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包头煤化工公司安全运行超过2800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8
  • 截至6月3日,煤制油包头煤化工公司实现安全生产运行2810天。
    长期以来,该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守“泄漏、着火就是事故,责任非停就是事故”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实现零死亡、力争零伤害”为目标,加强风险预控,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管控力度,不断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实现了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落实业务保安,编织安全管控立体网。该公司着力推行“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形成齐抓共管的立体式安全管控局面。推行业务保安后,各专业把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融入管理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风险预控体系落地运行。为降低现场直接作业带来的风险,从作业审批入手狠抓现场直接作业管理,要求各作业单位提前一天向安全健康环保部申报作业项目,安全健康环保部根据作业项目的轻重缓急和作业准备情况进行预许可,经过作业项目预许可后才能进入第二天的直接作业审批程序,从而有效降低现场直接作业安全风险。进一步管控动火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的数量及作业时间,认真执行“可动可不动的火坚决不动、可进可不进的受限空间坚决不进”的作业原则,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开展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素养。该公司积极组织开展员工安全培训,将安全培训细化到每个作业环节,使培训工作在一线落地,实现了包括直接作业安全知识以及消防、个人防护器材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全员三级安全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逐渐形成公司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每季度对班组长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每月进行一次专项安全培训,强化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认真编制完成全年应急演练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雷击、防洪、防火、防风、防寒等应急演练活动,为装置安全稳定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加强隐患排查,筑牢安全生产根基。该公司在“泄漏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基础上,抓设备、工艺和防冻防凝基础工作,落实全面隐患排查机制,使现场“跑、冒、滴、漏”得到有效治理,进一步完善并推广隐患排查和治理奖惩机制,有效激发了员工发现整改隐患的积极性,降低了事故风险。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各装置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设置专用储存室,建立了严格的药剂使用制度,规定每天药剂使用浓度和用量,并加强对特种作业的安全监控,严格作业前的安全条件确认,落实防范措施,为实现公司长周期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报告
  • 《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达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31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消息,截止12月19日9时17分,该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已产出油化品405万吨,这个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 据了解,该项目于2013年9月28日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工建设,这是世界石油化工及煤制油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化工项目;2016年12月28日,项目A线建成投产并产出合格油品,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继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煤制油后实现了间接液化百万吨级煤制油的工业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直接、间接两种工艺大型煤制油技术的国家;2017年底,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两条线全部投产;2018年项目转入商业化运营;2019年整体负荷达90%,工艺指标合格率达99%以上;2020年开展装置建成后首次全深度大检修,消除影响装置运行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一次性实现双线满负荷运行,日产、月产连续刷新纪录;2021年油化品日产最高达到1.21万吨,月产最高达37.2万吨。 5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宁煤公司累计开展4轮次559项关键技改,持续攻克、解决影响安全稳定清洁运行“卡脖子”重大核心技术;先后对气化的关键路径和环节进行了5000多次革新,攻克了工艺设计不合理、联锁控制繁冗、粗煤气灰含量高等诸多问题;项目环保累计投资70亿元,有效解决大气、污水和固废排放难题。 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套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宁东基地新能源装机量603万千瓦,重点耗能产品能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规划投资293亿元的煤制油项目停建!原因披露→》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1-21
    • 近日,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拟停止推进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际投资8.10亿元。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由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17日成立,注册资本23.53亿元。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煤制油公司90.5%的股权,伊泰集团持有煤制油公司9.5%的股权。 早前披露的规划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93.42亿元,拟选厂址位于原一期项目场区的西部,总占地288.18公顷,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南工业基地。 项目技术及产品规模为:项目拟采用高温F-T合成技术,采用北京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方案,工程承包方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年产约200多万吨油品,主要产品为年产柴油144万吨、石脑油40万吨、LPG16万吨、LNG10万吨,并副产混醇、硫磺等。 项目推进历程 2013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能源[2013]3054号支持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015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审查意见》(发改办环资[2015]2659号)文件下发称,该项目原则通过了国家节能评估报告审查。 2016年7月,项目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6]95号)。 2016年12月,项目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16]2540号)。 2025年1月16日,停止推进。 就项目缘何停止推进,伊泰B股在公告中表示: 按照战略部署,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已分别在内蒙古地区及新疆地区规划了煤制油在建项目,即位于内蒙古的煤制油公司200万吨项目以及位于新疆的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2024年国内动力煤价格重心整体继续下移,进入四季度,煤炭价格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北方港口下水煤Q5500均价下降约100元/吨。 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煤炭价格的加速下跌将使公司利润出现较大下滑,叠加煤炭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不可持续性,不排除煤炭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拟建设的两个煤制油项目预计总投资近500亿元,同时建设两个大型煤制油项目的经济风险较大。 由于200万吨项目推进较为缓慢,配置的黄河水指标长期闲置,2024年7月26日,鄂尔多斯市水利局下达了《关于认定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闲置水指标的通知》,已收回项目水指标。后续不排除环评报告已批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和节能评估报告已批复的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指标陆续收回的可能性。基于以上分析,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拟停止推进煤制油公司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设。 另据了解,除了内蒙古项目之外,公告中所指的另一个煤制油项目是新疆伊犁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泰伊犁工业园,项目规划总投资为160.68亿元。2023年2月伊泰发布的公告称,决定暂缓建设。而新疆伊犁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际投资68.11亿元。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