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中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感染HIV孕产妇分娩情况》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10-08
  • 目的:分析2007—2013年中国部分地区感染HIV孕产妇的分娩情况。

    方法:于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以河南尉氏县和上蔡县,云南瑞丽市、陇川县和临翔区,新疆伊宁市,广西灵山县和八步区等8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区,选取地区内所有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并以其中在孕产期发现并确诊的感染HIV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排除有明显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及不清楚自身HIV感染状况者,共1128例。采用自编式结构调查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面访,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分娩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异常情况。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份研究对象住院分娩、阴道分娩、助产技术使用、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的差异。

    结果:1128例研究对象的住院分娩率为96.4%(1087例),新生儿累计存活率为99.3%(1120例),阴道分娩率为61.3%(691例),其中,使用助产技术的比例为37.8%(261/691)。2007—2013年的住院分娩率分别为95.1%(253/266)、94.8%(188/198)、93.7%(164/175)、98.8%(159/161)、98.6%(141/143)、97.4%(114/117)和100.0%(68/68)(χ2趋势=7.68,P=0.006);新生儿累计存活率分别为98.5%(262/266)、99.0%(196/198)、99.4%(174/175)、99.4%(160/161)、100.0%(143/143)、100.0%(117/117)和100.0%(68/68)(χ2趋势=4.58,P=0.030);HIV感染孕产妇阴道分娩比例分别为62.2%(166/266)、54.8%(109/198)、59.9%(105/175)、61.7%(100/161)、66.7%(96/143)、58.8%(69/117)和66.7%(46/68)(χ2趋势=1.19,P=0.276),助产技术使用率分别为39.2%(65/166)、47.4%(52/109)、35.9%(38/105)、46.0%(46/100)、25.5%(25/96)、31.2%(22/69)和28.3%(13/46)(χ2趋势=6.76,P=0.009)。

    结论:中国感染HIV孕产妇住院分娩和使用助产技术的比例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新生儿存活率与发达国家接近。

相关报告
  • 《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25
    • 探讨影响我国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新疆、河南、云南、广西等地区发现的32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对照组为同地区、同民族、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孕周相差不超过4周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孕产妇共650名.结果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较小(OR=0.45,95% CI:0.29~0.72),有婚前性行为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是无婚前性行为者的3.27倍(95% CI:1.59~2.49).有多性伴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无多性伴者的4.29倍.有过有偿采供血史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孕产妇自身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性伴的行为特征都是影响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因素.孕产妇本人受教育程度低,有多性伴、婚前性行为、有偿采供血史以及其性伴有吸毒、多性伴、有偿采供血史等高危行为,都会增加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3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HIV感染报告 》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4-09-27
    •         报告显示,尽管2013年在区域应对HIV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进展的速度仍然较慢,挑战依然存在。据调查,2012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共有约490万人(370万-630万)感染HIV。自2001年来,新发HIV感染数下降了26%,其中部分国家的降幅达到了50%以上。然而,该地区总的新发HIV感染数在过去五年中却几乎没有改变。2012年底,该地区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已增加至125万人。但HIV治疗的可及性在近年来增长有放缓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