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的行动是为了防止掠夺性定价,把核和煤炭竞争推到市场之外。价值弹性和管道独立性的价值》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7-10-11
  • 美国电力供应市场在过去20年里发生的最彻底的变化之一,可能是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取暖季节到来之前实施的。这一变化的简要底线是,符合条件的电力来源将能够参与一个由细节决定的费率结构,使所有者能够收回其“完全分配的成本”和“公平的股本回报”。

    符合条件的网格可靠性和弹性资源是任何资源:

    是电力产生的资源,在一个委员会批准的独立系统操作员或区域传输组织中;

    能够提供基本的能源和辅助的可靠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电压支持、频率服务、操作储备和无功功率;

    现场有90天的燃料供应,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极端天气条件下运行,或者是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

    符合所有适用的联邦、州和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

    不受任何州或地方监管机构的服务利率监管成本的影响

    所有有执照的核电站和相当一部分现有的燃煤电厂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由于空间或环境的限制,一些煤电厂无法储存90天的燃料供应。还有一些煤电厂无法满足某些法律、法规或法规,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生效,而不需要投资新系统。

    一些核电站可能很快就无法满足与以往有关的规定,因为它们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

    市场是如何得知这一变化的?

    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在周五给FERC发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以下主题:

    “能源部长的指示,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根据能源组织法案第403条的规定发布了电网弹性规则”(重点补充)

    佩里的信结尾是这样写的。

    这是本届政府的政策,支持“所有上述”的能源开发和使用方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每一种资源的价值,要注意它在国防、经济安全、以及对环境结果的追求上所起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现场燃料储存能力的价值。此外,由于要确保和维护这些资源的时间很长,我们还必须确保技术专长和材料是现成的。例如,如果我们失去了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或者不再有能力建设和运营我们的基础设施,因为短视的政策,它不仅会削弱我们的劳动力,还会威胁到我们的能源优势和国家安全。

    “我代表美国人民,期待你们立即采取行动,保护电网的弹性。”

    除了他的信,佩里部长还附上了一份提议的规章(诺波尔)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委员会在联邦公报(尚未发生)发布后60天内采取最终行动,或者将拟议的规则作为临时的最终规则发布。最终行动中包含的任何规则将在出版后30天内生效。

    在没有环境评估或环境影响声明的情况下,诺福尔的总结部分包含了有法律依据的声明,证明了FERC有权在没有环境评估或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发布建议的规则。

    它还提供了一个分析结论,认为拟议的规则对小型实体没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因此不需要满足1980年监管灵活性法案(RFA)的某些描述和分析要求。

    规则的快速发布和实施是合理的。NOPR(p . 11)

    “最近的极地涡旋,以及飓风桑迪和飓风哈维、Irma和玛利亚的破坏,加强了委员会现在必须采取行动的紧迫性。”此外,欧盟委员会应该在冬季供暖季节开始前采取行动,以防止电网的潜在故障,因为在2014年的极地涡旋中几乎发生了这种情况。

    “正如上面所概述的那样,欧盟委员会在价格形成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评论、听证会和技术会议记录,但还不足以解决当前的危机。”

