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气候模型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季风和降雨会变强,但南亚地区气象数据显示,过去50年来的降雨量有所下降。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这种差异。
科学家们利用红海珊瑚的化学数据,重建了近三个世纪的季风数据,提供了季风强度自然记录,表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季风确实增加了。这一发现发表在3月28日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世界气象组织的古气候学家、论文的合著者康拉德·休恩提到,南亚季风极其重要,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系统之一,为近10亿人提供水资源,但对其长期行为理解不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很多不断移动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历史上的降雨记录是基于空间上的有限点,具有很高的变异性,而计算广泛区域的平均值是困难的。研究人员还没有一种方法来验证这些记录,并且在仪器记录开始之前,所掌握的天气模式信息也很有限。
休恩和他的同事们能够发现这些信息,是基于季风本身的作用。季风的一个分支主要从西向东移动,穿过非洲东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在那里它会在这个过程中收集细粉尘和粘土。然后,季风通过托卡山口(Tokar Gap),其所携带的灰尘溢出到红海中。从撒哈拉沙漠携带的灰尘含有一种钡,很容易在海水中溶解。每年,红海中的珊瑚在生长时都会在骨骼中加入一部分钡,从而在骨骼中就记录了数百年来的夏季季风过程。
研究人员发现,在珊瑚层中发现的钡越多,通过托卡缺口那年的风就越大。根据这些风,他们可以计算造成它们的低压系统的位置,并发现它们主要位于印度次大陆。这证实了风与季风的联系。珊瑚中的数据似乎似乎能够为历史上的降雨记录提供更多的证明。尽管有记录显示降雨量下降,但强风会增加印度次大陆的水分。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记录只是漏掉了一些降雨,尤其是在过去,这些记录并不可靠。
珊瑚记录显示,事实上季风的强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这一趋势与现有的气候模型一致,但从十年到十年的间隔性变化正在减少。这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季风循环变得更加稳定,未来几年,额外的强风和降雨可能会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异常现象。
(王琳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