洋和冰覆盖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方面的重大差距。我们的项目将所有可用的观测结果汇集在一起,以帮助模型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对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对策至关重要,”Lisan Yu说。 利用伊明格海海洋观测站倡议(OOI)表面浮标、帆布式无人机和卫星上的传感器组合提供的长期、详细的数据,研究人员改进了对高纬度地区海洋和大气之间热交换的模型。 NOAA气候项目办公室COM项目经理Virginia Selz说:“鉴于北极观测数据极为有限,我们需要从中提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提高NOAA的建模能力。Yu的工作将利用美国在长期原地观测和卫星观测方面的支持,并利用创新的人工智能方法,帮助建模者更好地模拟瞬息万变的北极。该项目在生成增值算法和数据集以改善气候建模方面进一步推进了COM项目工作进展。” 该项目还作为政府机构和实验室、非营利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模式,共同应对北冰洋的快速变化。项目合作者包括联合首席研究员Bob Weller等以及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刘雪雁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