    ——文章发布于2017年10月10日

相关报告
  • 《阿拉斯加的微电网提供能量弹性和独立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9-07
    • 美国连绵不断的电网是一个庞大的互联系统。如果其中一个部门出现故障或遭到破坏,数百万公民可能会失去电力。阿拉斯加偏远的村庄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了如何将防护措施建设成一个更大的电网。这些社区依靠微型电网——小型的、自主运行的地方发电站。最近一期的《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杂志》(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刊登了AIP Publishing的九篇文章,首次对阿拉斯加微电网的能源技术和成本进行了评论。 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阿拉斯加能源与电力中心的研究员艾琳·惠特尼说:“将可再生资源整合进微型电网是一个很活跃的研究领域。”“阿拉斯加社区在考虑将可持续的、当地的、通常是可再生的能源整合到他们的发电组合中,处于最前沿。” 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同的是,阿拉斯加的地形使得建立大规模电网的难度和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相反,微电网提供永久性的、自给自足的电力岛屿,可为偏远社区提供高达2兆瓦的电力。阿拉斯加微电网每年为200多个社区提供电力,并提供超过200万小时的运营经验。 降低能源成本是实现远程电网可再生能源的驱动力。据惠特尼说,许多阿拉斯加社区正积极寻找当地的能源解决方案,以降低昂贵的柴油运输成本,为他们的微电网供电。 惠特尼说:“有些社区非常偏远,当冰层融化,驳船可以向上游移动时,他们每年只能得到一到两次燃料补给。”“这种情况导致美国能源成本最高。” 惠特尼解释说,石油和当地的可再生资源可以协同工作,为微电网提供电力。柴油发电机通常提供基础发电,而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发电机的负荷,节省燃料,降低能源成本。 即使在北极圈上空,该地区一年中的一部分时间都笼罩在黑暗之中,社区通过在夏季的太阳能和冬季的风能之间切换来利用季节性的可再生资源。 在过去的十年中,阿拉斯加已经投资了超过2.5亿美元来开发和整合可再生能源项目来为微电网系统供电。 Whitney希望这些收集到的论文能够帮助其他社区了解将微电网技术整合到一个更大的系统中以建立弹性的价值。此外,惠特尼还希望微电网能成为全球偏远地区小型社区的能源来源。 “阿拉斯加是它自己的地方,”惠特尼说。“我们(愿意)与微电网分享我们的专业知识,并与社区分享微电网系统的数据,无论他们是否在北极,我们也希望从其他人那里学习经验。” 阿拉斯加能源与电力中心的研究人员,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进行了这项研究。这个项目得到了阿拉斯加能源管理局的支持。 ——文章发布于2017年12月26日
  • 《欧洲和中国重返煤炭和核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8
    •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欧洲和中国不约而同重返煤炭和核电,但导致欧洲与中国煤炭消费量攀升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在碳中和目标下,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条件,欧洲重新去煤的时间有可能比中国短,中国需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加快煤炭清洁利用。 重返煤炭导致消费总量增长 受到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影响,欧洲和中国重返煤炭,2022年全球和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均出现增长。 国际能源署(IEA)在此前发布的煤炭行业年度市场报告中分析,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增长1.2%,达到创纪录的80多亿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张安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供给、销售价格、未来预期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国家或消费者由其它能源部分转向煤炭,从而引起国际煤炭市场产销形势的变化,加上水电、核电出力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煤炭产量、国际煤炭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2022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天然气价格高企,煤炭价格相对较低,使得煤炭成为天然气的替代能源,出现了近年来在国内能源消费占比中反弹的情况。 张安华坦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增进了我国对煤炭资源战略价值的认知,从较快推进煤炭减量化进程转为谨慎合理地向前推进。同时,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有序释放了部分煤炭产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中有所提高。 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虽然欧洲和中国都不约而同地转向煤炭,但两者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张安华表示,相同的原因是世界能源局势变化。不同的是,欧洲是在没有能源自主、相邻性能源局势竞争激烈、整体经济形势非常负面等情况下,较为被动地调整;而我国主要是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兼顾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结合长远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调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殴洲的能源危机主要是俄气减量和断供,使得天然气发电受重创,不得不重启煤电或推迟核电退出,煤炭是欧洲的权宜之计;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据主导地位之前,煤炭的地位仍然重要。 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煤炭分析师詹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一步分析,从装机规模及发电量观察,煤电仍然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4%-5%左右,电煤消费量将增加。 吴疆认为,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是富煤少油少气,煤炭是中国的兜底能源,从当前储采比看,还有较大的上产空间,应当更加重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上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张安华指出,我国煤炭清洁利用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一是煤炭清洁利用水平较高,尤其是燃煤发电方面,污染物排放处理、煤炭利用效率等均为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相关标准较高,90%以上的燃煤电厂实现超净排放,诸多排放标准高于国际一流水平;三是产业链比较完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流程;四是煤炭清洁利用体系规模庞大,基本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体系;五是管理体系比较完备,既有行政性管理,又有市场化措施。 尽管世界和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出现阶段性上涨,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张安华指出,中国煤电的减量化进程会暂时略有放缓,减量化方向不会改变,达峰大约在2025至2030年间,但煤电的存在会持续到2050年左右。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能源总需求规模太大,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5亿千瓦,要较安全、完善地建立起支撑新能源运行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较长时间,并有待于科技进步。”张安华说。 整体来看,经过多年的稳步推进,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整体趋势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