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在海洋生物泵长期演化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2-23
  • 海洋与海洋生物圈的共同进化在塑造大气化学、气候系统的演变以及长期的星球宜居性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这种共同进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海洋生物泵,生物泵是指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有机碳转移到海洋内部和海洋沉积物中。其中,阳光照射的海洋表层水中的光合作用以及随后的颗粒有机物的下沉将大气中的碳转移到海洋内部和海底沉积物中,从而调节了海洋中的碳。

    在现代海洋研究中的观察表明,生物泵的总体有效性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控制,包括富含有机物的“海洋雪”颗粒的聚集和分解、微生物的代谢功能、浮游动物在水体中垂直迁移(DVM)、浮游动物产生的放牧和粪便颗粒以及聚集体和悬浮的“压载”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这些因素在地质时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可能推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生根本性变化。

    科学家们对物种起源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式,特别是真核初级生产者(藻类)的兴起、浮游动物的出现以及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的广泛出现。所有这些变化都可能对海洋生物碳泵的动力学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对海洋-大气氧合作用、同位素漂移、主要的气候扰动以及复杂生命的早期演变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关于生物、生态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对构造随着时间推移海洋生物碳泵的重大变化的相对影响的系统比较尚有限。

    11月30日发表在《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的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海洋生物碳泵的新机制模型,并用它来评估生物泵的有效性在整个地球历史上是如何变化的。该模型将随机颗粒的聚集和运输与依赖于温度和氧气的有机物再矿化结合在一起。其构成要素是聚集的浮游植物细胞簇(例如硅藻、大型非骨骼藻类、小型微型浮游动物或具有各种饲养策略和生态的浮游动物)和陆生尘埃颗粒。作者使用生物碳泵的机械模型来重新研究控制碳从地表水到海洋内部和海洋沉积物的转移效率的因素。

    研究证明,从浮游生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向更富含真核生物的生态系统的转变不太可能对地球生物泵的效率产生重大影响。相反,能够在水体中垂直移动的大型浮游动物的进化将增强碳向海洋内部的转移。但是,与环境驱动程序相比,浮游生物对生物碳泵的影响仍然相对较小。特别是海洋温度的升高和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有机碳转移效率显着下降。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结果使藻类多样化和行星氧合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到质疑,并表明地球历史上的气候扰动在推动海洋内部碳固存和地球表面氧合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而未被重视的作用。

    (李亚清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0-00660-6
相关报告
  • 《海洋“生物泵”的演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07
    • 新元古代(1000-542 Ma)时期极端冰川的发生令人难以置信且非常具有争议性。确定事件触发因素是全面了解这些冰川事件的主要阻碍之一。因为在发生此类事情之前的大约1500 Ma或之后的任何时间都没有可比拟的事件发生。地球初始冷却的机理还必须与海洋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即δ13C)中记录的明显的负偏移一致。后一个标准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尽管还原后的生物形式碳的氧化(如有机物和水合甲烷)在13C中高度消耗,能够驱动海洋和大气δ13C产生负值,但温室气体的释放诸如CO2(和CH4)之类的气体将倾向于防止而不是造成冰川时代。 Tziperman及其同事通过认识到有机物氧化的替代途径可能是冷却(和大气中较低的CO2分压(pCO2)和大气中的δ13C)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出:在氧合程度较弱的新元古代海洋中,有机物的细菌代谢将倾向于与硫酸盐(SO42-)还原相结合,而不是使用有机酸氧化O2,这避免了有机物氧化的现象(即较高的大气pCO2)。去除SO42-可降低海洋酸度,降低大气中pCO2的作用。这种解释以及对其他同位素偏移的类似解释取决于最初存在的DOM数量比今天的海洋大几个数量级的海洋资源。古代DOM库(如果存在)的特征以及其最初是如何建造的尚不清楚。最近对降解不同有机物组分而产生的高能潜力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线索——一系列分子结构,例如在高氧化海洋中被细菌降解的膜型化合物,可能已在前寒武纪海洋中有效地变得顽强。这些化合物的积累可能会产生大量的DOM库。 新元古代是海洋氧合度以及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演化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它代表了向更熟悉的古生代地球系统的过渡。在海洋碳循环中,特别是在涉及DOM方面,可能发生同样深刻的变化,这似乎是非常合理的,这暗示了进化创新与全球碳循环和新的基本联系。但是,要进一步加强认识,需要更好地理解构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的范围,不同的生态系统如何产生不同比例的顽固性物质,细菌如何将不稳定组分转化为顽固性以及选择性如何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之间的退化程度有所不同。 基于过程改进对DOM在海洋作用的认识不仅有助于阐明古代世界,而且有助于阐明海洋碳循环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化。 (李亚清 编译)
  • 《利用古生物数据揭示生物相互作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3-17
    • 研究显示海洋动物之间的竞争以类似于全球灾难(火山活动、小行星撞击或气候变化等)引发的大规模灭绝彻底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这项由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和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科学家们利用古生物数据库建立的一个多层次的计算机模型,记录了过去5亿年海洋生物演化史。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古生物学家J. John Sepkoski在1981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密切呼应。Sepkoski突破性的统计工作表明,大约在4.9亿年和2.5亿年前,整个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发生了突变,发生了两次大的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将海洋生物划分 “三大进化动物群”,每个动物群都由一组独特的动物主导。 但这项由佛罗里达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Alexis Rojas主导的最新模型揭示了地质历史时期第四个进化动物群。大约2.5亿至6600万年前,掠食性海洋动物和它们的猎物之间为生存而进行的激烈斗争,第三次将海洋生物多样性重塑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以鱼类、甲壳类海洋生物为主)。第三次大转变比前来两次要渐进得多,是由生物群内部优胜劣汰自然选择而不是外部因素驱动的。 合著者Kowalewski认为Sepkoski的假说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家对生命史的思考。它提供了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历史。但是,随着人们对化石记录的不断了解,Sepkoski在如何分析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方面也陷入了困境。Rojas通过使用数据建模的最新进展来应对这一挑战。与古生物学中的其他方法不同,复杂网络使用代表物理和抽象变量的节点的链接结构来揭示给定系统中的潜在关系模式。Rojas和他的同事们的网络将不同的时间间隔作为单独的层,这是以前关于宏观进化的研究中所缺乏的特征。其结果是Rojas所描述的一种新的、抽象的化石演化结构图,记录了较小的动物群以及它们在每个进化动物群中的相互作用,这些复杂的网络是Sepkoski的模型无法显示的。 Sepkoski的模型受限于当时的方法和数据,无法划分出这一渐变前后的海洋生态系统。Rojas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表明,数据建模过程在塑造最高层次的海洋生命史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Rojas强调,他们正在将两个假设——中生代海洋革命和三个伟大的进化动物群整合成一个的故事,该模型显示的不是生命的三个阶段,而是四个阶段。(刁何煜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