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2
  •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水甲变化趋势.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国艾滋病相对高发的15个县(区)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所生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至产后18个月,收集的儿童死亡及确定HIV感染等相关资料.结果 调查研究期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满18月龄儿童共644名.其中,随访至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550名,44名儿童失访,50例死亡.550名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中确定HIV感染53例.2005-2007年母婴传播水半分别为13.19%(24/182)、8.90%(17/191)和6.78%(12/177),呈逐年下降趋势(X~2=4.23,P<0.05).根据判定死于艾滋病儿童的数据对随访满18月龄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HIV感染水平进行校正,2005-2007年的母婴传播率分别校正为16.74%、12.98%、9.52%,亦逐年降低(X~2=4.69,P<0.05).结论 长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逐年降低;采用死亡儿童数据对母婴传播率进行校正,才能正确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
  • 原文来源:http://cma.antpedia.com/magazine_data/zhyf2009/0911pdf/091110.pdf
相关报告
  • 《我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25
    •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水甲变化趋势.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国艾滋病相对高发的15个县(区)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所生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至产后18个月,收集的儿童死亡及确定HIV感染等相关资料.结果 调查研究期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满18月龄儿童共644名.其中,随访至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550名,44名儿童失访,50例死亡.550名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中确定HIV感染53例.2005-2007年母婴传播水半分别为13.19%(24/182)、8.90%(17/191)和6.78%(12/177),呈逐年下降趋势(X~2=4.23,P<0.05).根据判定死于艾滋病儿童的数据对随访满18月龄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HIV感染水平进行校正,2005-2007年的母婴传播率分别校正为16.74%、12.98%、9.52%,亦逐年降低(X~2=4.69,P<0.05).结论 长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逐年降低;采用死亡儿童数据对母婴传播率进行校正,才能正确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
  • 《我国部分地区预防HIV母婴传播不同用药方案效果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2
    •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HIV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简称PMTCT)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在我国河北、山西、辽宁等23个省(自治区)的局部县(区)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的1072对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满18月龄并有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安全分娩、人工喂养等一系列PMTCT相关信息,运用Cochran.Mantel.Haenszel(简称CMH)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时期用药方案的变化趋势;运用分层分析及Fisher精确χ^2检验,研究比较不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对HIV母婴传播率的影响。抗逆转录药物应用方案主要为单一奈伟拉平(NVP)药物方案、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方案及治疗性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方案。结果共调查1072对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幼儿,31名满18月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确认感染HIV,HIV母婴传播率为2.9%(31/1072)。(1)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从2006年的76.4%(306/395)上升至2008年的83.8%(372/444),呈逐年递增趋势(CMHχ^2=6.4,P〈0.05)。(2)2006年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的比例仅为3.4%(6/178),2008年,产妇应用三联药物的比例升至26.3%(104/395),逐年上升(CMHχ^2=53.1,P〈0.01),而单一NVP应用比例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88.8%(158/178)降至2008年的70.9%(264/372)(CMH)(2=48.5,P〈0.01)。(3)接受阴道分娩服务和人工喂养的产妇,联合抗病毒药物方案组发生HIV母婴传播水平仅为1.0%(1/104),低于应用单一NVP组HIV母婴传播率(5.9%,16/272)(Fisherχ^2=5.5,P〈0.05)。(4)在人工喂养的情况下,阴道分娩的HIV感染产妇其采用预防性三联药物和治疗性三联抗病毒药物所致的HIV母婴传播率分别为3.1%(1/32)和0;剖宫产分娩的感染产妇,应用两者方案的母婴传播率则为3.2%(2/63)和3.1%(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χ^2=1.4,P〉0.05;Fisherχ^2=0.0001,P〉0.05)。结论HIV感染孕产妇应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HIV母婴传播效果明显,预防性三联抗病毒药物与治疗性抗病毒药物方案预防HIV母婴传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